{SiteName}
首页
赤壁新闻
赤壁特产
赤壁天气
赤壁房产
赤壁旅游
赤壁招聘

好题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届高三第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谓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交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这个“意境”是一个新的生命,不明白这一点,就很难讨论关于意境的其他问题了。

若论境与象的关系,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刘禹锡所谓“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发挥。刘禹锡虽然说“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认这一点。细读其《董氏武陵集纪》全文,其中有一段话称赞董铤的诗:“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锻炼元本,雕砻群形,纠纷舛错,逐意奔走。”可见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境生于象只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个个象的和,而是一种新的质。意境超出于具体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借用这两句诗可以说明超乎象而进入境的情况。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但不飞离地面也不能进入意境。

所谓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确,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几近之。但中国一向对意象的理解却不限于此,那种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国诗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诸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以上这些最见意境的诗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硬搬过来套在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上,总显得不那么合身。

总之,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

(选自袁行霈《境与象》)

材料二:

诗歌意境,从表现对象分,有“物意境”“事意境”“情意境”“理意境”。

所谓“物意境”,也叫“物境”,就是以“物”为表现对象的审美意境。山水诗、咏物诗、山水画、花鸟画中多有此类意境。“物境”具有令人身临其境的“形似”的审美特点。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这些都是“物境”名句,一个个逼真如画,历历在目,令人有“处身于境”、目悦神怡之美感。

所谓“事意境”,也叫“事境”,就是以事为表现对象的审美意境。叙事诗、咏史诗和写人诗中多有此类意境,此外古典戏曲、小说和散文中也往往有此类佳作。事境有大有小,有时一句诗就是一个事境,如“少小离家老大回”“风雪夜归人”“落花时节又逢君”;有时一首诗是一个事境,如《孔雀东南飞》《长恨歌》和《卖炭翁》。事境的审美特点是“近”,贴近生活,真实可信,所以才能获得“亲切不泛”的美感享受。

所谓“情意境”,也叫“情境”,就是以“情”为表现对象的审美意境。抒情诗、抒情小赋、抒情散文和音乐、戏曲中多有此类意境。在古典诗歌中,有直抒其情成境者。如赵嘏《忆山阳》:“折柳城边起暮愁,可怜春色独怀忧,伤心正叹人间事,回首多惭江上鸥。”金圣叹评云:“看他四七二十八字,中间杂用‘愁’字、‘怜’字、‘忧’字、‘伤’字、‘叹’字、‘惭’字,凡若干悲苦字成诗,知先生怀忧,真有甚深者也?”但更多的是借景抒情而成境者。如汉乐府《西洲曲》:“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又如苏轼《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李白是写情境的圣手,他有许多这方面的名句,诸如“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在李白笔下,风、水、月皆成为情的化身,而又是那样亲切自然,尽情尽理,真是大家风范。

所谓“理意境”,也叫“理境”,就是以“理”为表现对象的审美意境。如果说“情境”的审美特点是求“美”的话,那么“理境”的审美特点则是求“真”。玄言诗、哲理诗、议论散文、寓言、写意画中多有此类意境。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些都是直言其理的名句,还有借景言理的,如崔颢《黄鹤楼》一诗,金圣叹评云:“他何曾是作诗,直是直上直下放眼恣看,看见道理却是如此。”什么“道理”呢?就是“黄鹤”飞了,“昔人”去了,甚至他们早都死了,而“楼”还存在着。生命是有限的,空的,只有“楼”是无限的,实的。所以,感叹生命无常、人生短暂,便是这首诗的道理。这些道理是通过昔人、黄鹤、楼、白云、此地、千载等时空意象表现出来的。前者所举名句,或理,或意,都浸泡在浓郁的感情里;后者所举的“道理”则隐含在意象之中。所以朱光潜先生说:“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赤热的情感和灿烂的意象之中,它绝不说抽象地未受情感饱和的理。”

(选自古风《意境探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与境交融之后生成意境,意境可以超越具体的时间和空间,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余地。

B.“境生于象”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没有象便没有境;二是意境是对具体的象的超越与升华。

C.“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言乡水有情,更显思乡情深,构思别致,亲切自然。

D.抒情诗、抒情小赋中多有“情境”,这种“情境”有的是直抒其情,有的是借景抒情。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用《董氏武陵集纪》中称赞董铤的诗的语句,意在证明刘禹锡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

B.“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这一比喻的意思是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

