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冬天了,除了令人向往的雪花,冬天给人印象更深刻的莫过于凛冽的大风了,最近的几场大风确实瞬时让小编领教了威力,不过今天我们不发寒潮预警,而是要看看赤壁之战中西风和东风双方的较量,到底是西风压倒了东风,还是西风压倒了东风?
多年前的公元年,即建安十三年,发生了一件足以影响历史进程的战争,那就曹操与孙刘联军之间的赤壁之战。说起三国,除了耳熟能详的小说《三国演义》,还有一系列的三国志游戏,还记得上初中时,第一次玩《三国志?霸王的大陆》时,画风是图1这样的,当时也不知道是怎么把这些日文记下来搞清楚各种操作的。最近小编也是在《三国志?战略版》手游中再次体会到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乐趣,其实天气预报又何尝不是一项运筹帷幄的工作?下面就开启我们赤壁之战的三回合战报:
任天堂游戏:
霸王的大陆(引用)
左边是张飞,右边是夏侯惇,看样子张飞要赢了
回合一:安营扎寨
先上地形图,关于赤壁之战发生地点,是有一定争议的。比较流行的说法则是蒲圻说和嘉鱼说。蒲圻说认为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位于湖北省咸宁市的蒲圻县(已改为赤壁市)西北,江对岸是乌林。嘉鱼说认为赤壁之战古战场在咸宁市嘉鱼县东北。
从图2可以看到,两地很近,嘉鱼在北,赤壁在南,关键点在于长江在这一段是西南-东北走向的,曹操位于上游北岸,孙刘位于下游南岸,正如曹操所曰:“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矣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提备矣!”。可见曹操还是做了十足准备的。
从上游向下游进攻顺水,而且可借西风的便利条件,曹丞相可以省不少力气打败孙刘,回合一曹操胜出,1:0!
图2赤壁战场位置(引用)
尚书台有话说:刚才说到了风向,我们讲风向,是指风的来向,西风就是从西边吹过来的风,平时天气预报里风经常是长图3这样的,由尾部的短线(矢羽)和风向杆组成,这样一个符号表示风力和风向两个信息,所以很简洁。不过好像还是有点抽象,再接着看,风实际上是从高气压向低气压的空气流动,这矢羽像不像是等压线,而风向杆就表示了风的流动方向(图4)?记得小编我小时候爬那种大山,脚下一滑向下滚的时候,基本就是这个风流样子了。
其实矢羽表示风的速度,一段表示4m/s,半段表示2m/s,所有短线之和表示风速,然后还可以根据浦氏风力表将风速换算成风力等级。如果是尾部是小三角那种的,就要小心别被风吹跑了,一个三角是20m/s,相当于8级大风了。
图3天气符号风(引用)
图4气压场和风(原创)
回合二:致胜之道
曹操占了地利,而且士兵众多,不过当时曹军中已有疾疫,初始交战,曹军也不利,这样双方就在两岸僵持了下来。那么孙刘联军还有取胜的机会吗?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六十五记录,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前去探望,屏退左右,密书十六个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程昱也提醒曹操:“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
可见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了火攻,再来看战场图2,不禁为曹操惊出一身冷汗,这个走向下,东风或东南风可以把火吹到西北方向,即曹军阵营。东北风可能不利于火攻,而且偏北时更容易烧到南岸守军。
回合二曹操过于大意,孙刘联军计谋胜出,目前比分1:1。
回合三:东风之便
对于对峙的双方说,命运已不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是西风压倒东风,还是东风压倒西风的问题了。下面让数据说话!
用最近数十年12月的小时数据统计了赤壁、嘉鱼、武汉(也有赤壁之战于汉口发生之说)的风向发生频率,从图5可以看到,三地在12月多为北风(N)、东北偏北(NNE)、东北风(NE)和东北偏东(ENE)风,几个风向所占比例基本都超过10%,而且风速小于等于2m/s的静风(C)比例在10%左右,东风所占比例基本在4-8%,除了东风外,东南偏东风(ESE)和东南风(SE)也可起到与东风相同的效果,不过所占比例依然很低。
图5风玫瑰图(原创)
可见西风和东风之争,实际上是北风和东风的对抗!冬季东风有绝对劣势!这也就是罗先生为什么要请诸葛亮“借东风”了,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中,诸葛借东风描写的非常精彩,孔明曰:“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风息如何?”。这么看来孔明绝对是最早的首席气象预报员了,如鲁班于建筑领域一样了,多年前实现了定点、定时、定量的预报,远超当代超级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
那这东风到底是借来的吗?
从图6每年东风发生频率来看,12月东风少的时候只有5%,多的时候超过20%,特别是赤壁这个地方,东风的势力不容小视,39年中有12年东风比例都占到20%以上,相当于每三年就有一年东风很多。如果那赤壁之战那一年,正好是易吹东风的年份,那可谓是天助,让孙刘取胜机会大增!
图6东风频率年变化(原创)
再看《资治通鉴》,(黄盖)“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馀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
从这一段话来分析,可见火攻根本没诸葛亮什么事儿,东风自然也就不是借来的了,即使在科技非常发达的当代,也还没有这个能力。
那另一种说法是,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不是提前预报到了东风?这个在现代是可以做到了,可提前3-7天以预知重要天气的转折变化,但在诸葛亮那个年代,没有系统的观测资料,对自然认识也不足,更没有可靠的预报方法,不可能提前预知的。那会不会是东风的出现很有规律性,诸葛亮掌握了这一规律呢?很遗憾,通过分析并没有发现这组数据有明显的周期特征,倒是黄盖、周瑜等人长期生活在此地,对当地气候特征非常了解,知道虽然少,但一定会有东风。
所以更可能的情况是,黄盖事先做好了准备,只等东南风吹起,马上借助风势向上游发起火攻,所以孙刘联军胜在天时,胜在机会。
虽然西(北)风压倒了东风,可在东风抬头的那一刻,西(北)风败了!对曹操来讲,只认识到了气候的一般规律,而没有警惕其中日常天气的变化,这就好比即使在严寒的冬天,也不是每天都很冷,偶尔也可能有暖和的日子。
回合三曹操溃灭,孙刘联军2:1胜出!写在最后
现代随着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在不断提升,人们很容易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新技术的应用将不断提升人们利用天气的能力,我们一直致力于用最新技术持续创造价值。
责编:小综
审核:天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