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赤壁新闻
赤壁特产
赤壁天气
赤壁房产
赤壁旅游
赤壁招聘

刘俊京赤壁历史文化绕不开的地方

赤壁:历史文化绕不开的地方

刘俊京

赤壁,顾名思义江河岸边一块赤色石壁。最早让赤壁声名鹊起,源于年前,曹操和孙刘联军一场大战。北宋元丰年间,苏东坡贬谪黄州,所作《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后赤壁赋》等诗赋作品,将赤壁地名推向高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赤壁文化。

苏东坡(手机下载)

中国悠久历史文化没有“赤壁”地名,不敢说坍塌半壁,至少会逊色暗淡。

复盘东坡黄州赤壁游踪

黄州赤壁矶(刘俊京摄于东坡赤壁)

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西北赤鼻矶上,濒临长江故道北岸,因“崖石赭赤”,故名“赤壁”;又因崖石突出下垂,状如悬鼻,又叫:“赤壁矶”。.72万年的黄州赤壁(王琳祥点校《黄州赤壁集》介绍,中山大学黄进教授多次采样测试的),最早建筑始于晋代,到了唐朝,赤壁就是游览胜地,李白、杜牧等都留下吟咏赤壁的名篇。苏东坡来到黄州,成了黄州赤壁的“常客”。

东坡与苏辙(手机下载)

第一次。元丰三年(0年)六月初一,苏辙将兄长家眷护送到黄州第二天,兄弟二人游览黄州赤壁,苏辙作《赤壁怀古》寄怀: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险,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古来伐国须观衅,忽突成功所未闻。

苏辙此诗,肯定了赤壁之战就发生在黄州。令人不解的是,苏辙来黄州路上,兄弟二人有诗词唱和;游完黄州赤壁次日,过江游武昌西山,两人又有诗作。可苏辙这篇《赤壁怀古》,未见东坡奉和,似乎隐含着什么?有人说,苏辙作的是诗词,不能把赤壁一把火当成赤壁之战就发生在黄州根据,那么,随后所写的著名散文《黄州快哉亭记》中:“·····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您瞧,苏辙肯定赤壁之战发生在黄州了。未奉和,是东坡不认可赤壁之战发生地在黄州吗?

第二次。有意思的是,不少书上根据明代学者郎瑛的笔记《七修类稿》说法,把同年八月,东坡同长子苏迈泛舟游览,作为苏东坡首游赤壁是不准确的,准确应说这次是苏东坡首次夜游。元丰三年八月在(题《秦太虚题名》)一文中,东坡写到:

时去中秋不十日,秋潦方涨,水面千里。月出房、心间,风露浩然。所居去江无十步,独与儿子迈棹小舟至赤壁。西望武昌山谷,乔木苍然,云涛际天。

第三次。元丰三年九月,游赤壁涵晖楼,有《南乡子·重九,涵晖楼呈徐君猷》为证。

第四次。元丰五年五月,游赤壁聚宝山,采集枚怪石,从《怪石供》和《赤壁记》二文中得知:东坡把怪石送给杭州的好友佛印禅师,并写信告诉怪石玩法。

第五次。元丰五年七月,与客游览赤壁后,写下千古名作——《赤壁赋》。次年(元丰六年)七月二十四日,应四朝大臣傅钦之使者之约,书写了《赤壁赋》同时附信一封:“去岁作《赤壁赋》,未尝轻出以示人。钦之有使至,求近文,遂楷书前赋以寄。后赋笔倦未写。今日钦之来持七卷索大书二赋,故复走笔。此二卷虽一挥而就,然几不能胜其任。钦之加意秘藏,方见爱我之深也”。

第六次。元丰五年中秋,游赤壁,写下了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豪放派代表作,中国人必读之词。今天到黄州,东坡赤壁南面赤壁矶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痕迹历历在目。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武汉大学王兆鹏教授等人,运用统计学、传播学的理论方法,通过“历代选本入选次数”、“历代评点次数”、“唱和次数”、“当代研究文章篇数”等,测评出这首词排行为宋词第一。

第七次。大约是元丰五年八月间,游赤壁徐公洞,并作《赤壁洞穴》文。

第八次。元丰五年九月,游赤壁栖霞楼,作《醉蓬莱》,赠即将调离太守徐君猷。

施工中栖霞楼(刘俊京摄于东坡赤壁)

第九次,元丰五年十月,再游赤壁作《后赤壁赋》。

第十次。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游赤壁过生日。李委吹笛献之,东坡作《李委吹笛》七绝一首,前序记叙了当时的情景。同日,给范子丰的信中,又作了同样的描述。可见,那年的生日苏东坡过的实在“爽”。

第十一次。元丰六年重阳节,游赤壁栖霞楼,作《西江月·重阳栖霞楼作》。

可以肯定的是,东坡不止游览这十一次。那么,赤壁之战苏东坡怎么说的?