C.《卖炭翁》一首诗是一个贴近现实生活的事境,可给读者“亲切不泛”的美感享受。

D.“情境”求“美”,“理境”求“真”,“情”“理”在同一诗作中不能兼而有之。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诗歌意境表现对象不同的一项是()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B.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C.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D.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4.请结合材料分析崔颢的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中境与象的关系。

5.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论证的严密性。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梅品

非花非雾

张将军是民国有名的儒将,风度潇洒,诗词书画无一-不通。其母刘老夫人收留一流亡女子,取名素素,居藏书楼整理书画。

张将军返故里休整,遇素素画《梅花傲雪》,惊叹:“程派画风画技竟得两位女传人,二人造诣也在伯仲之间。”

素素吃惊回身,风姿如惊鸿照影。定下神来,大方见礼,向张将军询问那画风画技如已的人是谁。张将军笑道:“南京才女程雪如,以善画程派梅花著名。虽落风尘,却自比红拂,性傲不俗。”素素更加惊异,且面露忧愤。将军探问其故,素素只是摇头不语。

张将军常访藏书楼,与素素论诗品画,情趣相投,感情日笃。偶尔谈到已逝画梅名家程长史。张将军回忆说:“据传长史之妻有皇族血统,其外祖是永字辈中极通字画的皇子。生一女名雪如,姿貌不凡。更奇的是她的聪明。初读书时点到即悟,年龄稍长便无师自通。天生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程长史画梅时,雪如站在旁边看,就学会了。写画出来竟和父亲一毫不差。长史俗务繁忙时,便令雪如代笔,其构图、立意常有好过父亲之处。

素素沉吟良久,试探道:“这个女子现在在哪里?

张将军说:“那个南京程雪如,自称长史之女。看她绘画行事,应该不假。”

素素垂下泪来:“将军以诚相待,便不隐瞒了。真正的程雪如,就是眼前的素素。我身若飘萍,怕辱门楣而隐姓埋名。不料却有风尘之人冒我清名,请将军为我昭雪。”素素拿出程长史印章、真迹与心法笔记,让张将军验看。另有一枚翠玉金丝蟠龙印,上刻女真文字,确是清宫皇家信物。

张将军扼腕叹息,思谋道:“南京程雪如,广交志士,不畏权贵,不是庸脂俗粉,不可草率。”将军即携素素赴南京,邀江南知名画家数人,聚程雪如的悦梅楼论画。

素素见雪如白衣素裙,端庄雅静,如凌波仙子,北腔京韵听之亲切。敌意已冲淡几分。观雪如侧壁悬一巨幅《梅花迎春》,正是世传程派遗作。其实,程长史早抑郁于心,病体难支了。他的后期作品,皆素素捉刀。超然客这画是素素悬纸于墙,登梯而作。她在画里加了皴擦变化,花瓣丝丝纹理尽现。梅花百朵,每朵都在另一张纸上反复推敲、修改。第五十一朵藏在粗枝暗处,色稍浓。当时画完此花,一个闪失,晕染的“大白云”脱手落在花上,无意中以一朵“点画”之梅,盖了“勾画”之梅,竟成程派“梅中梅”绝技。

雪如观素素对画若有所思,便以此画为题,细述细评,如亲历亲见素素当日作画一般。及说到长史为生计卖此画时,珠泪盈眶,感同身受。素素叹世间有知音如斯,心下暗服。便展纸调色勾画那朵双影梅花,暗传“梅中梅”绝技。

雪如震惊,握素素手,想邀到别室一叙。

几名画家拦住,请雪如也画一幅,实际是想让二女一较高低。

雪如便摹仿程长史前期亲作,却得其神而超其韵。雪如心里是欲以不似求败,不料另辟蹊径,一扫程派梅花的萧瑟清冷,一片生机与活力勃勃欲出。

素素击案赞叹,父亲一生突破不了的清寒,被雪如一时冲开。众画家皆以程派画风又攀新高称贺。素素双目含泪,拿出父亲印章、真迹等物,郑重交给雪如。向众人宣称受人之托,转交程氏后人。雪如见物,如获至宝,望定素素。

二女四目相对,顷刻已交流了千言万语无法表达的重托与承诺。

张将军拉素素至侧门,急切地问:“你不怕百年后,名落风尘吗?”

素素慷慨陈词:“英雄不问来路,位卑不掩品高。此女奇才,旷世难逢。我父若在,求她为徒也未必可得。她竞自行研摹、承继至此。我当代父谢她,代已谢她。一己虛名何足惜?”

