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赤壁,这里记载了一场名垂千史的战争,这里记述了一代威震一世的英雄。
然,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蒲圻蒲草千里啊,绿茵茵,圻上故垒啊,雾沉沉;莼蒲五月啊,风光美,川谷对鸣啊,布谷声。在富饶美丽的鄂南山区的广袤的土地上,镶嵌着一颗灿烂的明珠,它就是古城赤壁,不,是古城蒲圻……
赤壁,旧称蒲圻(púqí)。从公元年(三国吴黄武二年)以吴主孙权作“蒲草千里,圻上故垒;莼蒲五月,川谷对鸣”而取名“蒲圻”设立郡县算起,至公元年更名为赤壁市止,这个沿用了年的古老郡县名,被赋予了新的生命,翻开了新的篇章……
赤壁山川灵秀,人才辈出。公元年的一把大火,更让赤壁震烁古今,名动四方。多年后,孙权眼里“风光美”的蒲圻,如今这个拥有平方公里,52万人口的千年古城,又有着怎样的醉人风景?
还是先来看看赤壁古八景吧。
尽管因赤壁之战而让世人所知,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一时风光,却因东坡大人的“笔误”,在古城赤壁,难觅踪迹。传说中的赤壁古八景,亦因沧海桑田,时代变迁,已消失在滚滚长江东逝水……
Since
赤壁古八景
萧堆春涨
(图片来源于网络)
1/8萧堆位于古城赤壁的东洲上。势若杯土,岿然如伏,突兀而起,截岩若断,崔嵬其峙。高虽不逾数仞,广亦不盈数里,然而“钟秀孕杰,巨浸一激,大魁斯出”。传说陆水泛滥,水涨堆高,当大水冲击萧堆,赤壁必出名人。故有“水激萧家堆,赤壁出大魁”之说。有诗云:
西山积雪势崔嵬,二月春融冻始开。
激石惊湍随岸转,洪流高泻自天来。
曾闻凫渚通幽绝,几见龙门出俊才。
约我寻源访仙隐,定随刘阮到天台。
(此处应有图片,可惜……)
叠翠晚钟(图片来源于网络)
2/8叠翠山,又名叠秀山,在古城赤壁城内的市政府大院东北一带。每当傍晚,站在山上,可以欣赏到薄暮烟霭,落日余辉,听到山下延寿长春观和远处丰财山后地藏庵传来阵阵晚祷的钟声,悠悠荡荡,嗡嗡然,如怨如艾,如泣如诉。有咏"叠翠晚钟"诗曰:,
翠拥双峰万仞高,静开肖寺吼蒲牢。
惊回旅梦霜中起,响遍禅扃月下敲。
风度余音犹杳杳,酒醒凉思正飘飘。
景阳昔日曾听罢,环佩琳琅候早朝。
(此处应有图片,可惜……)
丰财夕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3/8丰财山,在古城蒲圻的陆水河东岸,又名宝塔山。在夕阳西下时,晚霞的余辉照射在山旁悬岩峭壁上,回光反映,别有一番情趣。有咏"丰财夕照"诗曰:楚王宫北正黄昏,物是人非景尚存。
衰草夕阳江上路,渔歌樵唱水边村。
青蚨万镪堆墟市,长笛一声归岛门。
偶有登临发悲啸,浇愁莫言酒盈樽。
(此处应有图片,可惜……)
洼樽怀古(图片来源于网络)
4/8古城赤壁河北街后的龙翔山上有一洼,内有隶羽"洼尊熙宁癸丑上己"石刻。熙宁癸丑乃宋神熙宁六年(公元年)。历代文人墨客于每年上己日(农历三月初三日)携酒登临,咏诗填词,极尽欢乐。此石刻在七十年代修"花果山"时,已全部被毁。有咏"洼樽怀古"诗曰:
无处登临不系情,山亭开宴酒如渑。
一樽春酒葡萄绿,满园秋得竹叶青。
未数流觞新典故,还同席地古仪刑。
当年人物归何处,感慨遗踪尚有名。
(此处应有图片,可惜……)
北河晚渡(图片来源于网络)
