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赤壁新闻
赤壁特产
赤壁天气
赤壁房产
赤壁旅游
赤壁招聘

刘俊京再现东坡笔下ldquo赤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佳药物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928/9499572.html

再现东坡笔下“赤壁三咏”情景

文、图

刘俊京

元丰五年七月十六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先生作《赤壁赋》;

《赤壁赋》(摄于东坡赤壁二赋堂)

同月,东坡再游赤壁,站在今黄州赤壁矶上,高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绝唱,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怀古》词(摄于黄冈遗爱湖公园)

《后赤壁赋》(摄于东坡赤壁二赋堂)

十月十五日,东坡与客“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回到临皋亭作《后赤壁赋》。人称“赤壁三咏”。

“赤壁三咏”在文学艺术上的地位及影响力勿须饶舌,只要读过几年书的都知道。笔者的一位年轻同事,平时以“刘老师”称呼之。见我喜欢苏东坡,找笔者借了几本书,特意问“苏东坡最值得读的诗文是那几篇?”“《赤壁赋》、《赤壁怀古》词和《后赤壁赋》赤壁三咏啊!”我脱口而出。

赤壁矶头放龟亭(摄于东坡赤壁)

年11月底,自称读完这三篇文字的小伙子,驾车带笔者来到黄冈市。今天的黄州赤壁,因明朝以后长江改道,远离长江约1公里,想再现苏东坡当年笔下的情景,得需要一点想象。

新修的石拱桥(摄于汉川门下赤壁公园门前)

汉川门下赤壁公园大门左前方,前几年新修的石拱桥时,从长江故道中挖出淤泥达14米。距苏东坡离黄多年后,我们站在赤壁矶头,看着被江水冲刷的痕迹,想着长江改道前的情形,江水拍打着赤壁矶,“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很好理解;冬季,若从长江古道10多米深处仰望赤壁矶,《后赤壁赋》写“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也清楚了。

冬季的长江(摄于黄冈汽渡码头)

夏季的长江(摄于武汉江滩)

久居长江边的人们知道,长江水位因季节不同变化很大,夏秋江水上涨,每年6月(农历5月)下旬进入防汛期,长江水位开始上涨,到了冬春季江水下降。东坡先生元丰三年(年)五月作《临皋闲题》中说:“临皋亭下不数十步,便是大江。···”;同年八月在《秦太虚题名记》后题跋说“时去中秋不十日,秋潦方涨,水面千里,···。所居去江无十步···”证明先生知道江水的变化。同是七月江水高位,在“无风三尺浪”的季节,先生所作《赤壁赋》却写的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特别是读到元丰三年(年)6月写给司马光的信中说:“寓居去江干无十步,风涛烟雨,晓夕百变。···”让人觉得先生笔下三次游览赤壁,描写的景象不一样?因此,有人就质疑《赤壁赋》不是写的黄州赤壁。小伙子介绍,一位大学老师告诉他,许多人用“月明清风或风平浪静”的夜晚,绕过《赤壁赋》中的描写,这位老师认为《赤壁赋》写的可能不是黄州赤壁,“赤壁三咏”写的或许不是一个地方。

今赤壁矶后一片水域(摄于黄冈东坡赤壁)

听完这话,笔者指着赤壁矶后一片水域,《赤壁赋》可能写这里,因为有赤壁矶头遮挡,“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应该可以这样说。如果是这片水域,小伙子指着《赤壁赋》中“少焉,月出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这句话就不通了?是的,黄州没有东山,这个“东”字表示方位,顿时笔者语塞。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小伙子再呼“刘老师”,笔者觉得汗颜,这个问号一直萦绕在脑海里。

矶窝湖再现(摄于饶学刚《苏东坡在黄州》)

后读饶学刚教授的《苏东坡在黄州》一书,发现当年赤壁山后,有个回水湾与长江相连通——矶窝湖(也称赤壁湖),离长江中流较远,水流缓慢,水面宽阔,水平如镜,《赤壁赋》描写的是这一带所见,书中引述明弘治《黄州府志》记载:“先生贬谪黄时,每泛舟矶窝湖,遗有二赋”。(见饶学刚《苏东坡在黄州》第88页)这样,不仅明白先生所写,且文尾“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也不用担心大文豪的安全了。当然,也有人质疑饶教授,认为北宋时期矶窝湖没名字没有记载。笔者以为,没有名字恰恰说明,北宋时期,地广人稀的黄州,赤壁(或赤壁矶)一带只有一个地名,验证苏东坡的“赤壁三咏”写的都是黄州赤壁,只不过观察点不同。

黄州望月堤

望月社区广场

矶窝湖(也有人写成鸡窝湖)在那里?一位“老黄州”告诉笔者,今黄州望月堤下即是。望月堤,好有味道的地名。年底,笔者再次来到黄州,在当地人指点下,沿着与赤壁公园并行坡仙路,走过赤壁公园后门,登上望月堤,发现堤下满是民房和菜地,原矶窝湖一带成了今天的望月社区,一辆水泥搅拌车正在堤上捣鼓水泥修路,根本看不到湖的影子,再次询问那位“老黄州”,说矶窝湖上世纪50年代还在,因长江改道湖面萎缩,大约70年代,黄冈师专(今黄冈师范学院)、黄冈中学开办校办农场,估计有上万亩农田,还有个渔场,他就读黄冈中学时,经常来此参加学农劳动,80年代中后期,许多人在这里盖房子种菜。望月堤下,笔者想象着满是湖水,坐一叶小舟,再读《赤壁赋》,一定明白东坡先生《赤壁赋》所写了。

东坡游赤壁图

了解矶窝湖后,前两天那位小伙子来电兴奋地说,再读东坡弟弟苏辙《黄州快哉亭记》中“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的句子,也清晰明了了。

??????

约稿启事

地名古今”以强调原创为主。内容板块和栏目大致如下,文章字数以两三千字以内为宜。突出个人化,文字尽量讲究而有韵味。

1、我说地名|以个人视角讲述熟悉的地名历史变迁和故事,避免面面俱到,避免罗列概念。突出个人对地名的理解和历史变迁的解读。

2、倾听讲述|每个村庄、每个街巷,都有说不完的人与地名故事,每个人都是一本大书,倾听讲述,以细节勾勒岁月流逝中的、难以重现的故事。

3、我的漂泊|许多人的人生旅程,会在迁徙、漂泊中走过。用印象最深的几个地名,穿插个人的成长史、生活史,本身就是地名古今不可缺少的内容。

4、故居寻访|千百年来,每个地方都有影响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寻访,在寻访中解读名人,使之古今融合。同样避免面面俱到,写最能触动自己的地方即可。

5、行走天下|旅行已成为当今时尚所在。如何行走,如何把旅行化为自己生活、精神的一部分,把旅行与异地观感融为一体,既是游记,也有颇为充实、敏锐的诗意表达,这是最值得期待的行走天下。

6、回家的路|远离故乡的人,心中永远牵挂故乡。每次踏上归家之路,会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儿时的星星点点的记忆,家庭几代人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一棵树,一口井,一家人,左邻右舍,都是故乡难忘的记忆。

“地名古今”的作品,将根据相应版块予以结集出版。欢迎各位新老作者赐稿,图文分别打包发送,请发:lihui

vip.sina.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bizx.com/cbtc/111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