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赤壁新闻
赤壁特产
赤壁天气
赤壁房产
赤壁旅游
赤壁招聘

历代书画家的赤壁情怀苏轼赤壁赋在书

摘要:历代书画家反复书写《赤壁赋》并以之为题材大量创作“赤壁图”,反映了对《赤壁赋》的无比喜爱和推崇。究其原因有五:一是《赤壁赋》具备山水画构图的基本要素,“苏子月夜泛舟游赤壁”极具绘画美和多重象征意味,为绘画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构思空间;二是《赤壁赋》表达宇宙无穷,自然永恒,而人生短促渺小的哲思,直揭人生悲剧意识的根源,契合中国文人的心灵,形成强烈的共鸣;三是《赤壁赋》以变与不变的相对论哲学实现了对人生悲剧意识的超越,以全身心融入大自然的审美态度实现了对现实人生困境的超越,苏轼从容、旷达、豪迈、坚韧的人生态度具有人格范式的意义;四是书画家借“苏子月夜泛舟游赤壁”表达对苏轼的同情以及自身的不遇之悲;五是画家的职业化促进了《赤壁赋》书画的生产。《赤壁赋》对书画艺术创作、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承、文化人格的塑造都有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苏轼;《赤壁赋》;赤壁图;文化精神;接受

在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灿烂星河里,苏轼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在他众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中,《赤壁赋》是影响最大的篇目之一,而且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文学领域,比如在书法和绘画领域。长期以来,众多书画家以之为书写内容和绘画题材,创作出大量的书画作品,形成了一道文学与书画交融、互动的独特文化景观。考察这一现象,揭示其成因,对了解苏轼的人格精神及其影响,对理解中国文人的人生追求和美学理想,都很有意义。但迄今为止,学界对历代有关《赤壁赋》的书画资料尚未进行全面的整理,对历代书画家热衷于《赤壁赋》这一文化现象还缺乏深入、全面的研究。本文拟对此作一番探究。

一、以《赤壁赋》为题材的书画作品

苏轼曾多次手书《赤壁赋》以赠友人。孙承泽《庚子消夏录·苏东坡书前赤壁赋》云:“《赤壁赋》为东坡得意之作,故屡书之。”苏轼自书《赤壁赋》至少有五本。除苏轼外,现今所知最早书写《赤壁赋》的书法家是宋孝宗赵昚,其行草《赤壁赋》长卷用泥金书于磁青纸上。宋高宗赵构有草书《后赤壁赋》,同马和之《后赤壁赋图》同装,后接另纸篆书《后赤壁赋》全篇。宋人徐竞有篆书《赤壁赋》。

《赤壁赋》在宋代已成为常见的绘画题材,著名画家乔仲常、马和之、杨士贤、李嵩、李龙眠、王诜、赵伯驹、赵伯骕等都曾绘《赤壁图》。乔仲常的《后赤壁赋图》是目前所存最早的“赤壁画”。此画采取中国画长卷通常采用的“异时同图”①的手法,根据《后赤壁赋》文意和情节,画面分九段从右向左展开,逐一描绘了东坡与客游赏的进程,每段既相互独立,又连成一个整体。马和之《后赤壁赋图》描绘的是《后赤壁赋》中东坡与客泛舟夜游赤壁,遇孤鹤“横江东来”“掠余舟而西”的瞬间景象。此画构图极简,大片的空白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笔法飘逸、婉转纤巧,特别适合表现道家看重的水流和云气,给人虚无缥缈之感。杨士贤《赤壁图》表现出江流浩荡之气和赤壁雄伟之势,与苏轼的豪放情怀颇相契合。李嵩《赤壁图》画技精妙,图中暗礁石壁以小斧劈皴擦,简洁、拙重,用“锯齿描”精绘细写漩流急浪,颇有装饰美感,意境悠远。此外,还有李龙眠的《赤壁图卷》,王诜的《赤壁图》,赵伯驹的《后赤壁图》,赵伯骕的《后赤壁图》等。

