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壶镇这片河滩平原上,古代留下的石拱桥已不多了,但还有三座:好溪上壶镇的贤母桥,漳溪上前路村的慕义桥与沈宅村的漳溪桥。前一桥十三孔,后两桥各三孔。在金竹的历史上,也有一座美丽的石拱桥,它就是建在雁门山小赤壁前,连结金竹与左库两村的赤壁大桥。
如今,金竹村老一辈的人,都还没有忘记赤壁大桥。但目睹过赤壁大桥雄姿的人,却都已殁了。不过,关于赤壁大桥“建建十年,走走十年”的传说,却会不断传颂下去。下面把赤壁大桥的有关资料与情况分述如下:
首先闪现在我们脑际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建赤壁大桥。原来古时候,从玉环岭下来的天台大路,必然要经过金竹,沿琴溪穿村而过。到关帝庙后过银杏桥,再沿石板路到雁门山脚,经过丁步跳,即可沿雁门山小赤壁边的大道,直达溪头(胡陈)。如果要到溪西的左库那边,出永康或到婺州府金华,则要跨过洋澌滩的丁步桥。但洋澌滩一带水浅流急,丁步桥经常毁坏。路人往往被阻。所以想在金竹与左库之间建一座大桥,是金竹村与左库村两村村人的宿愿。
最先提出建造赤壁大桥的人是谁呢?据金竹《义阳朱氏宗谱》记载,是两位人:即朱位临与朱陈溪。我们不妨录载一段谱中的有关资料:
“雍 位临,字色照,钦恩从九品,言词爽直,见识超群,乡村触角,多得解纷,赤壁桥建功推首人,虽曰未学,不愧缙绅。”
原来这位赤壁大桥的首事者,还是清朝的一位小小官员。他虽然文化不多,但在当时的金竹,可是一位首脑人物。因他言语直爽,谁干了不妥的事,他会当面指出,不留情面。村中有人事纠纷,他一出面即能解决。因为他说话在理,远见卓识,你听了不得不心悦诚服。这样的人提出创建赤壁大桥,哪有不响应的道理呢?另一位朱陈溪的资料是:
“雍 陈溪,字月楼,号秉吉,诚实善良,好公仗义,严以律己,处事精明,赤壁桥创建人之一,乡里咸服。”
从资料可知这位赤壁大桥的协办者,也是一位极富有公益事业心的人。正因为他为人踏实,又能约束自己,而且办事又十分精明。有这样的人协助,建赤壁桥是最好的搭当了。
由于大桥地跨金竹与左库,两人出面与左库人商议。因是两村的好事,自然也是一说即拍合。
我们知道,凡做一公益事业,必先成立一个理事会。接着是“写缘”,就是分派人员外出各处集资。金竹与左库两村村人自然不用说,人们千方百计,慷慨乐助。派出去的人员,不辞辛劳,跑遍四周各府各县。一边是筹资,一边是动工。赤壁大桥,建于哪个地点呢?两村人知道,好溪上,洋澌滩最浅,赤壁潭最深。洋澌滩的丁步桥当然要留着。那就建在洋澌滩下方的赤壁旁吧。
关于赤壁大桥,留下的资料不多。但座落的具体地点,仍有遗迹可查。就是摩崖石刻“雁门”两字的上游方向不远处,崖壁上有一处黑呼呼的石龛。知情者说,那就是赤壁大桥桥头殿上的土地神神龛。造桥时开凿的,两尺来见方,上圆拱型,内中可坐一位一尺多高的土地神神像。
据有关资料查证与金竹村老人根据传说的回忆,当年的赤壁大桥为十墩九孔的石拱桥,两边围栏,栏柱的柱头全雕成狮子,寓意石狮守门。栏板上是花鸟动物,不仅雕得精细,更是栩栩如生。
