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赤壁新闻
赤壁特产
赤壁天气
赤壁房产
赤壁旅游
赤壁招聘

与您一起品读念奴娇middot赤壁

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1.引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上图是博主书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读读这首脍炙人口的宋词,感受这千古绝唱的英雄气概。

2.赤壁怀古

毫不夸张的说,苏轼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打开了古代豪放派诗词的新篇章。这首词气度雄浑,笔墨虽少,铺排却能如汪洋恣肆,激荡豪迈,正如清代词论家徐釚的评价:

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

那么,这首词是因何而来呢?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一位文坛领袖,诗词、书法、绘画、散文、佛学等等诸多领域造诣颇深,甚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生前就已经出版自己作品集的诗人。

说起苏轼,人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东坡肉、东坡肘子等美食以及地位独特的东坡赤壁,这些都与苏轼遭遇的乌台诗案有关。

由于苏轼生前就已经出版了自己的诗集,他的诗作广为流传,这其中就包含了对朝政、皇权等的讽喻之作,而与此同时,愈演愈烈的新旧党争之际,新党急于通过扳倒朝中重臣来凸显自己的地位,并且分化瓦解旧党势力,于是,苏轼就这样被推进了漩涡的垓心。最终,得益于宋代独特的审讯、定谳制度,苏轼得到了被贬黄州的“恩典”。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就普遍被认为是在苏轼被贬黄州后,怀着惆怅的情绪在赤壁游览时写下的。

3.诗词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词的开篇,便以非凡的笔力直接描写了长江汹涌奔腾的壮阔,宛如一部以音调低沉却音量宏大的巨浪之声开篇的史诗交响乐,令人振聋发聩,体味到诗人矗立于江岸之上,一览滚滚长江的惊涛骇浪,内心激荡沸腾的波澜起伏,隐藏在灵魂深处的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历史情节一时间全都奔涌而出,数千年来的刀光剑影中,一代代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尽在眼前。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至此,这首以慷慨激荡的巨浪之声开篇的宏大史诗,在打开了恢弘场景之后便进入了第二乐章,犹如交响乐中的行板,令人顿时全神贯注于诗人的诉说,只见诗人娓娓道来,此处乃是传说中古代赤壁之战所在地,同时,此处别具意味地突出赤壁乃是“周郎赤壁”,既点出上一句中“风流人物”的具体所指,又为下文对周公瑾的事迹描写留下伏笔。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瞬间又将我们带入到奔腾长江的壮阔场景中。奇石险峻,有如奔马轰雷,惊涛骇浪,煞是惊心动魄。在这震慑人心的险绝场景中,诗人却别具情调,描绘了万千积雪随风飘卷的美景。正是: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作为上阕词的终句,恰到好处的将眼前的这“山川相缭”的赤壁美景与内心对三国风流人物的追思融于一处,恰如交响乐中将多个强烈对比的主题在一点上合而为一,达到物我两忘的和谐境界。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下阕开篇,通过“遥想”两字,将我们的思绪带入到了纷纷扰扰的三国历史中,简短的几笔描写,刻画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一身儒雅、风度翩翩的周公瑾。只见周郎恰是韶华似锦,一边是刚刚迎娶了绝代佳人,一边是谈笑之间,竟得以轻易击退“一世之雄”曹孟德的千军万马。只需“灰飞烟灭”四字便写出火攻的史实,又将曹军霎时间被击退以至于仓皇逃遁的惨败场景抒写得淋漓尽致。短短几句诗,让我们看到历史素材在诗人手中也如这奔涌的长江般气势雄浑、荡气回肠。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诗词的最后,诗人将我们拉回到诗人的面前,犹如交响乐终章的奏鸣曲,一唱三叹,让我们看到了诗人的真情流露。诗人故地重游,抚今思昔,不禁怅然叹惋,自身仕途蹭蹬,壮志难酬,对照年轻有为的三国周郎,更觉自己的老迈与世事无常。然而,作为一个深谙佛道的文人,在低落之时方显出英雄本色,诗词末尾,诗人再次笔锋回转,强势托起正在走低的曲调,再奏出震撼人心的强音:“一樽还酹江月”让我们看到了这位诗人襟怀超远、气度非凡的自解。在这意蕴深远的终曲之中,全诗得以余音缭绕,久久不绝。

4.乱石崩云or乱石穿空

这首气象磅礴的词赋也许还在你的耳边回荡,也许此时你已经问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上文反复提到的一句诗“乱石崩云,惊涛裂岸”也许和你记忆中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有着不小的出入,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首诗这两个版本的流传,哪个版本又更加接近历史真相呢?

由于苏轼的诗集为他引来了“乌台诗案”的祸端,这位运途多舛的风流才子被贬黄州之后便再也没有公开将作品刊印成册了,所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也就没有官方版本一说了,而早在南宋时期,翰林学士洪迈就对这首诗的流传版本提出了质疑,他在自己的《容斋续笔》中说:

向巨原云:元不伐家有鲁直所书东坡《念奴娇》,与今人歌不同者数处,如“浪淘尽”为“浪声沉”;“周郎赤壁”为“孙吴赤壁”;“乱石穿空”为“崩云”;“惊涛拍岸”为“掠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多情应是,笑我生华发”;“人生如梦”为“如寄”,不知此本今何在也。

也就是说,他听说比苏轼年长6岁的北宋词人孙洙(字巨原)曾经说他见过苏轼的大弟子黄庭坚(字鲁直)所书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全文如下:

大江东去,浪声沉,三国孙吴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掠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是,笑我生华发。人生如寄,一樽还酹江月。

言语之中,可见当时民间流传的版本与今天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版本几乎是完全一致的,尤其是最具争议的一句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但由于洪迈深处南宋,更有着与苏轼完全同时代的孙洙之言做背书,尽管他自己也说当时的他就已经缺少证据支撑,但后人仍然对《容斋续笔》中的说法十分认同,尤其是清代学者朱彝尊的《词综》中,在引述洪迈版本词作的基础上,通过格律的解读,进一步认可了《容斋笔记》的说法,此后也有着不少清代学者附和。

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宋词鉴赏辞典》,这一颇具影响力的辞书中,使用的版本便是本文中博主所使用的版本,也是博主从小学习、背诵的版本。

然而,如洪迈所说,他并未亲眼见过黄庭坚的书法作品,且这幅黄庭坚的作品再未现世,而他与苏黄以及孙洙的时代已是相距百年,凭借记忆亦有可能存在错谬,综上,洪迈这番论述的可信度只能存疑。

而作为另一个有力证据,山东省嘉祥县的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收藏有基于黄庭坚书法作品重新刊石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碑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笑谈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近年,有专家鉴定此石刻作品为黄庭坚真迹,成为了有力证据,尽管这一鉴定结果目前仍然存在较大争议。而与此同时,《至宝斋法帖》中所收录的苏轼醉笔所写的行草《念奴娇·赤壁怀古》与上述石碑仅有“人生如梦”这一字之差,也可作为佐证,但遗憾的是,这幅行草是否确为苏轼手书也仍是见仁见智。

基于上述种种争议,上海辞书出版社在年重新出版《唐宋词鉴赏辞典》时,将原先的版本改为了《至宝斋法帖》中的版本,但仍在注释中标明了存在的其他版本。

如今,到底是“乱石崩云,惊涛裂岸”还是“乱石穿空,惊涛拍案”,到底是“浪声沉”还是“浪淘尽”,都已难以考证。

那么,亲爱的读者朋友,你到底喜欢哪一个版本呢?可以说出你的理由,让我们一起去回望这千古风流人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bizx.com/cbly/9794.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