5/8北河,是指古城赤壁北门河。在陆水公路大桥未建成前,两岸行人、车、马过河,均用木船摆渡。北河曾作《北河渡》一诗,其中有"向晚赤壁渡,遥闻鸡犬声"之句。晚间渡河,遥望两岸灯火明灭,犬吠声与双桨拨水声远近相应,对买舟渡河的旅途迁客来说,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有咏"北河晚渡"诗曰:飒飒西风古渡头,落霞孤鹜水悠悠。
僧归黄叶林边寺,人候夕阳江上舟。
断续残碑声送雨,参差寒雁影横秋。
谁歌桃叶沧冥外,有客思乡起暮愁。
(此处应有摆渡照,可惜……)
莼塘夜月(图片来源于网络)
6/8莼塘在古城赤壁西郊的望山,距县城约三公里,塘面积数十余亩,古代出产莼菜。传说明代洪武朱元璋微访时,经过这里,腹中饥饿,当时庶民以莼菜为羹给于充饥,他食之觉得味道鲜美。登基后,命将莼菜作为贡品,年年上贡,此塘因而闻名遐迩。所以赤壁简称"莼",别名"莼川"。每当农历十五日夜晚,一轮圆月,照射清澈如镜的塘面,自有一番景色。有咏"莼塘夜月"诗曰:
季鹰去后几经年,存得莼塘思惘然。
十里香晚生沅瀣,一泓秋影漫婵娟。
全羡元复当时美,宝鉴空悬此夜圆。
相对清光照今古,飘零降客不成眠。
(此处应有照片,可惜……)
荆泉灵贶(图片来源于网络)
7/8荆泉洞,位于赤壁市城南九公里桃花尖北。洞口直径二米余,垂深十米余,洞中节节分间,最大空间可容纳四、五千余人。大革命时期,该洞曾作为红军坚壁之所。荆泉洞,实为乾、荆二洞的总称,乾洞居上,悬于山腰,荆洞在下,呈椭圆形。据《大清一统志》记载:"距县十二里,洞有石台、石田,沟塍悉具,居民岁视其燥湿以占凶禳,自洞门入,可百步别有门,甚狭,好事者裹粮入,信步趋出,则在崇阳葛滕坪,相距百余里。"又据《赤壁县志》载曰:"流水惊石,潺鸣悲激,水石吞咕。声过琴筑,已非人间景矣。"有咏"荆泉灵贶(kuàng)",诗曰:晓色溶溶一派清,仙家无不隔沧溟。
水通太夜知源委,日转东华觉地灵。
凤女传香凼御扎,龙君施泽注清吟。
寻源我欲穷奇览,拟泛星槎入杳冥。
(此处应有图片,可惜……)
石笋凌风(图片来源于网络)
8/8石笋,在莼川宾馆(古县衙门故址)餐厅前面。原高地面丈余,其径约五尺,经过历年风霜雪雨和土壤淤积,到赤壁解放时,尚高出地面二米余,其径约一米。数百年来,赤人均认为这是一个奇石,作为赤壁一景。历代文人雅士,对其诗咏甚多,以绝取胜。明朝赤壁诗人黎公弁、廖汉、李德庸均有咏石笋诗。其中有"山骨如龙形,触地露双角,纤纤出笋芽,苔班蜀锦箨";"卧龙角出邑庭西,疑是娲皇补炼遗,云雨暗时如有箨,藓苔斑处欲生枝"之句。可惜此石在六十年代"文革"中,被彻底毁坏。昔有咏"石笋凌风"诗曰:
立马桥边客去迟,徘徊石笋几多时。
葛陂弧杖形相浮,湘浦双娥影正随。
冻雪不消栖凤干,秋风难折化龙枝。
千年肯改冰霜节,一寸坚贞自不移。
(此处应有照片,可惜……)说了这么久
突然发现一个问题
以上所有来源于网络的图片
都与赤壁古八景对不上眼
可惜
此处无图片
赤壁古风景再美
没有图片就缺少感染力
赤壁古风景再美
没有图片就缺少可信度
赤壁古风景再美
没有图片就你说再多也没用
赤壁古风景再美
没有图片就是一片纸(piànzi)
……
不是风戈不上图
只是真的无图可上
因为赤壁古八景
已深深的烙在了一代人心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
赤壁新八景甚至新新八景
已吸走了大家的眼神
只是每一个蒲圻人
都忘不了
我们曾经也拥有
一个美丽的西湖
现如今只剩下
西湖水,我的泪
你说你有赤壁古八景的图片
拿来啊
欢迎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