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发展,赤诚为民激发群众精气神
八龙湾村共有户人,建档立卡精准贫困户22户42人,在果园、鱼塘、大棚没建成时,历年人均收入处于全县中下游。群众有困难,村两委班子往往“爱莫能助”,只能从精神上予以抚慰和支持。多年来,“穷”字覆盖了清水河县,也基本概括了八龙湾农民生活。物质上的穷困落后造成农村环境上的“脏、乱、差”,也导致了农民精神上的“软、懒、散”。勤谨半辈子、有着43年党龄的张锅扣深知家乡必然需要一场“人居革命”来改变这一切。年12月,年满60岁的张锅扣在组织的鼓励下选择退休不“退岗”,带着一颗党员的“初心”成为八龙湾的“当家人”。生于斯、长于斯的张锅扣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他与村“两委”班子经过多次研究,拿着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图和远景规划图开始挨家挨户进行宣传动员。“人居环境整治最难啃的‘骨头’就是拆除违建危房。而农村的违建危房多数都自有其功用,比如圈养牛羊猪鸡狗,存放饲料、柴草、煤炭、农机具、农用车,解决大人小孩便溺等。让百姓‘舍己为公’的前提是预先告知拆除后的远景。我们的想法是合理规划利用拆除空间集中发展养殖业,每个村民都是股东。”张锅扣深有感触地说,“想法好是好,可多数村民将信将疑。百姓的思想工作做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经过两个月的动员,违建危房陆续被拆除。然而垃圾清理又成了另一个棘手问题。“多年沉积的垃圾量大,任务重,雇佣人员清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我们的日子也紧巴巴的,怎么办?琢磨再三,我想既然人人都将是环境的受益者,那么人人就应该先是环境的保洁员。清理垃圾得靠每一个村民。”于是,张锅扣带领村“两委”班子又开启新一轮的“走家串户”式谈心动员。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村民变身村集体的‘义务工’齐刷刷地拿着铁锹、扫帚、簸箕出现在指定务工地点,张锅扣欣慰地笑了,“只要你有为民的‘诚心’,百姓就会拿出行动的‘实心’。”在村民集体行动下,八龙湾村共清理垃圾30多吨多立方米。拆除违建、清理垃圾后的八龙湾村环境清爽了,百姓的心情好了,张锅扣也深受启发:谋发展,要紧紧依靠组织群众;谋发展,关键要把群众的精气神激发出来。为了美化环境,张锅扣马不停蹄地带领村民修剪行道树多棵。伴随着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八龙湾村掀起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厕所革命、串户路硬化、人饮工程、群众文体惠民工程,每天14个小时辗转于各个项目点,组织群众、协调施工、监督工程……在八龙湾实现蜕变的过程中,张锅扣是最忙碌的那一个。筑堡垒,带头垂范激发党员“先锋力”
贫困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任务繁重,张锅扣深知自己肩头的第一责任就是抓班子、带队伍,强化组织建设。曾经有一段时期,村里的党员谈起“组织生活”,往往觉得有“走过场”的意味,学习时间短、交流质量低,村里的整体情况掌握得浅,党员该有的感觉和意识有所淡化。张锅扣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党员“找感觉”。白天分头工作,晚上集中学习是张锅扣带领两委班子认真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活动的具体举措之一。“身为党员,首先要对党章党规了然于胸。党员是一种身份,更有一种使命。当学习可以强化党员思想时,我们要牢牢扭住这个武器锤炼每一个党员。”张锅扣带头学习,带头记笔记,带头分享心得体会。坚持的时间久了,张锅扣的笔记本成了民情日记本,记满了村里要落实解决的大事小情,也写满了一个老党员的初心。书记带头垂范,党员不甘落后。一种热爱学习、热爱思考、积极向上的氛围在八龙湾悄然形成。在坚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每一项发展决策,都组织党员商议,每一项重大决定,都广泛征集党员和群众意见。党务工作定期公开,年终评议真评实审。民主生活会,坚持说实话,真批评;组织生活会从严从实开展。在推动党务规范中,党员的“感觉”找回来了,党员的“意识”重新树立起来了。不当先锋,谈何党员?村内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张锅扣安排党员承担具体事项,带头示范;村里有了矛盾纠纷,他多次走访协调,总把党员带在身边,参与解决。在点滴地参与和坚持中,党员责任感、使命感将先锋意识逐渐唤醒。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每一个支部都是一座堡垒。以张锅扣为书记的村两委班子充分调动党员主动作为的积极性和“先锋力”,努力把基层组织打造成助推实现全村小康梦想的战斗堡垒。担使命,冲锋在前带领村民奔“小康”
乡村工作的第一难题是脱贫攻坚。这是头号民生工程,国家和政府投入的资金多,办的都是大事,但在因户施策、精准扶贫上,有许多事关贫困户的小事需要基层党组织狠抓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村干部的使命。”身为自治区级劳动模范的张锅扣不想做全村小康建设的罪人。22户贫困户,是他时刻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