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楼洞位于湖北省赤壁市区西南26公里的羊楼洞镇,为湘鄂交界之要冲,明清之际系蒲圻(今赤壁市)6大古镇之一,为"松峰茶"原产地,素有"砖茶之乡"的美称。
砖茶属黑茶种类,以海拔-m高山茶树鲜叶作原料,经高温蒸压而成,其产地主要在长江流域鄂南和鄂西南地区,赵李桥羊楼洞古镇,已有多年的历史。青砖茶外形长为长方砖形,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滋味醇和,汤色橙红,叶底暗褐。
茶乡历史探寻
自唐太和年间皇诏普种山茶起,本地就开始培植、加工茶叶。宋代曾一度以砖茶作为通货与蒙古进行茶马交易。羊楼洞茶马古道始于宋,繁荣于明清。明嘉靖初,制茶业已相当发达,集镇随之而兴。极盛时有茶庄余家,人口近4万。古镇有5条主要街道,百余家商旅店铺。"洞茶"远销边疆和海外,羊楼洞誉称"小汉口"。
羊楼洞是青砖茶的原产地,已有两百多年的生产历史。羊楼洞商人雷中万于清乾隆元年(公元年)开办"羊楼洞茶庄",后又将"羊楼洞茶庄"更名为"洞庄茶号"。茶号设在羊楼古镇庙场街中段,厂房设在观音泉下60米处,以羊楼洞茶为原料,引观音泉水制作。因观音菩萨座驾为莲花,故所产砖茶"以莲花为案,以洞庄二字为识",至今,已有余年历史,有"砖茶之源,百年洞庄"之说。古诗:羊楼古巷青石幽,洞庄百年木楼秋,千载修得茶香绕,观音泉韵洗风流。便是描写的羊楼洞著名的观音泉与洞庄砖茶史。它以老青茶为原料,经蒸汽高温压制而成,汤色澄红清亮,浓酽馨香,味道纯正,回甘隽永。饮用青砖茶,除生津解渴外,其具有的化腻健胃,降脂瘦身,御寒提神,杀菌止泻等独特功效为其它茶类所不及。主要销往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西北地区和蒙古、格鲁吉亚、俄罗斯、英国等国家。
鄂西南地区茶事甚早,传说三国时东吴士燮、庞统、神医华陀曾在此采茶作药,医护将士。魏晋时,采茶叶已在鄂南地区初步发展,如晋代陶潜的《续搜神记》中所载:"晋武帝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按:今鄂南全域晋时属武昌郡,其时武昌郡统七县,惟鄂南有大山。从地理沿革看,武昌山当属幕阜山一脉)。晋代著名道学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家葛洪曾在赤壁葛仙山、黄葛山、随阳山等处修行十余年,采茶煮茶,潜心著述,写成道家著名典籍《抱朴子》,对中国古代化学和制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
到了唐代,"长江中游的茶叶在唐代取得空前的发展,这种发展得助于当时迅速兴起的饮茶之风"。鄂南茶叶不仅列为贡品,还加入国家商贸,采茶叶空前发展,茶叶种植亦在民间广泛出现。今赵李桥所辖羊楼洞松峰山上的一株千年老茶树,相传植于唐太和年间(公元年前后),它见证了唐代鄂南茶叶的辉煌。
羊楼洞古镇在中国茶业发展历史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三百年前,万里茶路沿途的国家把羊楼洞作为对中国茶的理解。这片面积不足0.7平方公里的土地,汇集了来自各俄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各个国家的精英商贾,行成了一个人口逾四万的"中国大茶市"。
镇区现存一条以明清建筑为主的古街,主街宽4米,长2米,伴有数条丁字小巷。古街建筑面积0.7平方公里。街面全部以青石铺设。历代运茶的"鸡公车"将石板碾成寸余深槽。东西松峰港上多为吊脚木楼,有3座长条石桥贯通港东。街道随松峰港曲折逶迤,别具一格。街东南松峰山下,有观音名泉,水质清澈甘醇,是历代精制名茶的水源。
羊楼洞得名传说故事
据说很久以前,这里有一个姓徐的人家在松峰山脚下盖了一座竹楼,上面养羊,下面塘里养鱼,他家栽的一棵梨树结了一个鲜红鲜红的梨子,三年不落果。有一晚,儿子徐光福梦见一位老太婆叫他把梨子摘下,在羊楼后面石壁上敲三下,将可获得一笔财富。第二天他摘下梨子,拿去一试,果然石门洞开,光福进去一看,只见绿的翡、红的玛瑙、白的珍珠、黄的金子,光彩夺目,眼花缭乱,正打算拿点什么,忽然洞顶上一条蛟龙蜿蜒而下,吓得徐光福抓了几把珍珠放在衣兜里就往外逃,一时心慌,忘记把梨子带出来。刚跨出洞门,石门紧闭。他向衣兜一看,哪里是什么珍珠!原来是一衣兜茶籽。徐光福把茶籽撤在松峰山脚下,从此那里就长出一片绿油油的茶树。人们后来就把这里称作羊楼洞。传说二:在唐文宗太和年间,一个名叫才子梅青竹与邻家女柳兰香相恋,碰上皇帝选妃,柳兰香之父柳天贵仗着女儿长得艳丽,做着国丈的美梦,造了册子准备候选。一个深秋的晚上,青竹与兰香步入东篱,倾诉苦衷。他俩商量好一阵,决定逃跑,远避他乡。就在这晚,青竹带了行李,兰香牵出白马,双双向西南而逃,来到松峰山下,这里山清水秀,百花飘香,俩人便在一石洞中安身。一天,柳天贵带着家丁追来了。正在万分危急之时,出现了一个穿白衣白裙的妇人,她对惊慌失措的青竹与兰香说:"别怕,快躲到我裙子里。"俩人便藏在白衣妇人的裙子里。柳天贵喝问白衣妇人刚才一对年轻男女哪里去了。白衣妇人说:这里没有年轻男女。柳天贵指着白马说:"这马是我的,难道盗马人不在吗?"白衣妇人说:"你眼睛看花了,这是一只白羊,不是白马。"柳天贵再定眼一看,果然是一只白羊。柳天贵在洞内洞外搜查一遍,什么也没有,只好走了。白衣人唤出青竹与兰香,俩人在向恩人拜谢时候,一眨眼功夫,只见白衣妇人足踏莲花,升空而去,这才知道恩人是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从此梅青竹和柳兰香就在松峰上定居下来,他们在洞旁搭了个竹楼,用青石板修了一条长长的石巷直达山下的茶市。青竹与兰香在这里种植绿茶,还将制好的茶叶储在竹楼上的泉洞里。远近的茶商买到这种茶叶,打开木箱,香气四溢,用观音泉水泡茶,更是甘美异常,人们把这茶呼为"离魂草"。年长月久,人们常找青竹与兰香买茶,见到白羊竹楼洞茶三绝,便把这三绝叫做"羊楼洞",羊楼洞因此而得名,洞茶由此扬名远方,青竹与兰香也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一个神奇而美丽的爱情故事。
羊楼洞明清石板街可称为中国制茶业发展的历史缩影,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年12月,羊楼洞被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来源:今日头条正月三草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