日寇进犯中原,素素倾张将军遗赠家资,捐作军费,毅然从军。素素随张将军转战南北,不再画梅,只描草木虫鱼小品。他们时常从来自南京的爱国友人口中听到程雪如的义举。素素叹道:“这雪如,也是梅中极品了。

张将军便携其玉手,爱由心生:“素素逸世通达,竟是梅仙了。”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素因担忧家学名落风尘而“垂下泪来”,又因目睹雪如的才华人品而“双目含泪”并以父亲印章、真迹相传。

B.素素誉雪如为“梅中极品”,不仅言其画技高超,继承程派精髓且有所突破,更赞其在国难当头多行义举的爱国精神。

C.《梅品》内容丰富,叙述有条不紊,叙事、状物、言情娓娓道来,伏笔、照应自然妥贴,虽然故事平淡,但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D.这篇小说呈现了动乱时期国人的可贵品质,无论是高贵的将军,还是卑微的女子,都儒雅高洁,为国效力。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雅的张将军精通诗词书画,其言其行其品其趣,对两位女子的形象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B.小说通过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一个让素素暗自佩服的雪如形象。

C.文章由人而梅,再由梅而人,梅品即人品,人品即梅品,构思非常巧妙。

D.本文语言既有文言文的精练雅致,又有口语的明白畅达,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8.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素素和雪如这两个人物的相似之处。

9.小说中三次写到素素画梅,写法有详有略。请分别说明作者这样安排详略的写作意图。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吊之。吏怪曰:“士卒死丧,将军未有所问,今独吊叔宝何也?”护儿曰:“是子才而武,志节完整,岂久处卑贱邪?”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才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追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贼不敢逼,于是来降。高祖俾事秦王府王尤奖礼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积赐金帛以千万计,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实封七百户。后稍移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太宗诏有司琢石为人马立墓前,以旌战功。贞观十三年,改封胡国公。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俾事秦王府/王尤奖礼/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

B.高祖俾事秦王府/王尤奖礼/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

C高祖俾事秦王/府王尤奖礼/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

D.高祖俾事秦王/府王尤奖礼/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B.赠,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或荣誉称号,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的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开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张须陀死后,秦叔宝率残兵投靠裴仁基。裴仁基投降李密,李密得到秦叔宝大喜。后来,李密在荥阳一战中,中箭堕马,濒临死亡之时,是秦叔宝救了他。

B.秦叔宝打败尉迟敬德后不久被任命为秦王右三统军,在介休与宋金刚协同作战,取得战功后,又被封为上柱国。

C.秦叔宝英勇善战,每逢敌军有骁将精兵耀武扬威时,秦王总是派他去击败那些将士。他每战必胜,因此很是自负。

D.秦叔宝去世后,唐高祖下诏命令主管官员用石头雕琢成人马立在秦叔宝的墓前,用来表彰他的卓越战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子才而武,志节完整,岂久处卑贱邪?

(2)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盜,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

14.张须陀在下邳与卢明月作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他是如何取得这样的战绩?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桂州腊夜

(唐代)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①桂州:唐代州名,治今广西桂林。②腊夜:除夕之夜。③骠骑:飞骑,也用作古代将军的名号。这里指作者的主帅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夔。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诗人在除夕夜守岁,一直坐到“三更尽”,“尽”字突出了诗人独坐的时间之长。

B.第三句以周围环境的寂静来衬托雪落竹林的声音,从而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寂寞。

C.第四句中的“寒梦”,不仅说明是寒夜做的梦,而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凄怆感受。

D.颈联写景,先听觉后视觉,通过一闻一见,把诗人的乡思表现得含而不露,情在言外。

16.这首诗尾联宕开一笔,丰富了诗作的内容与情感。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常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荀子在《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提出与“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相对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杨万里有诗云:“诗人长怨没诗才,天遣斜风细雨来。”很多诗人从“雨”中获得灵感与情思,因此“雨”成了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有“__________”又如文天祥《过伶仃洋》中有“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些年记得下地劳作,长辈都先必须要求把鞋脱了,“地是通人性的,不能用鞋踏。如果踏了,地就喘不动气,庄稼就不爱长啦”。被耕种过的土地、有人住的地方,才会沉淀凝聚地气。地气旺人气,人与自然齐生共荣添灵气。地气伴随春天醒来,既让人_____,还会渗入无色无形的空气,让你听到、嗅到、感觉到。

