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傻的“破烂王”——赤壁“凤凰山庄”余总印象倪霞
这里,琳琅满目,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在缓缓的旧时光里,在散发着古老的气息中,融生活百千味,集大成而宽广……
进山庄处,两池荷花开得正艳,静了燥热的心情。一个铜铸的古人,手推鸡公车,车辙下一道道深深的印痕,起先,我以为印痕是刻意人工为之。原来,铜人脚下的车辙不是仿做,而是千百年来留下的“茶马古道”。把这一真实的历史,放在阳光下,冲击着参观者的视线和思绪,意义深远。主人说,当古道印迹彻底消失得无处可寻时,他多年前收集的这些“砖砣”,已然成了宝。当政府展示“茶马古道”无迹可证时,他把这些宝献了一部分给政府。为了真实的“茶马古道”,为了场景再现,铜人和鸡公车雕塑,是为了配古道而制作的艺术品。旁边的大理石碑文上有字道:茶马古道,是古代茶马交易之地,也是茶叶运输的马帮之道……
赏荷看古道,再前行。一个巨型古石磨,竖立于巨石上,上边镌写着“江南明清石窗博物馆”。踏踩在由上万个小石磨铺就的参观路上,在前人手工艺留下的印迹里,一步步引领着我,走进一个个措不及防的旧时代……
“石窗的保护和传承”有文字道:“随着现代建筑的兴起,铝合金塑钢替代古老多姿的石窗,再过些年,石窗将会在人们的视线里消失……”收集各种石窗,用青砖砌半节墙将石窗镶嵌其中,还原石窗的真实与美好,实乃聪明之举。石窗的装饰意味很强,从中能感知古代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蝙蝮,万字窗边,寓意着“福禄寿喜”;喜雀登梅等动植物画,以及各种器物,表现一种更为简明的形态装饰。一扇石窗一画面,寓意各有不同。在一方一正之中,在几何图纹之间,组成各样的图案,无论是彰显朴实大方,抑或精致华美,都离不开中国人对吉祥如意的隐喻。
一个个马灯吊锅锣罐勾,诠释着消失的灯与火;一张张粮油糖布肉等生活票据,收藏着那个时代物质匮乏、分配供给的见证;一台台收音机“三洋”黑白电视机电影放映机,暗藏着走过特殊时代的中国人,对生活之外心灵上的需求……旧式缝纫机、各种娃儿睡的木制摇篮、大小不一的木桶木盆、赤壁脚盆鼓;一座清朝年代的老房子,一个收藏了各形各色万万千千个像章的“毛主席像章纪念馆”……
或件或物,或点或滴,或分或毫,或砖或瓦,或门或窗;一斗笠一蓑衣,一簸箕一木屐;一青花一陶瓷,一门窗一格子,一青石一水缸,一叶一瓣一睡莲……这一切,极具农家特色,同时散发着民俗文化和浓厚历史气息的物件,再现远古至现代,渐渐消失的生活场景。它们,在此处安家。一一存放,一一还原,一一再现,一一拨人心弦……
那些已然消失在民间的物件,刻着每个时代不同的烙印,停留在这里,让观者用眼睛抚摸,随时撩起你对往事的回忆,对远去岁月的记忆。真乃“桩桩写百味,件件是生活”。这个隐藏在赤壁市凤凰山,依山而名的“凤凰山庄”里,江南明清石窗博物馆,让人叹为观止。故而,藏在深山有人识。前来参观的各地游客,络绎不绝。收集这些物品的始作俑者,赤壁人余氏是也。
二十多年前,因工作需要,余总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因偶然看到一个旧物被人弃之于田间地头,他心生爱怜,便用自行车带了回来。也就是这一次对弃物产生的怜爱之心,从此一发不可收地当起了“破烂王”。最开始是捡弃物,后来开始用钱收购,并和当地的收购站以及收捡破烂的人成了朋友,经常利用假日和收破烂的朋友一起走街串巷跑村落。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为了收集这些物件,一度欠下巨额债务。最困难的时候,不得不把在赤壁市内的一套房子卖了还债,一家人,仍然住在九十年代初单位分的福利房里。
余总这一癖好,起先是遭到全家人反对甚至是痛恨的,因为无法阻挡,也只能听之任之了。家有兄弟姐妹七个,四兄长两姐姐的余总,是家里最小的老七。后来,机缘巧合,四个兄长合伙在凤凰山开农家乐,一下子,点亮了他的心灯。他开始把家里收集的“破烂”放到农家乐里安家,然后再次大规模收集,一直到明清博物馆、毛主席像章纪念馆的形成。前些年,从江西买回一座清朝道光年间的老宅子,原样复位,为凤凰山庄又添一景,让博物馆更具规模。这些馆藏正式开放后,被列入赤壁市乡村旅游的重点项目之中,目前正在申请办理博物馆的门票准许事宜。
