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赵李桥镇百花岭村是该市与崇阳县交界的幕阜山余脉的一个偏远山区,山高路陡、地势险要,村级公路达十多里。全村户籍人口余人,居住分散于各处。很长一段时间,百花岭村特殊的地理条件致使该村相对闭塞,经济欠发达,老百姓生活困难。山区严重缺水,卫生条件较差,多种疾病的极易暴发流行。当地群众一些突发病症难以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然而,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年轻的刘炳南接过前辈们手中的那根银针开始,百花岭村民的医疗卫生状况一日日悄然发生着改变。看病不用出远门了,突发急病也不再那么担心紧急情况下找不到医生,甚至凑不起医药费也可以先看病。这些变化,让地处大山深处的人们不由得不发自内心的感激和敬佩一个人———刘丙南,这位扎根深山四十七年的乡村医生。
刘丙南,男,年出生,现年62岁。湖北省赤壁市赵李桥镇百花岭村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多次放弃优厚的经济条件和政治前途,无怨无悔扎根大山深处,情系基层百姓,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在平凡而普通的岗位坚守近半个世纪。他救死扶伤、扶危济困,视病人如亲人,心系乡村建设与发展,用平凡而普通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新时代杏林之歌。
病情就是命令拯救苍生于危难
在刘丙南四十多年的乡村医生生涯中,在紧急危难中挽救患者生命的故事很多,已经记不清是哪年元旦前夕的一个凌晨一点多钟,天气异常寒冷,外面下着大雪,早已休息的刘医生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百花岭村民谢元珍突然下腹剧痛,爱人没在家,患者的公公神色慌张地说:刘医生,快救救我儿媳妇,她快不行了!刘医生连忙带上药箱,顶着风雪,冒着零下五六度严寒,一路小跑来到患者家。经检查患者为小产大出血,谢某面色苍白,直冒冷汗,血压低到接近临界。刘医生边输液边止血,一直看护到脱险危险,并叮嘱患者要去卫生院做进一步治疗才回家。那时约摸早晨五点多,天还没完全亮,踩在泥泞的山间小路上,刘医生不慎摔倒进田沟里,手上划破了一条大口,鲜血直流。回到卫生室,刘医生边包扎边想,幸亏去的及时,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乡村医生稍有疏忽和迟疑都关系着老百姓的生死,自己流了一点血又算得了什么呢,简单处理后,八点钟刘医生照常开始了工作。又一个凌晨两点多钟,又是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刺破了寒冷的冬夜,原来是与百花岭临近的崇阳县桂花林场农民工梁必庆,他儿子发高烧不退,请我前去为其诊治。相比于崇阳县城,桂花林场虽离百花岭有十几公里,也算是近的了。然而,全部上坡的山路,陡峭崎岖,加之天阴路滑。救人要紧,容不得多考虑,刘医生拧起药箱,竟直朝大山走去。一路上摔倒了,爬起继续走,再摔倒再爬起来,全然顾不得鞋子进水了,衣服弄脏,浑身打湿。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刘医生终于赶到患者的家中。这时,患儿高烧40.5度,心跳次,呼吸困难,初步诊断为小儿肺炎并心衰,必须尽快转至卫生院治疗。农民工梁某一把拉住刘医生的手说,刘医生,说我是外地来打工的,举目无亲,家里没有钱,请你一定要帮忙救救我的孩子吧。人命关天,刘医生思忖片刻,一个最快捷、最简单、最有效的紧急治疗方案迅速在脑海里闪现出来;退热-镇静-输液-消炎-强心,立即实施。一天一夜的时间里,刘医生寸步不离地守护在孩子床前,边观察边调整治疗方案,终于使患儿暂时转危为安。为进一步治疗,第二天,刘医生与小孩的父亲两人轮流背着患儿,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十多公里来到卫生室。为方便治疗,刘医生索性让患儿吃住在卫生室旁的自己家。经过一周的对症治疗,梁某的儿子最终痊愈。听介绍得知,梁某老婆长期患病,夫妇俩有四个孩子,全家只有一个劳动力,一家人的生计都没有办法。看到这种情况,刘医生又免去其所有的治疗费用,临走时还让老婆送了些大米和副食品给梁某带回去。后来,老实巴交的农民工梁某在山上夹了几只野兔送过来。刘医生真诚地说,你家负担那么重,赶紧拿到菜场去卖掉,给孩子上学吧。不用感谢,这是我的工作。梁某无以回报,他眼含热泪感激地说,刘医生,你就是我儿子的救命恩人啊!肩扛基本公卫职能平凡之处见真情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推进,除了看病打针等常规诊治工作外,作为三级医疗卫生的网底,村卫生室担负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职能,俨然成了一个小卫生院,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卫生室的事务日益繁杂,乡村医生也就忙上加忙了。多年来,刘丙南医生对辖区内的高血压、糖尿病、孕妇、儿童、65岁老人,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上门服务率达到百分之95%以上。对村里几个高血压、糖尿病老病号,长期跟踪服务,除指导他们定期检查、科学服药、对症治疗外,还坚持以中草药、推拿、扎针等辅助治疗,从不收一分钱。百花岭村是全市有名的肺结核村。刘医生经常与赤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一起,走村入户,给老百姓发放宣传单,讲解防治方法。