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始于康僧会
杜牧有一首名诗叫《江南春》,诗中有一句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句诗描写烟雨朦胧的江南春景,在晚唐时期,南京城中还有很多南朝留存下来的寺院建筑。南朝梁武帝崇佛,在京城(今天的南京)兴建佛寺,据《南史》记载,当时南京城里佛寺有五百多座。所以杜牧这句“南朝四百八十寺”,是说江南一带留存着很多前朝的寺院建筑。
你知道江南地区“四百八十寺”中的第一座寺庙是哪一座吗?答案是南京的建初寺,它的创建者是:康僧会。
康僧会来到江南的时候,江南已经有佛法传播了。那么是谁把佛法带到了江南呢?
这里面的关键人物是孙权。孙权,三国时期孙吴的君主,曾经和刘备一起在赤壁之战中对抗曹操的军队。
(南宋)无名氏赤壁图册页
孙权曾任用过一位叫“支谦”的外国人。支谦精通六国外语,也是在家佛弟子,东汉末年来到中国,和其他佛子一样,他到中国以后也去了北方。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支谦为了躲避战乱,一路南行,最终渡过长江,来到南京。这时候,长江以南地区已经被孙权掌控了。幸运的是,孙权很欣赏他的才华和聪慧。在孙权的庇佑下,支谦在东吴翻译经书,传播佛法。
■康僧会为孙权献上感应舍利
莫高窟窟北壁绘制有康僧会感应图
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下同)
康僧会来到江南的目的很明确,他发愿在这里建立寺庙!他的故事除了在《高僧传》中有详细记载,还被刻画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中。
康僧会乘着帆船,下江南
公元年,康僧会初到南京,搭了一个茅屋,在路边设置佛像,向往来民众宣说佛的种种妙处。结果,大家不信,康僧会被当成神棍给举报了。这件事最后上传到了孙权那里。
康僧会对孙权说佛陀灭迹后,遗骨化作舍利,具有无边无穷法力,阿育王建造了八万四千佛塔来供奉它们。孙权不信,康僧会清静斋室,启运法坛,祈求佛祖显灵。
七天之后,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康僧会请求再做法七天。结果,还是什么都没有发生……孙权认为康僧会是个骗子,准备治他的罪。康僧会请求再给他七天时间,结果,还是什么都没有发生……
康僧会叹气,因为吴国的君臣都不相信佛,所以佛与弟子的祈求不感不应。康僧会差不多已经准备好要赴死了。半夜听到瓶子里发出了“当啷”的声音,佛祖保佑,舍利子终于出现了!
孙权观舍利,帐中舍利放五色光
舍利子发出五色光。孙权把它放在铜盘上,铜盘碎了;把舍利子放在铁砧板上用锤子击打,砧板和锤子都碎了,舍利子还是光彩照人。
■孙权为康僧会建起江南第一所佛寺
对于康僧会献上的感应舍利,孙权是服气的,他按照承诺,建造了佛塔来供养舍利,同时为康僧会建立佛寺,名字叫“建初寺”,意思就是建邺城的第一座佛寺。(建邺是当时南京城的名字)
运木建寺
建初寺的建立为初来江南的沙门提供了生活起居之地和佛事活动的方便。
孙权死后,东吴由其继任者掌控。孙权的孙子孙皓是东吴的最后一个君主,孙皓不信佛法,不敬佛像。孙皓曾把佛像安置在洗手间,用污水浇灌佛像,和群臣一道以此为乐。结果孙皓受到报应,他全身肿大,疼痛难忍。直到孙皓对佛忏悔,他的状况才有所好转。
孙皓生性残暴,修习佛法义理缺少慧根。康僧会为孙皓讲解因果报应和感应故事,稍稍开通其心性。简单来说,面对孙皓这样的根器,康僧会只好打开了哄小孩模式……
康僧会为孙皓讲示因果报应
建初寺的往昔与今日
建初寺所在的长干里,就是李白《长干行》中“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故事的发生地。
当时的建初寺,因为皇帝信奉佛教、上行下效,故信众甚多、香火旺盛。此后,建初寺屡废屡建,寺名亦屡屡变更:
东晋太康年间(─年),建初寺被毁后复建,更名为“长干寺”;
值得一提的是梁武帝,此人身为帝王,却是虔诚的佛教徒,中国佛教的不食酒肉的佛规便是他最先颁发。为了兴盛佛教,他还四次“舍身出家”,让众多大臣心惊胆战。此外,梁武帝还对长干寺进行了改造,佛祖真身舍利、头发等遗物被从阿育王塔的地宫中取出,并埋下“十枚感应舍利”;
梁武帝出家图
南朝陈时再毁再建,改名为“报恩寺”;
宋天禧元年(年),得唐三藏玄奘大师顶骨舍利的金陵僧人可政,重修长干寺并改称为“天禧寺”,寺塔易名“圣感”,并将玄奘顶骨舍利瘗藏塔中;
玄奘顶骨舍利
至元二十五年(年),元朝皇帝下诏改天禧寺为“元兴慈恩旌忠教寺”,改塔名为“慈恩塔”;
明永乐六年(年)忠教寺毁于大火,永乐十年(年)准备迁都北京的明成祖朱棣为报答养育之恩,敕工部按照宫阙规制于原址重建,并由太监郑和与汪福主持其事,“依大内图武,造九级五色琉璃塔,曰第一塔,寺曰大报恩寺”,这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大报恩寺及其九层琉璃宝塔。
明朝
大报恩寺模型
大报恩寺在建初寺原址重建,历时达17年,耗费多万两白银,十万军役、民夫。大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金碧辉煌,昼夜通明。明时的大报恩寺坐东向西,规模宏大。有殿阁30多座、僧院间、廊房间、经房38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寺院,为百寺之首。
大报恩寺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明代“金陵三大寺”,与古罗马斗兽场、亚历山大陵墓、比萨斜塔等被西方汉学家并称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是当时中国包容各派佛教义学的最大讲寺和佛教中心,并一度成为管理中国佛教事务的僧录寺所在地。
清大报恩寺
十七世纪荷兰版画师尼霍夫画的《南京大报恩寺》
然而,如此壮观的大报恩寺和如此壮美的琉璃宝塔,竟在年的太平天国战火中被全部摧毁,令人扼腕叹息。
晚晴大报恩寺遗迹
被毁前的大报恩寺
幸运的是,岁月沧海桑田,文化的传承,却从未间断,依然带着千年的温度。千年古刹的原址上,复建的大报恩寺,美轮美奂,仿佛又看到了昔日的灯火辉煌,历史从未远去……
?图文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