开春的大地仿佛有一种声音,隐隐约约,丝丝传到耳……听不清,道不明。侧耳谛听,隐约的,不是风滑过树梢,也不是管弦丝竹的余音……懊!那分明是地气在蠕动!她从遥远的土层深处_____。当布谷鸟的歌声在田野上空倏然滑过,冰凌刚刚消融的土地,被地气一熏,身子松软,山冈上立刻“草色遥看近却无”。盛夏时节,悠悠的地气被正午火辣的阳光照射,愈发炎热而强烈,灼烤的大地和路面上升腾起一阵阵、一波波的热浪,清晰可见,那正是我们平日看不到的地气!稔熟的秋天,地气被丰收的声音和味道浸润着,揉搓着,搀扶着,扩散着,丰厚而饱满;冬天,地气聚敛,谦卑地覆盖起季节的浮躁,偶尔会在避风的山沟、泉旁,飘逸为白色的雾气,_____几分朦胧与神秘。

许多人由向往城市的繁华,转向抗拒甚至恐惧城市的繁华,喜欢_____的乡村、雨后泥土的清香、遍地庄稼的田园风光。一句话,那是怀想和留恋大自然的天然地气的纯正。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耳目一新升腾上来隐隐约约鸡鸣犬吠

B.耳目一新传导而来时隐时现鸡鸣犬吠

C.耳聪目明传导而来时隐时现鸡鸣狗盗

D.耳聪目明升腾上来隐隐约约鸡鸣狗盗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早些年记得下地劳作,长辈都先必须要求把鞋脱了

B.早些年记得下地劳作,长辈都先要求必须把鞋脱了

C.记得早些年下地劳作,长辈都要求必须先把鞋脱了

D.记得早些年下地劳作,长辈都必须要求先把鞋脱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说明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深渊(水深超过米)是地球最后的秘境,是尚未被充分认识的战略空间,它孕育着最神秘的生态系统,包括微生物、宏生物种群和特殊的生态环境以及其专属的物理海洋、地球化学现象。因此,深渊①_____,对人类揭示生命的起源、进化以及研究生物对特殊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

长期以来,②_____,人类对深渊生命、环境和地质形成过程的了解极其匮乏。载人潜水器具备准确到达、精确观测、精细作业、可让科学家身临其境地进行科学研究等诸多优点,成为了人类认知、探索、开发海洋的有效工具。近一个世纪以来,作为深海技术的综合载体,载人潜水器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推动了海洋高技术的整体发展。

年10月27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首次突破万米深度,11月10日成功坐底米,③创造了_____,让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实现万米深潜的国家。在海试中,“奋斗者”号共8次抵达万米深的海底,在多种类科考样品的采集及多次目标搜寻、布放回收作业中展现的作业能力,(),标志着我国已成为载人深潜装备领域的领军国家。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充分表明了在万米级深度“奋斗者”号所拥有的综合技术实力

B.充分表明了“奋斗者”号在万米级深度所拥有的综合技术实力

C.“奋斗者”号在万米级深度充分表明了所拥有的综合技术实力

D.“奋斗者”号充分表明了在万米级深度所拥有的综合技术实力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年7月31日,37岁的中国老将吕小军在东京奥运会举重比赛中创造了抓举、挺举、总成绩三项奥运记录,成功夺冠。在常人眼中,吕小军属“超龄服役”,与他同场竞技的是“弟弟”甚至“侄子”辈的年轻人;在教练于杰眼中,吕小军比赛的表现就像个“年轻人”。吕小军在赛后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如果在举重明年世锦赛上看到我,不要觉得惊讶……训练对我来说是轻松快乐的。”

37岁,对举重运动员来说,已经不再年轻,但吕小军的竞技状态还很年轻。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像吕小军这样,年纪不轻,但生命状态依然年轻;也有的人年纪轻轻,其生命状态却未必年轻。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年轻”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参考答案

1.B“意境是对具体的象的超越与升华”错误。

2.D“‘情’‘理’在同一诗作中不能兼而有之”错误。

3.BA.从“小荷”“蜻蜓”可判断属于“物意境”。B.诗句的意思是:长年郁结在心中的归思就像含苞待放的花蕾,年年春天一到便被催发开来。从“心似”“被春催”等可判断出属于“情意境”。C.从“阳光”“荷叶”“荷花”“春风”等可判断出属于“物意境”。D.从“榆柳”“桃李”等可判断出属于“物意境”。