金代武元直的《赤壁赋图》在众多“赤壁图”中最负盛名,表现的是苏轼泛舟夜游赤壁的场景。此画构图雄奇壮阔,大江奔流、石壁峭立、峰峦起伏、树木苍郁,石壁之下一小舟中,苏子与二客对饮,船夫撑篙顺流而下。烟波浩渺、宽阔的江面和高耸险峻的石壁,衬托出小舟及其乘客的渺小,让人不禁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在画法上,近景山石用类似“斧劈皴”的短皴和淡墨直线皴结合,用笔法度谨严,笔力劲健,凸显出石壁的峭拔和坚硬。皴笔大致用淡墨,只在结构折转处以浓墨醒出,墨色湿润,浓淡墨色的渗化使景象稍趋朦胧。另外南宋杜莘老绘有《赤壁图》。此外,在南宋的一些工艺品上也出现了以《赤壁赋》为题材的图像,如剔红《后赤壁赋》纹盘、剔黑《后赤壁赋》纹盘以及《前赤壁赋》银盘等[1]。由此可见,在宋、金时代,《赤壁赋》已成为绘画以及工艺创作的常见题材。

与宋、金相比,元代留存至今的赤壁图和《赤壁赋》书法作品不多,但历代著录和题画诗中提到的并不少。其中赵孟頫与《赤壁赋》结缘最深,见于著录和现存的有四幅:其一行楷书《前后赤壁赋》,其二行书《前后赤壁赋》并《苏东坡像》,其三行草《前后赤壁赋》,其四行书《前赤壁赋》。除赵孟頫外,还有一书画作品,如鲜于枢的行书《后赤壁赋》,虚菴的题画诗《盛子昭赤壁图》等。元代题《赤壁图》的诗甚多,有赵孟頫的《题四画·赤壁》、郑思肖的《苏东坡前赤壁赋图》、吴师道的《游赤壁图》、房祺的《题东坡赤壁图》、唐元的《题亷守所得东坡游赤壁图》等。这些“赤壁图”今已散佚,但这一题材为元代书画家所热爱的盛况,由此可窥见一斑。

明代是《赤壁赋》书画创作的高峰期,作者和作品的数量都远远超过前代,且精品较多。据历代著录和《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故宫书画图录》《文征明书画简表》等资料统计:祝允明书《赤壁赋》共16幅,文征明书《赤壁赋》共56幅,董其昌书《赤壁赋》共6幅,张瑞图书《赤壁赋》共20幅。此外,沈周、唐寅、王宠、陈道复、陆治、彭年、陈泰来等都有《赤壁赋》书法作品存世。仇英、陆治、文伯仁、丁玉川、戴进、陈淳等都有“赤壁图”存世。明代《赤壁赋》书画作品亦不少,如陈士谦的《后赤壁图》,图后接蒋先生楷书赋;杨荣的《书赤壁图后》和陈粹之(冷庵)的《赤壁图》。明代有大量题《赤壁图》诗,如张以宁《苏公赤壁图》、刘泰《东坡赤壁图》、何景明《题苏子瞻游赤壁图》等。同时“赤壁图”也是明代中后期工艺品的常见题材。主要形式有陶瓷器表上的绘饰,竹木器表上的雕饰,纺织品上的修饰,犀牛角雕、漆雕、玉雕等。

清代书画家创作《赤壁赋》书画的作品亦不少,但艺术水平远逊前朝。见于著录和今存的书法作品有徐枋、黄傑、吴山涛、何绍基的《前后赤壁赋》,王芑孙、赵之琛、陈士本、程焕伦、爱新觉罗·永瑆的《赤壁赋》,曹贞秀、魏鸿选、黄辉、正诣的《后赤壁赋》等。绘画作品有吕焕成的《赤壁图》、王梦龙的《前赤壁图》、钱杜的《后赤壁图》、徐坚的《临唐寅赤壁图》等。书画合璧作品有张在辛的《赤壁赋书画》、唐泰的《前赤壁赋书画》等。清代也有许多题“赤壁图”诗,如钱大昕《题爻吉兄赤壁图》、陈瑞林《题王香雪赤壁醉眠图》等。清代以《赤壁图》为图样的工艺品很流行。清早期竹雕“赤壁图”笔筒、青花“赤壁图”酒杯、剔红雕漆“赤壁图”插屏、掐丝珐琅“赤壁图”扁壶等,这些工艺品都用于皇室或上流社会,由此可见清代上流社会对《赤壁赋》的喜爱。

较之明清两代,近现代以来,书、绘《赤壁赋》的作品较少,但一些大家如陈少梅、张大千、傅抱石、亚明、陆俨少、李可染、范曾等都喜绘“赤壁图”,并在构思、技法、风格方面都有超越前人之处。

《赤壁赋》在日本绘画中的表现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bizx.com/cbfc/74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