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于“无症状感染者”依旧会神经紧张。对待无症状感染现象,我们需要高度重视但不必过度恐慌。政府部门及时做到了信息公开,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就能够把传染风险降到最低。
何为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是如何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带来的传染风险大吗?湖北新闻(hbxwwx)梳理了有关无症状感染者的权威答疑,一起探寻有关无症状感染的真相。
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
根据国家卫健委官方网站介绍,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者。
无症状感染者可分为两种情形:
一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经过14天潜伏期的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始终为无症状感染状态;
二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采样时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随后出现某种临床表现,即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
外在无病症表现,体内却藏着病毒,是这类患者最大的特征。
无症状感染者有无传染性?
根据国家和部分省份开展的密切接触者监测数据,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存在二代病例续发,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个别由无症状感染者导致的聚集性疫情,有小样本量的研究显示无症状感染者呼吸道样本中的病毒载量与确诊病例没有太大差异。
综合目前的监测和研究,无症状感染者存在传染性,但其传染期长短、传染性强弱、传播方式等尚需开展进一步科学研究。
“我”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
目前,并没有简单有效的方式来判断自己是否为无症状感染者。虽然可以做核酸检测确认,医院感染的风险,又浪费医疗资源,没有必要。
临床在判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时,不仅会考虑到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征,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如果你在过去14天内没有武汉及周边地区的旅行史,且身边没有发生家庭集聚性病例,与疑似、确诊病例没有密切接触,无症状或轻微发热、咳嗽不需要过度恐慌。
如果你有过相关的流行病学史,即使没有发现症状,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也应及时上报社区或当地疾控,如实反映过去14天接触史,进行相应的医学观察,结合影像学特征(肺部CT)进行相应的诊疗与隔离。
无症状感染者为何不纳入确诊病例?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疑似及确诊病例需具备临床表现。无症状感染者因无临床表现,需要集中隔离14天并做进一步的检测来进行判断。如果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期间出现了症状,则将其作为确诊病例报告并公布。
无症状感染者会发展为确诊病例吗?
少数无症状感染者可能会发展为确诊病例,但绝大多数会自愈。
如何发现无症状感染者?
虽然没有外在症状,但这部分患者并非无迹可寻。
据国家卫健委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