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刘医生积极配合卫计局、卫生院做好村里爱卫工作,指导村干部群众开展环境消毒,积极倡导少油低盐、戒烟限酒、不随地吐痰等健康生活方式。刘医生还在卫生室开辟健康知识宣传栏,在人口相对集中地带张贴宣传标语,向老百姓发放宣传图画,全方位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医疗卫生是一门博大精深、永无止境、不断出新的生命科学。数十年来,刘丙南医生坚持学习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真正让老百姓的常见病、多发病不出村,竭尽所能地方便村民看病就医,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刚刚启动时期,一些群众对政策不了解,健康意识不强,加之家庭困难的等多种原因,百花岭村农民参保率一直较低。作为村卫生室负责人,刘医生主动联系村干部,走东家跑西家,耐心细致地宣传讲解政策,终于让全村99%的人都参合,也真正让老百姓的就医得到了保障。
扶危济困献爱心甘洒热血为黎民
村民周传水是村里出了名的老病号,患严重胃溃疡,血吸虫病并贫血,又不能走路,离村卫生室有五里多路。有时候,刘医生每天上午、下午都要上门为他注射输液,一跑就是三个多月。村里还有一位年迈的周传通大爷,自己身患高血压病、风湿病,老伴患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因常年治病,几个月下来周大爷一家就欠下四百多元。到了过年的时候,周大爷过意不去,送来几斤猪肉,刘医生看到后随即给他送回去。
从事乡医几十年,刘医生记不清退还了多少人送的鸡鸭鱼蛋等礼物,记不情减免了多少困难群众的医药费,记不清为多少孤寡老人送医送药上门,记不清替他们代交了多少参合费。为了彻底解决群众欠挂号费、医药费、参合费的问题,刘医生和同事周医生商量,除每天留一人值班外,两人轮流到附近崇阳大山去采药,再将草药卖给中药材公司。有一次,听说鸡血藤的价格好,能卖到好价钱,刘丙南医生就和同事一起到崇阳大山上去砍鸡血藤。在历经艰辛终于找到鸡血藤的时候,惊喜过旺的刘医生脚下一滑,摔进了五米多深的山沟里,头上顿时撕开了一条两寸长的口子,顿时鲜血淋漓,场面惨不忍睹。刘医生迅速将衬衣撕成布条,自己作简单包扎止血,继续砍鸡血藤,坚持把药材背回来。面对家人的埋怨,刘医生一笑了之。他知道就算自己付出再多,流血流汗,作为肩负护卫百姓健康的乡医,他义无反顾。
博采众长辟蹊径美誉声名传四方
百花岭村四组周学付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近几年病情越来越严重,已经无法走路,多处求医未果。由于长年看病就医,原本已捉襟见肘的生活状况现在更是雪上加霜了。刘医生对他家的情况早已了如指掌。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自己悄悄在家里查阅古今医学书籍,通过网络网上查寻分析研究方子,大胆采用推拿、针灸、火罐、中草药内服外用等多种手法对患者进行精心治疗,两个多月后,周学付竟奇迹般能够走路了。不仅如此,刘医生还为其减免了数百元的药费。喜出望外的周学付逢人就说,刘医生真是神啊,是他治好了我的腿,使我重新迈开脚步,再次燃起人生的希望。
邻近赵李桥百花岭的崇阳县桂花泉镇三山村周边地区,地处深山老林,长年气候潮湿,风湿病人较多,每年都有数几十人慕名来找刘丙南医生看病。虽素昧平生,刘医生依然认真接诊,细心耐心为每一位患者治疗。对经济困难的患者,刘医生经常减免其熏蒸、拔火罐和推拿等人工费用,仅仅收取部分药费。长此以往,刘丙南医生的美誉更是远近闻名,成了十里八乡的神医。三山村叶苏元老妈患类风湿、腰腿痛病两年,到处投医问药,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刘医生结合前面病例方案,采用中药内外结合,扎针、火罐、穴位注射等办法,经过三十多天的治疗竟基本康复。正当患者为一大笔医药费而犯愁的时候,刘医生一眼看出大妈的心思,仅只象征性的收取极少的药费,手续、治疗、诊疗费一概免了。叶大妈她高兴得不得了,准备和家人一起给刘医生送锦旗和土特产。刘医生得知消息后,连忙电话告诉叶大妈,什么东西都不要,我是一名医生,是一名老党员,治病救人是我的本职工作,要感谢就感谢党。
刘丙南医生在乡村医生岗位一干就是四十七年,为了尽心尽力当好乡村医生,他放弃了可能留在镇卫生院工作的优厚条件,放弃了去深圳从医的高薪诱惑,他放弃继续担任村干部,甚至可能成为公务员的难得机会。为了村卫生室的建设与发展,他自己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经常接济困难群众,减免挂号诊疗费用。为维持卫生室的建设与发展,更好地帮助贫困百姓,他无数次血染衣衫,甚至面临生命危险。为治疗群众的疑难杂症,他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多年来,形成了整套成熟的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造福了一方百姓。刘丙南医生的感人事迹得到了远近群众由衷称颂,也收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多次嘉奖,先后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市劳动模范、两市双文明户、省先进个体户、咸宁市党代表等多项荣誉,受到省市多次媒体的专题报道。
四十多年春秋寒暑,四十多个春夏秋冬,刘丙南医生接诊的病人换了一荐又一荐,而他依然还在那里。在百花岭上,在大山深处,在那片馥郁芳香的杏林之中,一位慈祥的长者,一位最底层的乡村医生,一袭白衫,一根银针,他就像一尊庇佑健康的神灵,默默伫立,风雨无阻。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