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赤壁新闻
赤壁特产
赤壁天气
赤壁房产
赤壁旅游
赤壁招聘

史海拾贝云台文苑创办回顾

(年《云台文苑》创刊号)

修武是千年古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县委政府历来重视文化艺术事业。建国以来,县文联曾经办过几期文艺刊物,但因种种原因,都好景不长。《云台文苑》作为我县综合性的文艺季刊,从年7月到现在,已经整整14年了,总发行56期,发行时间之长,参与人员之多,影响之广,应当是前所未有的。无论是繁荣地方文艺,展示修武形象,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会员之间切磋交流,还是发现培育文艺新人,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除了采编人员付出了大量汗水和心血外,没有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没有广大会员的踊跃参与和无私奉献,是不可能办到现在的。现将创办之初的一些情况作一回顾,纰漏舛误之处,敬请指正。

起因

年3月,我从葛庄乡人大主席岗位调任县文联副主席,因主席缺位,我主持文联日常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走访调研及会员登记,对全县文艺界现状、特点、优势、困难等有了基本了解。按照主管领导,时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天会同志的要求,从整顿组织、完善制度、抓好阵地入手,逐步开展工作,经研究并报宣传部同意,对文联下属的专业协会进行调整,重新成立了文学爱好者、书法、美术及摄影、戏曲等几个协会,修订完善了协会活动办法,陆续开展了几项活动,时任县委常委、纪检委书记尚若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魏国龙等领导带头参加,全县文艺工作者踊跃参与,使我受到很大鼓舞,增强了做好文联工作的信心和责任感。年底召开了一次文艺工作座谈会,会上,有会员提出,文联过去办过刊物,能否恢复重办?有这样一个阵地,经常刊登一些文联活动的消息和会员的作品,便于大家切磋交流该多好。这和领导的要求及我自己的想法正好不谋而合。还有的会员表示,只要能办成刊物,我们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义务帮忙。使我很受感染,当场表态要认真考虑并努力办成。随后,就挑选了几个有一定办刊经验、热心这项工作的会员作为筹备小组成员,开始讨论研究具体事宜。

波折

万事开头难。文联机关当时连兵带将就三个人,全年活动经费仅元,三张办公桌,连个办公电话也没有,光是承接省市文联安排的活动就捉襟见肘穷于应付了,自己要办一个刊物,谈何容易?谁写、谁编、谁校对,咋印刷、发行,似乎都成了大难题。但当时流行的一句话鼓励了我:“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筹备小组开了几次会,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编写校对大有人在,尽义务、加班加点、不要任何报酬,发行在会员内部免费赠阅传送,印刷尽可能简朴、大方、实用,把费用降到最低,实在不行就刻板油印,再不够,每个会员每年交点会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诚挚的话语,使我们眼前一片曙光,横下心来一定办成。

接下来讨论确定办刊宗旨:宣传修武,展示修武,以文会友,相互切磋。刊物内容包罗万象,兼收并蓄,只要是文艺作品,诗文、书法、美术、摄影都有一席之地,哪怕是篆刻、剪纸都可选用。刊物名称,从《宁城天地》《百家岩》《春笋》《云台文学》等十多个名字中,选出了石振声主席提出的《云台文苑》这个大家一致同意的名称,并推选产生了编委、顾问等人员名单,至此,筹备工作告一段落,大有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之感。

就在这紧锣密鼓地筹备、大功即将告成的时候,我们却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时值中央下力气整治报刊杂志出版市场,整治虚假广告和有偿新闻,特别是年春节过后,突入其来的“非典”风暴席卷全国,一时让全国上下“谈非色变”,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文联也只能放下手中的工作,全力以赴扑到了“抗非”前线。我们文联三人被组织派到了高村乡马庄村与群众一起抗击非典,只好忍痛割爱,把筹备工作暂时搁了下来。

创办过程

“非典”形势越来越紧,人们相互之间不得随意接触、联系、聚会,农村群众不许去城市,城里务工上学的人员不许回家。乡村主要交通路口设置岗哨,所有来往人员都要受到排查询问并测量体温,凡有发烧嫌疑之人,立即隔离治疗,来往车辆全部消毒。工作组24小时与乡村干部一起值班,严防死守。黑色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收麦前后,才终于取得抗击“非典”重大胜利。我们这才重新挤出时间,与办有县级文艺刊物的河北、山东、甘肃、四川九寨沟等地联系,陆续收到一些资料,从办刊宗旨、稿件处理、版面设计等各个方面进行学习借鉴,并着手组织了稿件,编排打印出了第一期的样本,报经县委宣传部同意后,以“内部资料”名义正式付印。

年7月14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云台文苑》创刊号正式和广大读者见面了!当我们捧着凝聚心血,图文并茂,四封彩印有我县会员的摄影、美术作品的刊物时,那可真叫心花怒放。

领导重视与支持

刊物创办过程中,我切身感受到了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可以说,没有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不可能有《云台文苑》的今天。《云台文苑》创办伊始,我就及时向县委宣传部李天会部长做了汇报。在当时中央大力整治报刊杂志的背景下,李部长嘴上没说,但心里是有一定压力的。他说,要办就得办好,文联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要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提倡多样化,打好主动仗,在发现、培育文艺新人的同时,要宣传好云台山,展示修武形象。办刊不容易,要办就得办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并欣然挥毫,为《云台文苑》题写刊名,接受了总顾问的邀请。刊物付印之前,我们又请四大班子题词,时任县委书记魏丰收同志的题词是:发展先进文化,搞好文艺创作。他还关切地询问了人员、经费状况,我如实汇报后,魏书记说了三句话:辛苦了,慢点来,多想办法。时任县人民政府县长的童永久同志题词是:弘扬主旋律,坚持多样化,为繁荣修武文艺事业而努力。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新安同志的题词是:铸高尚情操,传人间正道。县政协主席浮习楼同志的题词是:繁荣文艺创作,提供精神食粮。县政府副县长韩达同志用诗一样的语言为刊物撰写了发刊词:《我们正在路上》,并建议刊物把宣传云台山作为重点,将来也便于争取景区的支持。省作协副主席、修武籍作家乔叶专门寄来了“名家寄语”《几句心里话》。县政协副主席石振声同志不辞辛苦,亲自对刊物的样本细致把关,使我们深受感动。另外,县政府前后两任常务副县长秦中华、辛丽华,在当时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对刊物的经费都给予了特别的关照。其他领导如:时任政府办主任侯志强,宣传部副部长武王贵、王应战,周庄乡党委书记田健,县一中两任校长林得坡、赵小文,统计局局长范凡,方庄煤矿副矿长、工会主席李全旨等,不仅经常有诗文稿件力作,还多方面给予关心







































白癜风症状特点是什么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bizx.com/cbly/3437.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