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纵一苇之所如(往)
冯虚御风(驾)
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
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
扣舷而歌之(敲击)
D.倚歌而和之(循、依)
而卒莫消长也(终究)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如怨如慕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B.扣舷而歌之歌曰
C.苏子愀然何为其然也
D.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顺流而东也②扣舷而歌之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徘徊于斗牛之间
B.白露横江
C.凌万顷之茫然
D.挟飞仙以遨游
5.下列句子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石
B.客有吹洞箫者
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凌万顷之茫然
6.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按顺序相配正好六十组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
B.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望日的次日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C.我国古代为了观测天象,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称为“二十八宿”。“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D.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用于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如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
7.下列对《赤壁赋》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歌词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B.文章中主客问答的方式,使行文结构波澜起伏,摇曳多姿;客的一番话是试图用曹操的经历说明人生短暂,要珍惜时间,创造“一世之雄”的伟业。
C.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阐述了这样一个哲理: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不过是转瞬之物;从事物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
D.据考证,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借“赤壁”之酒杯浇心中之块垒,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
二、其他
8.正字音
①壬戌(________)②属客(________)
③窈窕(________)④斗牛(________)
⑤万顷(________)⑥冯虚(________)
⑦扣舷(________)⑧桂棹(________)
⑨溯流光(________)⑩幽壑(________)
?嫠妇(________)?愀然(________)
?相缪(________)?舳舻(________)
?酾酒(________)?横槊(________)
?江渚(________)?麋鹿(________)
?扁舟(________)?匏樽(________)
?蜉蝣(________)?无尽藏(________)
?肴核(________)?枕藉(________)
9.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________”,__________
(2)山川相缪
“缪”同“________”,__________
10.一词多义
(1)歌
①扣舷而歌之____________
②歌曰____________
③倚歌而和之____________
(2)如
①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
②如泣如诉____________
(3)和
①倚歌而和之____________
②政通人和____________
③春和景明____________
④八千里路云和月____________
(4)下
①下江陵____________
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____________
(5)望
①七月既望____________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____________
(6)而
①正襟危坐而问客曰____________
②侣鱼虾而友麋鹿____________
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____________
(7)乎
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____________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____________
③相与枕藉乎舟中____________
11.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
(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3)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我国民间使牛与牛相斗的一种习俗;西班牙斗牛是一种人跟牛相斗的娱乐活动。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美貌的女子。
12.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扣舷而歌之______________
②下江陵______________
③顺流而东也______________
④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
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______________
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_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______________
(4)形容词作名词
击空明兮溯流光______________
(5)形容词作动词
正襟危坐______________
(6)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
②泣孤舟之嫠妇______________
13.特殊句式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樵于江渚之上。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而今安在哉?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何为其然也?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而又何羡乎!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渺渺兮予怀。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客有吹洞箫者。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凌万顷之茫然。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情景默写
14.根据提示填写句子。
(1)《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与天相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盛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慨叹“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用蛟龙和嫠妇听到箫声的反应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幕,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宮。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鸣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有删改)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B.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C.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D.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这可以从很多古人的名与字中看出来。苏轼,字子瞻,“轼”与“瞻"之间关系是“轼”为“瞻"所依凭的工具,从《曹刿论战》“登轼而望之"可知。岳飞,字鹏举,"“飞"与“鹏举"相当于并列关系,大鹏鸟飞举也。
B.冯夷,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也作“冰夷"。《抱朴子·释鬼篇》里说他过河时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为河伯管理河川。传说河伯是鱼尾人身,头发是银白色的,眼睛和鳞片是流光溢彩的琉璃色。
C.自古至今,中国的读书人、藏书人、爱书人都渴望能有属于自己的一间书房,静谧闲适,读书写文,是心灵休憩的港湾。“雪堂”是苏轼的书斋名,“项脊轩”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书斋名,“人境庐"是清代诗人黄遵宪的书斋名,“饮冰室”是清末学者康有为的书斋名。
D.“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以“铺采擒文,体物写志"为手段,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赋必须押韵,这是赋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个主要特征。
17.下列关于《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比较,说法有误的项是()
A.前赋写江上秋月,景色宁静清爽;后赋写江岸冬景,境界寥落幽峭。
B.前赋以谈玄说理为主,议论风生;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C.前赋以人梦结,表现作者暂得解脱的旷达;后赋以梦醒结,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D.前后二赋都是以情感变化为线索,情、景、理浑然一体,巧妙地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及心理矛盾的解决过程。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综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其,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其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和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
A.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D.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2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说法。
B.台,也叫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门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
C.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这里是说杭州百姓为苏轼立生祠,表达对苏轼的感激之情。
D.建中靖国,宋徽宗的年号,用来纪年。《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中的“壬戌”用的则是干支纪年法,古代专用来纪年。
2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母亲程氏亲自把书上知识传授给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喜欢贾谊、陆贽的书。
B.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数次在杭州任职,苏轼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漕运,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专门积蓄湖水的枢纽。
C.苏轼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危害减少了一半。
D.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2)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23.苏轼在《赤壁赋》中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描述,句中的“美人”象征圣主贤臣,美好理想。对苏轼来说,“美人”意味着“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本文有多处记述了苏轼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的实际做法,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B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考查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强调的是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这就要求考生除了积累一些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偏义复词外,还需要熟练掌握一些推断实词词义的技巧,在具体语境中准确把握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即采用“积累+技巧”的备考策略,以求事半功倍。本题题干中答题关键词“加点的词解释有误”。B项中“危坐”,联系成语“危言危行”,结合语境“正襟”可以推断出是“端坐”的意思。故选B。
2.A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题中答题关键词“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A项,都是“好像”的意思;
B项,动词,唱/名词,歌词;
C项,词尾,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状态/指示代词,这样;
D项,介词,从/介词,被。
故答案为A项。
相关链接:
首师大附中高一分班考试语文
《昆虫记》
作文12则经典素材解析及适用话题,暑期写作必备!
《昆虫记》名著导读+知识汇编
一、二年级看图写话满分指导及67篇练习,暑假给孩子多练练
北京丰台高二(下)期末语文
初二上册语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藏在初中语文教材里的诗词典故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知识点+中考真题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必背闯关表
写作素材:50个作文点睛“金句”
最有效的小学生阅读方法指导,让孩子爱上读书!!
诗人杜甫以及高考题中的杜甫诗歌
什么样的阅读习惯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初中生暑期阅读推荐书目
北京丰台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中考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90例古今异义词汇总
诗词《红楼梦》最经典的9首诗词,读懂了才是人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