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为展现赤壁市丰富的非遗成果,当天,赤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展”在我市人民广场举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武库,因此加强名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是文化发展强根固本、夯实当下文化创造创新基石的必由之路。
废话不多说了,现在就让小编和大家一起来领略咱大赤壁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吧!
一赤壁方言赤壁(原蒲圻市),三国东吴黄武二年(年)置县!县治始在今神山西凉湖畔竟江口,因出产蒲草,又处岸边,所以称为蒲圻!唐贞观七年(年)因洪水泛滥,迁至今址赤壁市!所以地道赤壁话都称为在神山和车埠!以上资料均来源于蒲圻县志!不过市面说法还是说车埠地方语言为最正宗的、最地道的赤壁话!
经典赤壁话1.说颜色大小爬过——白的
亡过——黄的
妞过——绿的
硕过——大的
细过——小的
2.说用品名词屁窝——被子
淀水——墨水
擦——尺
3.说人称关系胡嗲——祖父
八衙——伯父
假假——姐姐
4.说动词含义较了——走了
搁倒——放下
鸟了——吐了
困阔树——睡觉
挖到——碰见
米女——美女
5.日常用语恰饭——吃饭
呀——爸
啥板心—不开窍过人
冒得号脑阔—头脑简单末达么说撒——别这样说信你个拖达——信你的斜肉死人了——丢死人赤壁不同个地方个话音也有滴呀不一样,不如说“石头”这个词赤壁本地人---啥挑赵李桥人和洋楼洞人--刹条股利新店人--洒条嘉鱼人--蛇提神山人:十提呀
外地人你看得懂算你厉害1.呢个伙计较路枪较的一样过,看不德,一边较路还一边甩屁股给!(那个人走路像狗走路样,看不得,一边走路还一边甩屁股)2.达们家还冒恰饭,看到别个恰,我欠到蚕直西(现在还没有吃饭,看到别人吃,谗口水直流)3.快掐,快掐,掐了豁许。(快吃,快吃,吃了喝水。)
二赤壁脚盆鼓赤壁脚盆鼓属于省级民间音乐类别非遗成果,是赤壁市流传多年的一种民间打击乐器,演奏场合由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到礼仪习俗、文化娱乐,尤以民间的舞龙灯为最典型。鼓声震耳欲聋,回荡十里。它的形成,成熟和发展既生动地展示了先楚文化的鲜明特征,又充满了与中外驰名的三国赤壁之战相联系的传奇色彩。据闻,赤壁大战之后,脚盆鼓就成为了赤壁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红白喜事和节庆的时候,总能听到脚盆鼓的声音,这一风俗在清末和民国时期达到最盛。赤壁脚盆鼓的型制极为形象、简洁,几乎就是当地民间一种日常生活用品的真实复制。在其后的演变进化中,尽管它的演奏场合得到了很大扩充,装饰也融入了其它多门类艺术,但其“脚盆”型制却一成不变,以至形成具有广泛基础和高度认同的传承遗风。年赤壁脚盆鼓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三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在湖北赤壁市赵李桥镇已世代相传近年了。赵李桥砖茶的前身是羊楼洞砖茶,俗称“洞茶”,由饼茶、帽盒茶发展成青砖茶、米砖茶。据河北省《万全县志》记载,在明建文年间(约年),羊楼洞镇制茶业已相当发达,具有砖茶的雏形。到了清咸丰末年(年),经过改进制茶技术生产出青砖茶,在蒙古牧民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如今我们所见的形似方砖的赵李桥砖茶,是在清代中后期形成,从清代传承至今的赵李桥砖茶的制作技艺也几乎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年,羊楼洞合并了所有茶厂,组建成立了“中国茶叶公司羊楼洞砖茶厂”,“川”字牌,“牌坊”牌,“火车头”牌商标被其独家占有使用,年,随着连通长江和潘河的黄盖湖筑坝成为水库,新店的码头功能不复存在,故茶厂迁往靠近铁路的赵李桥,更名为“赵李桥茶厂”年更名为“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有限责任公司”年,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被评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异常保护名录。
四赤壁鱼糕顾名思义,赤壁鱼糕(也称之为肉糕),就是用赤壁特产鲜鱼而做成的糕点。因为三国赤壁之战而得名的赤壁市,是南楚的门户之邑,万里长江在这里拍岸向东,通江达海的黄盖湖、陆水湖、西凉湖,恰若“品”字一般镶嵌其中。丰沛的江河湖水,既成就了赤壁市“鱼米之乡”的千古美名,又为赤壁人烹饪赤壁鱼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鱼保证。鱼糕俗称“杂烩”,简称“头子”,是湖北传统菜肴。赤壁鱼糕赤壁传统名菜。源于战国。相传战国时楚都纪南城内有一家专门烹制鲜鱼的酒店,一年夏天,店主购进许多鲜鱼,客人少,剩鱼多,眼看鱼肉将腐,店主急中生智,做成鱼糕。食客尝后觉得鲜嫩可口,回味无穷,皆交口称赞。赤壁鱼糕,是赤壁人迎宾待客时第一道上桌的大菜,是鄂南赤壁人最拿手的一道大菜,它以鲜嫩、柔滑、绵软的独特风味,成为一种极其地道的珍馐佳肴。它与鞭炮和锣鼓一起,成为了鄂南水乡热闹和喜乐的主要载体,就像传统民俗一样,深深地打上了鲜明的地域烙印,令人回味无穷,历久弥新。到赤壁一定得尝尝名闻天下的赤壁鱼糕,清淳自然、皮黄肉白、不油不腻,酥软醇香。
五赤壁民间医药年出生的余北海,是赤壁市赵李桥镇人,年随其父亲学习蛇毒治疗,30年间,余老奔波在乡村中救治了上千名蛇病患者。年余北海蛇伤疗法被列入赤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民间医师王爱珍,女,年5月生,从医50多年,都是自己上山采集中草药,王爱珍身居家中,文明乡里,没有挂牌行医生,患者都是慕名而来,主要利用自制偏方治疗少儿久病发烧、食欲不振等疾病。王章柏,年生,洪湖人,年迁居赤壁市。12岁随父亲挂牌行医,主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炎等疾病50年来医治患者达余人。
六赤壁民间艺术赤壁民间人才济济,各行各业都潜伏着大量的有才有艺之人,都说高手在民间。此话不假。民间艺人周瑞庭,其绘画及石雕技术在赤壁可是响当当。青泉公园刻字,各大单位及企业事业大门前雕刻的石狮都来自他手。同样,民间艺人贺贵军的贺氏木雕制作技艺在年被列入赤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胡忠宝的泥塑制作技艺做工细腻,深受赤壁各地寺院喜爱,在年被列入了赤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我市久负盛名的社会团体——赤壁市老年民族乐团。有二胡、古筝、琵琶、扬琴、竹笛以及小提琴等多种乐器。排练有器乐独奏、合奏、合唱、独唱以及舞蹈等多种形式。以唱响赤壁为主题,赞美赤壁的风情风貌,走遍全市各乡镇、社区、每年演出10余场,观众达3万多人次,受到社会的好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让我们一起保护和传承好咱大赤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吧!
精彩继续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