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语朗读者
出品
上海戏曲广播·22期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
—林语堂
图/明仇英《赤壁图》
|赤壁怀古|
[宋]苏轼
点击倾听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朗读者/
上海戏曲广播
吴方言艺术顾问
朱信陵
TIPS
用“吴侬软语”来念这首古今“豪放词”之代表,非但丝毫不觉逊色,反而更能突显原作“入声韵”魅力,“壁、雪、杰、灭、月”在普通话中已韵母各异,上海话则完全押韵,更好地保留了古诗词的音乐性,听来谐应悦耳。方言朗读依然采用文读法,文读字包括:“赤、大、江、去、人、画、间、生、华、梦”。此外:“尽、千、西、雪、想、小、笑、樯、情”宜取尖音。
江山如画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北宋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派去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成为一名“散官”。而仕途的低谷,成就了他文学创作的巅峰,正是闲居黄州时,才有了“东坡”的名号,而名垂千古的《赤壁赋》、《后赤壁赋》,也都诞生于此。元丰五年,即年,47岁的苏轼再次游历黄州城外的赤壁矶时,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明/仇英《赤壁图》
说苏轼的诗词纵横恣意,是豪放派的领军人物,从《念奴娇·赤壁怀古》里就能一窥究竟,他善用夸张的笔法写景抒情,胸中有万千气象,笔下有千般豪情。
电影《赤壁》
关汉卿在他的《单刀会》中致敬了苏轼,他为关羽写的和所填之词就化用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们一起来感受下:
〔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别,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白)这也不是江水,(唱)这是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昆曲《单刀会》侯少奎饰关羽
苏轼的这首词将自然风景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如果把苏轼看作是一位电影导演,那他就设计出了一个非常出色的拍摄脚本,波澜壮阔的历史如同奔腾的江流从我们眼前滚滚而来,又逐渐奔逝而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樯橹灰飞烟灭之后,尘埃落定,天地间只留下一轮江月,留下我们同苏轼一样自我宽解,笑看风云过。无论是惊涛骇浪,还是云淡风轻,沧海桑田、风云变幻,苏轼把这些人间滋味烹煮成诗词,留于世人细细品尝。
年少轻狂时我们爱追随李白的浪漫不羁、超尘飘逸;人到中年,我们才懂得杜甫的现世责任、济世之心;等到我们阅尽沧桑,突然了悟了王维的“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但是有一个人,他的诗词里能读到儒家的入世情怀,道家的出世之心,以及佛家的超世境界,他就是苏东坡。
林语堂在他的《苏东坡传》里曾说道:“我若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亲切敬佩的微笑。”如果你要了解中国人也许可以从苏轼入手,他的身上具备中国人理想的那种生命状态。
而千百年后,在这片“江山如画”的土地上,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人们,何尝不是今天的“风流人物”?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抵抗疫情,又何尝不是一首真正的千古绝唱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刘燕泉曹建东
/温故知新/
《长歌行》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泌真实的人生
师说
老先生用上海话读高中课文
《回乡偶书》
衰?这样读才押韵!
《如梦令》
知否,不要念成晓得伐!
水调歌头
送你一个传颂千载的中秋祝福!
桃花源记
带你走进桃花源避暑
九歌·东皇太一
太牛了!楚辞竟然能这么读!
《清明》
向记忆深处打听一个人
木兰辞
头戴巾帼,做自己的女王。
甲午元旦|穿越百年来拜年~
《江雪》
佛系or魔系,总有一款适合你!
我是纳兰性德,年前我见过世上最美的月亮!
蟾宫曲|一阙元曲,教你下雪天怎么晒朋友圈
钗头凤
论一个“中国好前任”的自我修养
冯小刚听过这个版本的《芳华》吗?
|江南的冬景|也许郁达夫和上海话更配哦~
排排坐,读诗书,长假过,学不误——小朋友们《三字经》读起来!
《鹊桥仙》
今晚,听织女星说上海话
送你一首诗,品尝夏天清凉的味道
这个曹操的上海话赞到爆!
沪语朗读者
夏日夜读之《小池》
上海戏曲广播
长按下方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