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1
1
1
1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苏轼
这首词是词人谪居黄州游赤鼻矶时所写。上片一开始勾画赤鼻矶边大江奔涌的宏伟画面,把壮丽河山和为之奋斗的英雄人物联系起来。接着点明赤鼻矶传说是三国时期周瑜击败曹操的古战场。然后连用三句,描写赤壁景色:石壁陡峭峥嵘,直插云天,江水汹涌,狂涛拍岸,浪花飞溅。最后用江山如画对上面描写的雄伟景色作总评价,用“一时多少豪杰”赞颂历代英雄,并引出下文对周瑜的描写。下片怀古抒情,先是形象地描绘了赤壁之战的主将周瑜潇洒儒雅的风度和临战沉着的性格,显示出作者对这位风华正茂、战功赫赫的英雄的钦慕、赞赏之情。“故国神游”以下几句,因怀古而产生感慨,想到自己年近半百,两鬓已霜,却壮志难酬,内心分外痛苦和愤懑,于是产生了“人生如梦”的感叹。结尾“一尊还酹江月”,把人带到了苍凉而深沉的意境之中。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据俞文豹《吹剑录》记载,某次,苏轼曾问一位善歌的幕士,说我词比柳七(柳永)怎么样。幕士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由此可见豪放词与婉约词的风格差异。
诵读时音调应高亢激越,但也不是从头到尾一味用高音,上片开头两句发调高亢,接下“故垒”两句音调宜稍降。“乱石”三句大声朗读。上片结尾的两句音调稍降,语气舒缓。下片前三句音调宜稍低,“羽扇”句,宜激越高亢,以壮声势。从“故国神游”到结束感慨现实与际遇,情绪变为低沉,音调下降。吐字必须很有力量,特别是那些仄声(如韵脚入声字“物”“壁”“雪”“杰”“发”“灭”“鬓”“月”)句末字,宜读得短促、干脆,韵脚字后作适当停顿,以体现声音力度和节奏的鲜明。这首词在诵读时还应注意的一点,就是断句与文意不完全一致,因而应在断句上作适当调整:“故垒西边人道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按词谱中间没有停顿,但在读时应断开。“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是按词谱的断句,但读时应该将“我”字移到前句。前人评价东坡“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文自为文,歌自为歌,然歌不碍文,文不碍歌”,正是表现在这些地方。
出自吴相洲方晓红《唐宋词诵读》(语文出版社)
-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