苏东坡有关赤壁之战的说法

苏东坡到达黄州不久,认识寓居今鄂州车湖的四川乐山人王齐万兄弟,所作的《王齐万秀才寓居武昌县刘郎洑,正与伍洲相对,伍子胥奔吴所从渡江也》一诗有这样几句:······与君饮酒细论文,酒酣访古江之濆。仲谋公瑾不须吊,一酹波神英烈君。

今日车湖一角(刘俊京摄于鄂州车湖村)

元丰五年(2年)五月作的《记赤壁》一文,写到:黄州守居之数百步,为赤壁。或言即周郎破曹公处,不知果是否?

同年七月作的著名《赤壁赋》,苏东坡这样道: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朗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东坡怀古诗(手机下载)

随后,名震古今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这样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令人奇怪的是,笔者到湖南岳阳楼景区寻访,竟看到小乔墓也在岳阳楼景区内(小乔墓全国有好几处),苏东坡写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几个字,挂在湖边一墙上。

东坡词句牌匾(刘俊京摄于岳阳楼)

小乔墓(刘俊京摄于岳阳楼)

约元丰六年(3)作书《赤壁赋》后,东坡写到:

江汉之间,指赤壁者三:一在汉水之侧,竟陵之东,即今复州;一在齐安郡步下,即今黄州;一在江夏西南二百里许,今属汉阳县。按《三国志》,操自江陵西下,备与瑜等由夏口往而逆战,则赤壁非竟陵之东与齐安之步下矣。又赤壁初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则当在江南,亦不应在江北,犹赖《水经》能证伪也。

东坡赤壁赋(手机下载)

罗列苏东坡这些关于赤壁之战说法,表明东坡对赤壁之战发生地的疑点,同时证实先生作学问的严谨。有人望文生义,笔者就亲耳听人说,苏东坡没搞清楚,就“乱写”一堆赤壁诗文的,笔者坚决反对这种说法:

证据一:苏东坡到黄州不久,开始第三遍抄《汉书》,八十万字《汉书》都抄几遍,倒背如流;较之篇幅少的多《三国志》及记载有关史事的书籍,对他这样天才岂不是“小菜一碟”。

《三国志》一书(手机下载)

证据二:苏东坡离开黄州路过今南京,见另一位大文豪王安石。安石认为东坡是蜀人,平生纵迹又遍历中原和荆吴诸地,是重写三国史的理想人选,便鼓励东坡趁现在有时间来担当这一任务。并说:“欧阳修作五代史而不作三国志,实在可惜,现在由你来做。”东坡坚辞不敢,说:“作史我不内行,愿举刘道原(恕)自代”(见李一冰著江苏文艺出版社《苏东坡传》)。曾写过《读蜀志》一诗的老宰相,看来对这段历史记载也有“不满”的地方,因此才说应重新写。除了对苏东坡才华欣赏外,认为东坡对三国史有一定了解,能够担此大任。

证据三:从现留存的苏东坡撰写《魏武帝论》和《诸葛亮论》等论著看,王安石说法真实不虚。青少年时期,就“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苏东坡,对三国历史有研究,只是赤壁之战准确发生地有疑问而已。

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苏东坡及其前后的人们,没有把赤壁之战发生地明确清楚,导致千年后的今天,有关争论仍在进行中,且赤壁大战的发生地有越争越多的趋势。

现实版的赤壁分“文、武”

三国赤壁古战场(刘俊京摄于今赤壁市)

公元年的三国赤壁之战,究竟在何处发生?一千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未有结论,清朝至今还冒出了“文赤壁、武赤壁”的说法。上世纪八十年代,湖北大力发展三国旅游,确立三足鼎立的赤壁之战发生地争论又起,多次召开研讨会,江汉间的汉阳、汉川、蒲圻(或嘉鱼)、武昌、黄州、钟祥、新洲、崇阳等八处赤壁,到底孰是“三国周郎赤壁”,数次交流,各抒起见,未达成共识。其中有两派观点尖锐对立,那就是“黄州赤壁说”和“蒲圻赤壁说”。其中,以“蒲圻赤壁说”人数稍多。

