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贬黄州后,苏东坡生活十分贫困,面临钱不够用、饭不够吃的难题,没奈何在黄州城东小山坡上开垦了一块地,种些粮食和蔬菜,看着自己满手的老茧,他给自己起了个“绰号”:东坡居士。
从此,“苏东坡”盖过了“苏轼”,其实,这个这个“东坡”是块地,“居士”是“老农民”。
苏东坡是爱吃的,也会吃,更何况在贫穷之际,嗅觉更加灵敏。他发现黄州此地不了解猪肉:“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于是研究自创了炖肉的方法,把半肥半瘦的五花肉放到锅里小火慢炖,鲜美异常的这道菜很快流传开来,“东坡肉”名扬天下。
苏轼一生宦途坎坷,多次被贬,个人境况改变频繁,对人生对命运的思考颇多,如《赤壁赋》《渑池怀古》《水调歌头》等。同时躬耕实践,作为曾经的京官、大学士他拿得起放得下,可以挽起袖子种地,可以去收拾没人吃的猪肉,这些都是他解决人生困境的方式,在其中找到了感情寄托和人生方向,他的处世哲学给人们树立了“知行合一”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