赤壁大桥从何时开始建造呢?这时间,老人们都还记得一清二楚。赤壁大桥竣工并游桥是在民国元年,即年。它建造历时十年,那么最初开始动工兴建应是年,即清朝光绪二十八年。建一座桥,要花费十年时间。以现代的眼光看,这进度也太慢了。但建这桥所用时间十年是不假。值得我们探索的是为啥要花十年时间?究其因,大概应有如下几点:一是筹集资金难,一年又一年,一时筹不足。二是地理环境不佳,建桥墩所花的时间长,或者被洪水冲坏数次。三是建造得特别精致,耗费的工夫多,时间也就拖长了。
在一九九六年重修的《义阳朱氏宗谱》中,“大事记”里也有记载:“该桥长百余米,阔五米,石拱九孔,桥面石板横铺,桥柱雕有石狮石猴等动物,栩栩如生。为吾邑数一数二之大桥。”
我们想一想,十年时间,三千六百五十个日日夜夜,人们付出的精力该有多少?正因为花费的时间长,投入的人力多,所以一旦大功告成,人们的欢庆也特别高昂,特别热烈。据说金竹、左库两村,请了五台戏班拼会场。于吉日吉时开桥游桥后,当晚开演。
赤壁大桥建成后,各地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他们都想看一看横卧在赤壁前的宏伟大桥,都想亲手抚摸一下那精致的石狮子。来看者,有的还数过赤壁大桥两边的石级,说有一百二十步。怎么有这样多呢?原来走上大桥的石级东西各分两截,一截三十步。古代的石级,没有现代标准石级那么高。特别是考虑到小足女人走路行不动裙。所以石级就矮了。古代的石拱桥,东边是大首位,都要建一座桥头殿,赤壁大桥也不例外。据说这桥头殿,从东边的第一截石级建起,一边是桥,一边紧靠小赤壁的崖壁。殿墙两门相通,从玉环岭下来的天台大路,从殿中穿过。一直往前,沿赤壁边下行,直到溪头。如果从赤壁桥的石级上去,则可出永康、金华。桥头殿内,靠东南的崖壁上是土地神,下边就是人们传说的“平水大王”。这“平水大王”其实就是古代治水的大禹。塑为神像的大禹,赤着两足,一足踏乌龟,一足踩白蛇。
这赤壁大桥与它的桥头殿,如果能保存到现在,那该多好啊!可惜在大桥建成后的第十一年,一场特大的洪水,竟将金竹、左库两村人的骄傲,一旦毁坏。
那是民国壬戌年(民国十一年),即年,也就是赤壁大桥建成后的第十一年夏秋之间,几天暴雨后,好溪上洪水猛涨。大约是中午时分,从上角漂下一株大柏树,一摇一摇,顷刻间漂到赤壁桥墩,柏树没有掉头穿过桥孔,却横搁在几个桥墩之间。如果光是柏树还不要紧,偏偏刚好稻谷正割,稻草还没来得及挑回家蓬了。于是那些从田地冲下来的稻草,一丛丛,也都搁在横着的柏树上。就这样,赤壁大桥桥墩上稻草愈堆愈多。洪水被阻,只得向左库村庄满去。刹那间,左库村里的洪水没过窗棂,直往楼板满去。眼看整个村庄全被洪水淹没。就在这时,轰隆一声,赤壁大桥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终于崩坏了。桥一冲垮,左库村里的水也马上退了。
后来左库村的人们说,桥头殿的平水大王还算灵圣,他宁可毁了自身,舍了大桥,救了左库全村人的性命。
如今,赤壁大桥冲毁已近百年,但人们对它的怀念,仍时时在心。站在小赤壁的危崖下,许多人还会指指划划,追寻当年赤壁大桥桥头殿上方的土地神石龛。据传说,这金竹的土地神很灵验。阴司差人若前来金竹索命,必须先拜过此神,不然的话,任你怎么也别想牵走一个。这事,近于荒诞,但传说仍一直在流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