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月寻梦
——《弯月》诗社的那些事
作者:欧阳明
八十年代,那是一个思想空前解放,文学空前繁荣的年代。那时,全国各地文学创作兴盛,文学活动频繁,文学社团林立,文艺青年众多。在这股汹湧澎湃的浪潮中,楚国腹地的湖北南大门赤壁(原蒲圻)的文学社团、诗社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与湖南省临湘县为邻的赵李桥镇《弯月》诗社就是当时赤壁各文学社团中的一个。
当时,年轻的李三林正从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中跌落出来,天天借诗浇愁,借诗发泄,以此疗伤。想起赤壁正在兴起的诗潮,他突发奇想,在赵李桥这样的一个人囗多、企业多、交通便利的大乡镇,何不扯起一面诗社的旗帜呢?那样自己也有了一个精神寄托的平台。但谈何容易,成立诗社必须要有一批志同道合的文学爱好者,于是,他想到不久前从崇阳师范毕业后分配到赵李桥小学当老师的饶红亚、蒲圻师范毕业后,在赵李桥中学任教的任三治两人,说明想法,一拍即合,这事定了。后来又增加了骨干成员赵李桥文化站的杨辉、待业青年叶艳华、咸宁医学院毕业的赵李桥茶厂厂医、主治医生李卫东。
一九八五年夏天。是夜,群星闪烁,一弯皎洁的月亮挂在天空,静静地注视着这烟火人间。李三林、饶红亚、任三治、杨辉、李卫东五人相聚于赵李桥小学,正式宣告《弯月》诗社成立,因当晚皓月当空,故取名《弯月》。大家推选李三林为社长,饶红亚为总编,并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出版《弯月》诗报。
虽没有领导的讲话,震天的鞭炮,喧闹的锣鼓,但《弯月》诗社的成立,无疑是这几个文学青年人生中一件美好而又有意义的事情,一种“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自豪感在他们心中油然而生。一弯明月的照耀下,五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灵魂,向着远处的缪斯女神奔去。
诗社成立后,大家隔三差五举行聚会,聊别人的诗,念自己新作,彼此交换杂志。
年夏天的某日,李三林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从30里外的一个古镇一路骑行到新店古镇。那时我刚从赤壁市农行到新店镇农行营业所石板街上的一个只有两人的储蓄所上班。他说想交流一下诗歌创作,看看我们的《春鱼》。我们相见恨晚,一见如故,自此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友情。下班后,我约了新店文化站站长、《春鱼》文学社社长郑斌,不一会,《春鱼》文学社执行总编唐雄到了,四个人炒了一个青椒肉丝、一盘油炸兰花豆、一个白菜,三林和唐雄两人特别能喝,四人搞掉了两瓶粮食酒,直聊得昏天黑地,意犹未尽。
晚上,三林和唐雄来到新店营业所我住的地方,继续神侃,我们聊诗歌、聊报纸,当然,也聊到了爱情,就这样一直聊到天明。第二天一大早,三人依依惜别,李三林骑车沿原路返回单位上班,唐雄则回到乡下老家。从新店回到赵李桥后,李三林决定创办一份《弯月》诗报,并号召大家积极写诗、组稿。饶红亚还刻好了诗社的公章,一时间,赵李桥的诗歌搞得风生水起,并辐射到赤壁市区和邻县。张罗了一段时间后,在出版报纸时卡了壳,出版一份报纸需要一大笔经费,约元左右,但那时一个月的工资也就百把多元。一下难住了几个热血沸腾,工资微薄的诗歌发烧友,最终报纸未能出刊,成了李三林一生的遗憾。但稿件已组,总得给大家一个交待。李三林想起了曾在赵李桥给全镇文学青年授过课的县文化馆创作员叶向阳。经联系,叶向阳毫不犹豫地答应争取机会为大家上稿,毕竟这是一件繁荣蒲圻诗歌创作,支持年轻诗歌爱好者的好事。于是,在一九八六年11月份《蒲圻文艺》报的第十六期第三版上,以赵李桥《弯月》诗社名义发表了李三林的《给---》、饶红亚的《石林》、任三治的《我经不起圆月的朗照》、杨辉的《火山》、叶艳华《十九岁的日子》,给了《弯月》诗社一个正式的出生证。
时代造人,时势弄人。九十年代,李三林、饶红亚相继调入市区相关单位,李三林调任赤壁市工商银行丰乐办事处主任,饶红亚任职于市直机关工委、后下派挂职,后又调《蒲圻报》、市广播局(融媒体中心)工作。杨辉后任赤壁书画院副院长,成为鄂南地区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年不幸因病早逝。几年后,李卫东亦身故。任三冶在赵李桥中学先后任教导主任、副校长。
年,我的第一本诗集《月光里的河》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印刷册。李三林得知这一消息后,说是要组织职工普及一下文学知识,一次性购买了二十本,这对自费出版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支持,也由此证明了他心中一直有诗。后来,尽管《弯月》诗社不在了,但我们之间的情谊依然还在延续,见面后依然还会谈到诗。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赵李桥刚刚升起的一轮《弯月》,随着几个主要组织者的工作调动和两位骨干人员因病离世而落幕,让人感到唏嘘。但《弯月》在赤壁诗歌的天空,温暖过文学青年纯洁而美好的心灵,照亮过那些单调而迷茫的日子,也在赤壁文学繁荣兴盛的历程中,留下了惊鸿一瞥的灿烂……
欧阳明:曾用名欧阳明明,湖北蒲圻(今赤壁)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八十年代开始在《人民文学》等发表文学作品。已出版诗集四部,报告文学一部。数次获全国及省(部)级以上奖项。其诗歌、散文、文学评论、报告文学等收录国内多个文本。
赤壁文学档案:胡兰芳和他的诗友们
赤壁文学档案之的1.21笔会
赤壁文学档案之唐雄传奇与春鱼文学社
赤壁文学记忆:金秋文学笔会((袁沙湖)
赤壁文学档案:龙鸣与70后诗人
民间性叙事原创是态度,赞赏是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