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销:销蚀。2.将:拿起。磨洗:磨光洗净。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3.东风:东吴以火攻攻打西面的曹营要借助东风。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4.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入泥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众所周知,赤壁之战东吴战胜曹操。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妇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份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作者不直接铺叙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等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做结,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醒,也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另外,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也表达了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这样的感慨。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非常隐约,用语精当,构思精巧,点染用功。杜牧(公元-约年),字牧之,号称杜紫薇,又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三朝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1.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B)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2.选出对杜牧《赤壁》赏读有误的一项:(B)A、这首借古咏怀诗就前代历史中某一点生发开来,以小见大,抒写政治失意之情。B、“铁未销”表明在赤壁大战中,埋在泥沙中的残破武器还没有来得及销毁。C、第二句借物以怀古,意思是说我把它拣起来,洗磨之后,还能辨出是三国时代遗物。D、最后两句议论,告诫晚唐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语言含蓄,怀古之中又透伤今。3.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