湖北省蒲圻县因三国孙权作“浦草千里,圻上故垒;莼浦五月,川谷对鸣”。而取名蒲圻县,别称莼川。年更名为蒲圻市(县级);年又更名为赤壁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地抓住机遇,将原蒲圻石头关改扩建为“三国赤壁古战场”,由时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江泽民同志题写匾额,今天提起赤壁之战发生地,人们都说发生在这里,因为这是“武赤壁”。

据传周瑜留下“赤壁”二字(刘俊京摄)

周瑜石像(刘俊京摄)

“书本上见,心头上思,可无所不及,而最易自欺欺世。”

年11月13日,笔者与贺志刚、景国伟两位文友,驱车多公里,从武汉来到湖北省赤壁市赤壁镇,发现此地已成为“三国赤壁古战场”文化主题乐园,年10月,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5A级景区,元门票价格不菲,游客仍然川流不息。沿着栈道走近江边矶头,查看拍摄据传是周瑜当年留下“赤壁”手迹后,

上岸绕过9.2米高大的周瑜石雕像,走进翼江亭,旁边一块牌子写着,这是当年周瑜前线观察哨所,坐在亭中,望着脚下奔流不息的江水,贺、景二人情不自禁脱口而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翼江亭朗诵东坡大江东去词(刘俊京摄)

笔者掏出手机“咔嚓”随即发到朋友圈,几分钟后,收到一段音频,传来著名演员焦晃激情豪迈、阴阳顿挫朗诵“大江东去···”的声音。不得不说,在这里,更能找到苏东坡笔下“赤壁怀古”、“惊涛拍岸”的感觉。

再看今日黄州东坡赤壁,40元一张门票,稀稀拉拉几个游客。随着长江改道,赤壁矶下虽有“水塘”,与东坡笔下“大江东去浪淘尽”联系不起来,也看不到三国或赤壁之战实物“痕迹”。

东坡座像(刘俊京摄于黄州东坡赤壁东坡祠)

近年来,笔者多次到黄州东坡赤壁,大约是年底那次,在东坡祠前徘徊,想起明朝董斯张(今浙江湖州人)那句搞笑诗:“大苏死去忙不彻,三教九流都扯拽”。就“责怪”东坡当年没有把赤壁之战发生地弄清楚;不过,咱也实事求是地说,若当年弄清楚了,或许,赤壁文化有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繁荣了。千百年来,围绕赤壁的诗文、绘画、书法等不计其数,估计可以铺满整个黄州赤壁。“埋怨”了半天,“逗”了东坡好长时间,老人家稳稳坐在东坡祠里,纹丝不动,对我不理不睬。

东坡站像(刘俊京摄于黄州东坡赤壁)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当晚,笔者作了个梦,有人对我说“谁说我一天到晚坐着”,一看回头是一站着的东坡像,“你给黄州的乡亲们说一下,把我衣服清洗清洗”;一梦醒来,“不知东方之既白”,连忙跳下床,打开电脑,找到(黄州东坡赤壁拍摄)站着的东坡像照片,忍不住大笑,是啊,该给先生的“衣服”洗一洗了。高兴之余,忽想到上班要迟到了,匆匆穿衣拎包出门,让东坡先生在电脑桌面又“站”了一天。

??????

约稿启事

地名古今”以强调原创为主。内容板块和栏目大致如下,文章字数以两三千字以内为宜。突出个人化,文字尽量讲究而有韵味。

1、我说地名|以个人视角讲述熟悉的地名历史变迁和故事,避免面面俱到,避免罗列概念。突出个人对地名的理解和历史变迁的解读。

2、倾听讲述|每个村庄、每个街巷,都有说不完的人与地名故事,每个人都是一本大书,倾听讲述,以细节勾勒岁月流逝中的、难以重现的故事。

3、我的漂泊|许多人的人生旅程,会在迁徙、漂泊中走过。用印象最深的几个地名,穿插个人的成长史、生活史,本身就是地名古今不可缺少的内容。

4、故居寻访|千百年来,每个地方都有影响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寻访,在寻访中解读名人,使之古今融合。同样避免面面俱到,写最能触动自己的地方即可。

5、行走天下|旅行已成为当今时尚所在。如何行走,如何把旅行化为自己生活、精神的一部分,把旅行与异地观感融为一体,既是游记,也有颇为充实、敏锐的诗意表达,这是最值得期待的行走天下。

6、回家的路|远离故乡的人,心中永远牵挂故乡。每次踏上归家之路,会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儿时的星星点点的记忆,家庭几代人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一棵树,一口井,一家人,左邻右舍,都是故乡难忘的记忆。

“地名古今”的作品,将根据相应版块予以结集出版。欢迎各位新老作者赐稿,图文分别打包发送,请发:lihui

vip.sina.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bizx.com/cbfc/77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