凤凰山庄位于赤壁市城南凤凰山苦竹桥村之中,田舍村落,山溪古树,鸡犬相闻,风光无限。庄内绿树鲜花流水,交相辉映,心旷神怡。集旅游、餐饮、住宿、会务、垂钓、种养殖及赏花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是接纳户外旅游团体,及家庭休闲聚会的理想之地。
如今的凤凰山庄,不仅只是普通的农家乐了。这里除了吃农家菜、进农园、干农活、住农家院,开心菜场、快乐垂钓、赏花观光等功能区域。重头戏中的江南明清石窗博物馆、毛主席像章纪念馆、百年古民居、江南民俗文化长廊。这些历史文化的再现,填补和满足了现代人对文化和了解历史的需求。并成为“湖北省五星级农庄”、“咸宁市餐饮名店”、“赤壁市民俗文化实物档案基地”。形成赏江南明清历史,品荆楚民俗文化之胜地。除了工作,只要有空闲,余总就来这里摆弄他的心爱之物。与他们对话,与过往的岁月对话。
赤壁,因“赤壁之战”而闻名古今中外。不管三国之争多么激烈,不管那一把火烧得如何热烈,映红天地,映在古人和今人的心里不曾褪去。可是古赤壁人,在战乱之时,在大火冲天中,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生活的追求,所以,才有了赤壁人用独轮鸡公车,把一条茶马古道,生生压出的深深车辙,让茶马古道,留下岁月的年轮,留茶香千年万载,把闻名天下的“川”字砖茶推向山外的世界。这一切,见证赤壁茶文化历史,见证赤壁人的勤劳和智慧。从而,凤凰山庄也随着“茶马古道”、“羊楼洞”一起,走进了央视《美丽中国乡村行》。
凤凰山庄的主人,这个傻傻的赤壁人,以他的傻劲,几十年风雨兼程,收集民间各种生活用品和各类物品,集成规模宏大的私人博物馆。一个普通县级博物馆的藏品,不及他这里的三分之一,怎能不叫人叹为观止。
认识余总是今年初夏,一帮文朋诗友雅聚时。憨厚实诚。这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完全和精明的生意人沾不上边。身形浑厚敦实,脸圆唇厚眉浓,朴实的圆鼻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厚实的面相,却让我联想到某类领导的愚者风范。
彼此成为朋友圈的朋友后,偶尔见他会发一张图,配文很有意思,诸如“街头巷尾一等待”、“街头巷尾一剃头”等等。现在想来,为什么他留给我的第一印象与生意人沾不上边?除了当年收集确实与生意无关,更重要的是,他的初衷是出于爱。无论对人还是对物,当爱在心间,就会有奇迹发生,有故事生发。那些刻了岁月印痕,有了灵魂附体的物件,便会随爱而生缘,因缘而相聚,越聚越多,越聚越丰富,越丰富越多彩。亦如人,以群分,以类聚。
参观凤凰山庄后,对余总,在第一印象的憨厚实诚之上,再添吃苦耐劳,从而组成一个人的内核。唯有这种品质之人,才能做到几十年如一日,把别人弃于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的老旧物品,把这些散落民间的鸡肋之物,当宝贝揽到怀里;在默默无闻中“隐身”于街头巷尾,和收破烂的朋友打成一片。他把每一个物件,当相遇相惜相知的知己来对待,与他们对话,在他们沧桑的面容里寻找过去,揣猜它们曾受过的苦难,感知它们一路历经风雨悲欢离合的过往。幻想它们与曾经主人之间,前世今生之轮回。而它们,永无言语,只有沉默与坚守,在新主人的执着与傻劲傻气里,相聚集成之宏大场景。
这份缘,怎一个傻字了得!一生落落真如寄,举世滔滔尔可惊。想起明代画家陈白阳的话。是啊,在如寄的短暂人生里,余总却做了一件惊人的创世之举,留给子孙后代一笔超出金钱之外的滔滔财富。
此刻,想起博物馆里,那个用数个小石磨垒起的石门,余总把这个石门取名“好事多磨”。这无数个石磨之门,蕴含着他一路走来的心声。在一年又一年的日积月累中磨就的好事,成就了一份岁月的洗礼,又何尝不是他如磐石样坚定的心性,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打捞与追求呢?
年7月19日于凤池山下
作者简介:
倪霞,又名倪小书,笔名人儿。祖籍湖北阳新东源倪家村。出生于湖北通山黄沙孟垅卫生所。现在通山县红十字会工作。一个记录生活轨迹的小女子,一个爱着行走和文字的人儿,一个始终如一坚持和传播真善美的追求者……已出版个人文集《中国红》、《一路走来》、《不争》、《禅意·火花》、长篇小说《守望木棉花》等。跨越百年历史的长篇小说《玉竹普》正在完善中。所剩书籍《守望木棉花》定价48元(包括快递)欲购者请发地址留言。
或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