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公元年七月,曹操南征,目的是夺取刘表割据的荆州地区。当时,刘备三兄弟加上诸葛亮被刘表收留。
曹操和平解放襄阳后,探知刘备部队正往江陵而去,那里是战略物资储备地。53岁的曹操率领精锐骑兵一昼夜追击三百余里,在当阳长坂追上47岁的刘备。
一场大屠杀后,刘备只带数十骑与关羽在汉水渡口相遇,放弃占据江陵,去了江夏与刘表儿子刘琦会合。
27岁的诸葛亮用计出使东吴,在东吴36岁的主战派鲁肃暗助下,说服26岁的孙权联刘抗曹。于是,33岁的大都督周瑜挂帅出征。《三国志》曰:“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
曹操原本战略是追击刘备。谁知在蒲圻(赤壁原名)突然遭遇以水军著称的周瑜部队,这并不在曹军算计之内。偏偏此时,来自北方的曹军正患流行性疾疫。
长江南岸赤壁一场遭遇战,曹军措手不及败退长江北岸的乌林,大量船只战船首尾相接。双方开始隔江对峙。曹军总数至少一倍于周刘联军。
周瑜手下老将军黄盖见敌众我寡,无法打持久战,他看出曹军破绽,向周瑜献计当用火攻。
接着黄盖诈降曹操,带领数十艘装满薪草和膏油船驶向北岸,此时正东风大起,黄盖纵火烧船,并箭一般冲入曹军紧靠一起的战舰。随之而来的刘备水军亦纵火烧船。大火很快蔓延到岸上曹营。
曹操知败局已定,为不给敌人留下物资,也下令放火烧船。然后自己由华容西撤。
火烧赤壁,实为火烧乌林。因大火将对岸映红而得名“赤壁”。但赤壁这个地方古称蒲圻。
赤壁之战后,曹操、刘备和孙权三方瓜分了刘表遗产。此后半个世纪的鼎立局面由此开始。
赤壁怀古
大约过了多年,宋朝大才子苏东坡因得罪推行变法新政的中央官员,引发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政治失意的苏轼,几次坐船去黄州附近的赤鼻矶游览。在湖北话里“赤鼻”与“赤壁”发音一致。浪漫狂放的东坡先生由自己的遭遇而想起八百七十多年前的,也不做军事地理考证,44岁的他大声吟出流传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
东坡名气太大,导致原名的峻峙石壁,在康熙年间定名为“东坡赤壁”。也有人把黄州赤壁称“文赤壁”,把蒲圻赤壁称“武赤壁”。
苏东坡到底知不知道自己游览的是假赤壁?有可能知道。在中他说“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人道是”哦,别人说的哦。
那个历史阶段,苏轼跌入人生低谷,心情郁闷心灰意冷。他突然将错就错文心大发写下流芳千古之词赋,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后人对此多有探讨。
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东坡在写“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时,想没想起过他追随的诗仙李白?当年太白在中豪放写到“白波九道流雪山。”与是不是很有关联?
李白喝酒写诗,苏东坡呢?曰“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醉宿舟中啊。那是什么样子?
从各种文献中,得知至少有这些人陪苏轼游览赤壁。他儿子苏迈、武都山道士杨士昌、庐山佛印禅师、邻居古耕道和郭遘、善吹笛的秀才李委等。
明末江南才子魏学洢写过一篇短散文《核舟记》,文中说黄庭坚也陪老师苏轼和佛印禅师游过赤壁。
不知他们共有几次醉宿舟中?
年末,参加学院同仁年会,在木雕博物馆偶见木雕作品《赤壁怀古》。刹那间脑海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天呐,木雕中的东坡先生不就是那个被贬黄州、超越苦难、文思泉涌、自得其乐的眉山苏仙嘛。
三人泛舟江上,涛澜汹涌。只见他,右腿弯曲随意架放在前舟甲板,左手撑船舷,右手虚指前方,面目微醺。耳边传来他的述说:“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身边的杨道士听着东坡川音,无比陶醉,沉浸在“人生如梦”“千古风流人物”之中。也许当天他们喝的就是杨道士酿制的醇酽蜜酒。苏轼专门为此写过《蜜酒歌》送给杨道士。
那艄公,听不懂也想不通,却被眼前情境所感染,那么自然地与他的乘客融为一体。
呜呼,好一幅“江山如画”、好一幕“大江东去”、好一曲“一尊还酹江月”啊……
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八卦
关于有太多八卦。
罗贯中想象的舌战群儒、蒋干误事、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华容道等被无数人当成了真历史。其实哪有。
晚唐诗人杜牧在《赤壁》诗中捅出一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直接八卦了东汉末年闻名天下的寡妇:大乔小乔。
那时,大乔嫁给孙策,小乔嫁给周瑜。但铜雀台建成时孙策周瑜都死了。《三国演义》说诸葛亮在周瑜面前挑拨,说曹操南下就是为了掳走大乔小乔,放到铜雀台玩耍。很可能罗贯中是受了杜牧影响。
事实是,曹操击败袁绍后建邺都(邯郸),后修铜雀台。北方文学大家多聚于此,有曹氏父子、建安七子、蔡文姬等。创造了被后世称为的“建安文学”。与大乔小乔无关。当然,喜欢寡妇的曹操有没有揽大乔小乔于怀想法?你说呢?
好吧,写这点东西,读了几万字材料。就到这儿吧。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