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紫山是崇阳与赤壁交界的一座名山,县内文艺爱好者经常登临赏景。如今,赤壁市准备拿金紫山作“山”文章进行打造,已在山顶竖碑立界。赤壁此前已捷足先登,近几年打造的“葛仙山风景区”,成为了省内闻名遐迩的风景名胜。崇阳可以借助金紫山的资源优势,开发利用,抢得先机,使其成为崇阳的旅游名胜,为崇阳的旅游事业增光添彩。
三月的江南,阴晴不定,晚上还是星星闪烁,清晨起来已是雨丝飘飞。朋友们不为风雨所动,登山远足活动仍按预定的进行。在星的引导下,一行十几人分乘四辆车子向崇阳盆地的西北角飞驰,到达风景殊异的三山源。
三山源是一个狭长的山顶盆地,南北宽约千余米,东西长达十数里。北坡植被茂密,中间平畴一千五百多亩,一片茵茵绿意,南坡一溜村舍,绵延不见尽头。顺着山势是一团一团苍翠的竹木,再向上是低矮的灌木,顶层是刚抽出新叶的芭茅。这便是金紫山的阳坡,裸露的部分黛黄杂陈,土壤贫瘠,陡峭如壁立,不知为何称作金紫山。
下车后,三山村的朋友热情招呼,乐为向导,我们沿着金子山的南坡缓缓登爬。金子山海拔多米,是崇阳西北部的第三高峰。由于山脉绵延,如果没有汽车开到主峰山脚,要攀登还是非常不易的。
通往山尖有一条之字形简易公路,但经流水冲涮已经不能行车。山两边的村民,自古以来还踩出了翻山的便道。初行轻松,朋友们有说有笑,如庭前信步。
一会儿,山势上扬,歇了一阵的小雨又开始淅淅沥沥起来,松软的泥土、草叶让脚下十分吃力。为了缩短行程,我们选择了数处便道,爬行起来更加费劲。行到一处涧边,小路又窄又滑,大家几乎只能贴着山崖,在一片惊呼中爬过。上到半山腰,迎面是一大片檵木,白中透青的花缕如绒绒飞雪,夺人心魄。
约一个半小时,我们爬上了山顶。回望山脚的村庄,如浮在烟霭之中,一片迷蒙。山的北坡是仙坪村,绕过一块“仙人跪拜”的山崖,踏上北坡,不由惊叹,这里与南坡乱石穿空截然不同,满目茂林修竹,鸟语花香,流水淙淙,绿意盎然。不知神仙为何这么自私,同一座山,却只让自已歇脚的地方沾满仙气,草木茂盛。走近仙坪村,白墙红瓦的小楼与破旧的土墙青瓦老屋杂陈交错,房前几位老人新奇地望着我们,山根的串串牛铃摇出村庄的空寂。
村庄的绝壁下,有一个隐藏在密林中的溶洞。据说,洞里面有数个足球场大,曲折前行十数里,暗河水声激溅,劲风扑面。年代,湘鄂赣红军独立二师在这一带活动了一年有余,与蒋军及地主武装数度激战,红军的鲜血染红了黑色的岩石,溶医院。后来,独二师被整编加入红八军,离开了三山。仙坪人此后不再把溶洞叫做仙人洞,而是改称“红军洞”了。
仙坪村由于有金紫山的阻隔,与山南交流及为不便。村人便顺北坡而下,到达赤壁境内,山货特产销往赤壁,儿女婚姻也主要在赤壁,除了行政区划上归属崇阳,连口音也是地道的蒲圻话。仙坪到蒲纺的公路修通后,只有千把人口的仙坪村,已经有一百多户人家在蒲纺社区买了房子,过年过节走亲戚,采伐竹木才进山。
暮春的细雨,高山的野花,把我的记忆留在了金紫山。久远的呐喊与枪声,山人哐哐的伐木声,似乎已经被啁啁的鸟鸣、泠泠的流水而替代。这样一座幽静的天然氧吧,这样一处迷人的现代桃花源,她的梦,也许就要被更多寻梦的城里人纷至沓来的脚步所惊醒了,她的情,是否能安顿那一颗颗日渐躁动的心呢。
文字提供:雷应华
图片提供:沈小龙
编辑:柳永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