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从大的方向来看,除了武将之间的争夺,还是文臣之间的进攻更为好看,更为激烈,更为惊心动魄,所有武将之间的战斗都是建立在文臣已经定下的大政方略之上的,可以说是每一个主攻手下那些谋臣们提出的建议,决定了三国时期的天下走势和势力格局。
而三国时期的计谋是实在是太多了,各种权术的斗争和计谋的较量让人看的眼花缭乱,当然,在这当中也出现了很多非常强大的谋臣,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帮助自己的主公争夺天下,并且获得了胜利,名垂青史,万古流芳,以至于让后世所有人们都会时时记住他们的伟大功绩。当然,除了司马懿,诸葛亮,还有郭嘉这的这种一流的谋臣之外,三国时期还是有一些特殊的奇人异士,他们虽然对于后世的影响力不如之前大,但是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在乱世当中的生存方式,毕竟一个个文人,想要在乱世之中好好的活下去,也不是一个特别简单的事情,更何况是一个心怀大志的文人,在乱世之中想要实现的抱负,一展自己的雄才伟略,那就更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了。
贾诩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对于行军打仗或者是天下大势的谋略出众不出众,是否能够算的上顶尖,这个问题不重要,他重要的是能够在乱世之中把自己的一切都保存的特别完好,有一条在乱世之中的活命之道,虽然他在一生当中经常换主公,经常转投各种势力,一共整整有五个主公,可是这五个人曾经对于贾诩的评价都是特别的高,并且和他的关系也是相当好。
曾经有一次,贾诩面对张绣和曹操的时候,他当时在张绣手下,但是他认为曹操才是天下雄主,想要去投靠曹操,于是就说张绣,甚至带领着张绣一起去投靠了曹操,然后曹操在官渡之战结束之后获得了胜利,紧接着曹操想利用自己士气正旺的这一个特点,然后直接去进攻刘备或者是孙权,趁机把自己的优势扩大,以为自己以后统一天下奠定强大的基础。
当然,当时很多人都相当的支持曹操这个决定,但贾诩对于曹操的这个想法和决定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贾诩针对这个事情,向曹操提出自己的想法,他说现在和袁绍刚刚经历过大战。基本上可以说是统一了北方,应该把这些时间用来消化袁绍的实力,并且把北方的统治地位加以稳固,不然的话,等曹操率领大军前去进攻敌人,而曹操的后方,也就是北方或许会发生动乱,并且民心不稳定的话,绝对会影响曹操在前线作战的状态,很有可能会因为一些琐事让曹操带领的大军无功而返,马上撤回来。
而曹操就是没有听从贾诩的建议,所以南下赤壁之战失败,失败之后本来就遭受打击,可是自己的北方首先出现民心不稳的现象,有人暴乱,并且北方少数民族一而再的侵犯边境,让曹操心中难安。
如果曹操一开始的时候就听从贾诩的建议,认真先巩固北方,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