4.这四句诗中描写了昔人、黄鹤、楼、白云、此地、千载等意象,而诗超越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通过这些意象,让人感到生命是有限的,空的,只有“楼”是无限的,从而为读者营造了生命无常、人生短暂的意境。

5.材料一的第三段首先指出“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然后点明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这是西方英美意象派的看法,接着作者举出了中国古诗中大量的例子来印证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把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硬搬过来套在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上是错误的。整个论证过程环环相扣,充分表现了文章论证的严密性。

6.C“故事平淡”错误,应为曲折。

7.B“小说通过语言描写”错误。

8.从二人对程派画都做出了创新可看出二人都聪明颖悟、对画梅都有很高的造诣;从二人惺惺相惜,对对方的才华都表现出钦佩之情可看出二人都慧眼识才;从二人在抗战中的表现可看出二人都具有爱国情怀。9.第一次写素素画梅是略写,因为这一情节只是引出下文雪如假冒素素身份,而素素要去找雪如辨明身份的引子,所以不用详写;而第二次对素素创作出“梅中梅”绝技的过程则是详写,其中交代了程长史后期的作品都是素素代作,而且素素在创作中掌握了“梅中梅”的绝技,这为后文素素向雪如传授“梅中梅”的绝技埋下伏笔,对突出素素的人物形象有着重要作用;第三次写素素传授雪如“梅中梅”的绝技则是略写,因为素素传授雪如“梅中梅”的绝技这一举动即可表明素素的人物特点,不必再详细写她具体的传授过程。正是作者的有详有略的写法,让小说重点突出,节奏明快,情节上丝毫没有拖沓的感觉。

10.B

11.B“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错误。追赠,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皇帝赐予官员父母、妻室以爵位名号,存者称封,已死称赠。

12.B“在介休与宋金刚协同作战”错误。

13.(1)这个人有才干并且勇武,志向高远节操完美,哪里会长期处在卑贱地位呢?(2)跟从秦王讨伐世充、建德、黑闼三个叛贼时,他没有不冲锋在前,在战场上激战的,战场上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14.第一问:张须陀大败卢明月。

第二问:(1)张须陀使用妙计,出奇制胜;(2)秦叔宝等人不怕危险,作战勇猛。

参考译文:

秦琼,字叔宝,是齐州历城人。他最初在隋将来护儿手下做事,他的母亲死了,来护儿派遣使者凭吊她。官吏责怪道:“士兵们家有丧事,将军你从不过问,如今为什么单单吊唁秦叔宝家的丧事呢?”来护儿说:“秦琼这个人有才干并且勇武,志向高远节操完美,哪里会长期处在卑贱地位呢?”不久,跟随通守张须陀在下邳攻打敌人卢明月。敌军有十余万人,而张须陀所统帅的兵马只有敌人的十分之一,只能加固壁垒而不敢进攻。最后粮食吃完了,便想引兵退去。须陀说:“敌人看到我们退兵,一定会用全部的人马来追我们,如果我们用精锐的士兵去袭击他们的营寨,一定能胜利,谁愿意为我去?”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叔宝与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于是分了一千精锐的士兵埋伏在草丛中,须陀弃营撤军,明月用全部的军队追击。叔宝等人骑马快速攻打敌营,城门关着进不去,于是爬上城楼拔下敌人的旗帜,杀了几十人,敌营中开始混乱,叔宝等人便砍断门闩迎接外面自己的军队,放火焚烧了三十多个屯。明月返还,须陀回击,大败明月。又与孙宣雅在海曲进行战斗,秦琼第一个登上城楼。因为前前后后的功绩升为建节尉。(秦琼)跟从须陀在荥阳攻打李密。后来须陀死了。秦琼率领剩下的部队归附裴仁基。仁基投降了李密,李密得到叔宝后很高兴,封他为帐内骠骑,待他非常好。李密和宇文化及在黎阳打仗,李密中箭落马,快要死了,追兵到,幸亏叔宝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后来又归附王世充,被封为龙骧大将军。他和程咬金商量说:“王世充很狡诈,多次与下属诅咒发誓,简直就是巫婆,而不是能改变乱世的主人!”于是相约一同西去,秦琼骑着自己的马前去向王世充告别,说:“我自认为不能为侍奉您,请让我现在告辞吧。”王世充不敢逼迫他,于是秦琼来投奔高祖。高祖让他在秦王府做事。秦琼镇守长春宫,官拜马军总管。在美良川打仗,他打败了尉迟敬德,功劳很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bizx.com/cbfc/100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