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赤壁新闻
赤壁特产
赤壁天气
赤壁房产
赤壁旅游
赤壁招聘

有奖说起苏东坡,广东人笑了helli

北京儿童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

(明日预告)

———/你先听我说/———

文章底部有惊喜,

走过路过别错过!

民国时期语言学家周有光和《边城》的作者沈从文是知己,他曾和自己的夫人张允和说,沈从文的话自己有两成听不懂,张允和颇有些得意地说:“我只有一成听不懂。”

周有光是江苏人,沈从文是湖南人,张允和是安徽人,在民国时期,普通话早已被广泛推广,但在民国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这些大学者们聊起天来还是鸡同鸭讲。

追溯到古时候,情况恐怕更不容乐观,那时候中国幅员辽阔,交通不便,口音杂异,民众的识字水平也很堪忧,大家的交流更多限于口头。

但是,方言就像自己的孩子,不管丑俊,谁都认为自己家的才是最可爱的,因此,在沟通的过程中大家都不肯放弃自家语言,结果闹出了不少令人捧腹的笑话。

普通“发”好“蓝”

明朝初年,朱元璋实在受不了这些五花八门的方言,就命人编纂《洪武正韵》,以金陵一带为标准,要求大家都讲普通话。

那个时候,地方官员们去京城,随身行李中,必备一本《洪武正韵》。吃饭蹲马桶时都要苦读一番,不求最好,但求及格,以免乡音太浓,惹恼了皇帝。

只可惜,朱元璋这个政策收效不大,某次科举考试,主考官问周围人:“周旋这人长相如何?”周围人都说不错,很帅。

主考官很高兴,便将此人定为一甲。等见到真人才发现这人长得一点也不帅,后来再一打听才知道,帅的那位叫周瑄。

他问话的时候有口音,周围人听不真切,以为是问周旋长得怎么样,结果让周旋白捡了个状元。

清朝时期,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路过山东临沂,想要品尝当地名吃。地方官员把当地的一种肉粥献给皇上,乾隆爷顿觉美味可口,感觉从没喝过如此好喝的肉粥。便随口问:“这是啥?”

地方官员一时紧张,把“啥”听成了“糁”(sá),连忙点头称:“这是sá,这是sá。”也正是因为这样一场误会,这种肉粥便就被命名为了“糁”。

不只是当权者在方言沟通上出了差错,古代擅长咬文嚼字的文人墨客同样难逃其中。

苏东坡有一首诗,叫做《惠州一绝》,是他被贬岭南(今广东)时所作的诗,诗的内容如下: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这句话据说是误传,因为荔枝性热,吃多了容易上火,因此在当地的说法是“一啖荔枝三把火”,意思是吃一口荔枝就好像三把火围绕着你,形容荔枝吃多了容易上火。

当时苏东坡来到岭南,品尝了荔枝,甚觉美味。但是由于语言不通,他听见当地百姓用粤语说“一啖荔枝三把火”,就以为是“日啖荔枝三百颗”。

这两句话的粤语读音极为相似,苏东坡把这句话听错了,误以为这句话是夸赞荔枝味美,要多吃。后来还将其写入诗中,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

心(粗)胸(心)豁(大)达(意)的苏东坡还在另一件事上犯了同样的错误。不知大家还记得高中时候,语文课本里面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吗?

文中的赤壁就是现在湖北黄冈的赤鼻矶。赤鼻矶是长江边上的一块突出的红色石头,形状像鼻子因此得名。

当时苏轼被贬到黄州,听闻黄州本地人说此地有赤鼻,于是兴致勃勃地前去参观,然后挥笔写下壮志难酬的千古文章。

由于方言差异,苏轼误以为赤鼻就是赤壁之战的赤壁,其实赤壁之战的赤壁位于湖北省赤壁市内。

即使是普通话如此普及的今天,我们仍旧困扰于各种方言。学生时代的宿舍,聚集着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大家叽叽喳喳聊天时候的笑料成为宿舍文化的一大代表。

工作后,认识了来自祖国各地的同事,工作层面的沟通因为方言带来的误读更是让人啼笑皆非。但是在标准的普通话之外,多了一些吴侬软语、东北大碴子味、火辣辣的川妹子话,也是另一番味道。

这就像是你吃惯了满汉全席,偶尔来一些山间野味,会有焕然一新之感。

看鉴问答

你有因为语言不通闹出过笑话吗?

周周见奖

欢迎参与本周的有奖活动

本周的奖品是精美书籍

奖品总共有30本,送完即止

越早参与,越有机会获得奖品

活动天天有

惊喜不容错过

活动规则:

1.拉30位以上的好友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bizx.com/cbly/67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