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字免费订阅
时间一晃到了一九八八年春,那几年各地兴起了中药材种植,加之当时劳司其他业务较少,经请示领导租用了周边的农田,准备搞药材种植。说干就干,大量翻阅报纸广告,并通过熟人打听,了解到了药种的来源地。这年三月,自己南下入川,到眉山县镇江镇寻购药种。去的时候是在西安坐的火车,为了省钱坐的硬座,大约经过十八个小时于次日下午到达成都。开始时,对成都充满着好奇与向往,这些主要源于“巴山夜雨涨秋池”的诗句以及“蜀犬吠日”的传说,更重要的是我们村里曾嫁来过一位四川媳妇,其柔美的性格使自己对川地有了无穷的好感,可刚下火车进入成都火车站就,就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在出站时,一个蟊贼随手将自己胸前的钢笔偷走,偷就偷了,他居然又还给我,好像展示他的功力,感到自己受到了无端的羞辱。好在当时将钱藏在了一个十分秘密的地方,否则要是把钱丢了那就了不得了,身上带了近乎一年的工资。虽说有此不快,但其美食令让我向往不已。在成都我才知道了麻辣豆腐与麻婆豆腐的区别,其实两个最大的区别之处在于麻婆豆腐是要向里面加一些肉末的。说真的,车站的这顿饭并没有感到有什么特别,和在家乡吃到的几乎一样,最为关键的是饭菜极其便宜,这也可能是川菜遍布全国的原因。当天下午就去了眉山县,走了多长时间已经不记得了,到县城时天已经黑了,就住在了城里。
第二天吃过早饭,在眉山县县城做了短暂停留,并游览了县城。值得一提的是,参观了“三苏祠”,它位于县城中心地段,具体的街道名早已不记得了。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以苏轼成就最高,其《念奴娇?赤壁怀古》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苏洵的《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道出了六国破灭、强秦迷惘的真谛,本文盛传千年不衰,成为宋朝的经典作品。苏辙的《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亦为人所称颂,古人曾用“凝炼老泉,豪放东坡,冲雅颍滨”是对苏家父子做了高度概括。三苏祠景区经数百年的保护营造,周围红墙环抱,绿水萦绕,荷池相通,古木扶疏,小桥频架,堂馆亭榭掩映在翠竹浓荫之中,错落有致,形成“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特色。楼台亭榭,古朴典雅,匾额对联,词意隽永。祠内有苏洵、苏轼、苏辙等许多塑像,有木假山堂、古井、洗砚池、荔枝树等苏家遗迹,祠内珍藏和陈列有三苏父子的大量手迹、各种印版和拓版的诗文字画等文物和文献,陈列着三苏手迹、拓片和遗物。两侧厢房中展示有三苏生平及宦游各地的遗迹图片与文字,馆内还收藏着有关三苏的文献资料和文物,是值得观看的人文景观,以清代宰相张鹏翮撰写的“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最为大雅。在此,深切的领悟到了中学阶段所学三苏的诗词及文章。
参观完毕已经时近中午,就近找了一家饭馆准备用餐。说来也巧,吃饭时听到了家乡的口音,一打听才知道遇到了与我具有同样目的的黄堡乡党,他们一行四人,其中夫妻两人和父子二人。那天我特意点了一份“东坡肘子”,记得那个菜还是很贵的,好像是十七块钱,这在八十年代末期可是一个大菜的价格。眉山县的“东坡肘子”个大量足,色香味俱全,看着都让人流口水,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么一个大菜,一个人肯定是吃不完的,好在他们只点了几个素菜,就邀请他们同桌,一同品尝。吃过午饭,我们一行就赶往镇江镇的一个村子,开始也不知道去县城时就要路过这个镇子,害得我们跑了冤枉路,但好在无意中看了三苏祠。在镇子去村里的路上,一直下着毛毛细雨,也让自己领略了川地的雨中风光,不时地出现一些自己过去从没见过的奇特景色,就在这不断地惊叹、与评说之中来到了目的地——一个很大的农家院子,这家家里有小夫妻二人和一位老妈妈,我们说明来意以后,得到了他们的热情招呼,又是端水洗脸,又是倒茶,给人很温馨的感觉。因为赶路,找到他们家时已经下午了,得知我们没有吃晚饭以后,老妈妈就去为我们准备晚饭,我们绝没有想到的是……(未完待续)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