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赤壁新闻
赤壁特产
赤壁天气
赤壁房产
赤壁旅游
赤壁招聘

宝鸡籍著名作家诗人祁念曾笔为人民吐心声

他是学霸——解放后宝鸡第一个考入北京大学的学子,到校后发现那一年全系西北五省只录了四个人;

他是逆袭者——曾是宝鸡工厂的一线工人,后被破格提拔为高校副教授;

他是诗人——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诗不但屡获大奖,还被收入中小学语文教材二十年;

他是苏轼迷——从凤翔“追到”惠州,他遍考苏东坡足迹,立誓要写40万字传记……

他叫祁念曾,年过古稀,退而不休,是从宝鸡走出去的著名诗人,至今担任深圳《秦风》杂志社社长,该杂志每一期都有一篇介绍宝鸡的文章。

押中高考题,他成宝鸡首个考进北大中文系的学生

说到底,祁念曾是河南洛阳人,但他从三岁到宝鸡后一直至大学前,就没离开过,毕业后又回到宝鸡工作十二年,所以,骨子里宝鸡就是他的故乡,就像他接受采访时的开场白——“我对宝鸡的感情特别深”!

感情深,就从头讲起!宝鸡刚解放时,三岁的祁念曾就跟着做生意的父亲来到宝鸡,先后在神武路小学和渭滨中学就读,年考入全省著名的长寿中学,而这里也成了改变他命运的地方。

“我很庆幸,遇到了我的班主任朱映兰,朱老师解放前毕业于重庆大学,他治学严谨,尤其是语文课讲得津津有味,我对文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受朱老师影响,祁念曾发奋写作和古文,他的作文每次都会得到老师好评,还当选了团支部书记、学生会主席。

年祁念曾要参加高考了,他心心念念的北京大学中文系却宣布,在陕只招一名学生。“全省招一人,要考上太难了,我当时就打算放弃。但朱老师一再劝我应该争取一试。”回忆起这些往事,祁念曾说。

自助者,天必助之。那段时间,祁念曾认真复习,在考前朱老师时常会出一些作文题让他们“练手”。“非常侥幸,当年高考作文题《唱国际歌时所想起的》,正是朱老师在一个礼拜前让我写过的。”祁念曾在考场上一边暗自庆幸,一边一气呵成。

一个月后,北大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就来了,一时间在宝鸡引起了小轰动。解放十多年来,他是第一个考入北大的宝鸡学生,时任市委书记带着教育局长专门去家里送喜报,还送上了一笔不菲的奖学金——50元,而那时宝鸡到北京的火车票才9块钱。

年9月,祁念曾如愿以偿走进北京大学的校门,张开双臂将梦中那一片沉静而美丽的湖光塔影拥入怀抱。到校后,祁念曾才知道,他的高考作文得了满分。“以前每年陕西一个名额都是西安学生,就因为你的作文才录取了你。”老师跟他讲。

回到宝鸡,他沉浸于深厚文化积淀

在校期间,祁念曾担任校刊记者,并于年1月被派至《红旗》杂志社担任记者。年毕业分配时,当时政策是“四个面向”,大学生要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去工作。祁念曾响应号召,年回到宝鸡铲车厂当起了钳工。“锥处平原之囊,必将颖脱”,年因文章写得好,他被调入厂革委会宣传部当宣传干事。

年宝鸡教育学院成立,祁念曾次年被调入并破格升为副教授,负责教授写作和现代文学,十二年执教生涯中他出了六本专著。“那时候才真正发现宝鸡的美,沉下心来感悟宝鸡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还组织学生到宝鸡各个名胜古迹去采访,出版了《宝鸡漫游》,这应该算是宝鸡最早的旅游书吧。”祁念曾说。

“冬十二月岁辛丑,我初从政见鲁叟。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郁律蛟蛇走。”宝鸡凤翔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步入政治生涯的开端,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起点,这引起了祁念曾的极大兴趣。“中国古代文人中苏东坡是全才,诗词文赋诗画无所不及,很了不起。他在凤翔三年,留下了《喜雨亭记》《凌虚台记》等很多代表性诗文。”祁念曾开始与苏东坡结缘,着手整理他在凤翔的著作,后来其论文《苏轼凤翔八观诗初探》被收入《长安学丛书》;专著《苏轼凤翔诗文赏析》被评为中国写作学会教研成果一等奖,直至今天,依然是凤翔东湖景区的畅销书。

年,《人民日报》刊登了深圳经济特区要办《深圳商报》和《深圳晚报》的消息,已年过不惑的祁念曾开始心动了。名牌大学毕业、有高级职称、又有著作,他很快从全国报名的多人中脱颖而出被成功录取。“放年轻人走吧,如果不合适再回来。”他临走前单位领导的这句话,让他直至今日依然感念于心。

深圳,他青春焕发的生命

年,祁念曾到深圳工作,先后担任深圳晚报社总编室主任、深圳商报新闻研究室主任等职。曾任《新闻知识》杂志主编,并在《中国记者》《新闻战线》《中国新闻出版报》《新闻界》等报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新闻探索与实践》《报海拾贝》等专著,被誉为“深圳新闻研究领域的开拓者”。

年祁念曾“退”了却未“休”,被深圳市委宣传部返聘为新闻阅批专家,一干就是七年。年深圳开始推广国学,成立经典文化研究院,由祁念曾任院长,他带着团队编撰了国学系列丛书,目前是深圳20多所学校的国学读物。

《秦风》杂志是深圳市振兴陕西促进会的会刊,主要以宣传推广陕西为己任,这很对祁念曾“乡愁满满”的胃口,当促进会领导找到他希望来负责这本杂志时,他一口就答应了,直到现在依然为这本刊物的编撰工作辛勤耕耘。

“深圳,我选择了你,就选择了我青春焕发的生命;深圳,我追随着你,就追随着中国前进的脚步!”半生奋斗在鹏城,祁念曾在这里开启万里鹏程,这句诗是他发自肺腑的感言。

著作等身,他“笔为人民吐心声”

自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以来,祁念曾先后出版诗集《人生之恋》《站立的河流》以及《祁念曾诗文集》、散文集《红烛之歌》《岁月如歌》等,著作等身。但他最广为流传的还是在宝鸡创作的一首诗歌。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阳光……”这首朗朗上口的现代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曾入选小学语文教材,在很多80后、90后的童年中留下了深刻记忆,这首诗就是祁念曾写的。

“《延安我把你追寻》是年在宝鸡工作期间,跟央视《话说黄河》拍摄组采访,到延安后,我感慨万千,和十多年前去的时候变化很大,改革开放让延安的面貌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祁念曾回忆说,当时追寻革命前辈的足迹,他更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人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了,精神生活也不能落后,要不断继承延安精神那股劲。所以他奋笔写下“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年,祁念曾把这首诗被收入自己的诗集《人生之恋》,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年荣获全国诗歌“菊花奖”,年入选《新时期诗歌精选》,年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第10册,此后22年这首诗一直被保留在中小学教材中。

“其实并不是我的诗写得有多好,是它抓住了时代精神。”祁念曾谦虚地说。写诗、写文章他始终遵循两句话——心与时代合拍跳,笔为人民吐心声。这是他的创作原则,所以别人总评价他的诗:明朗雄健,回肠荡气。今年,长江文艺出版社以《延安,我把你追寻》为书名,又出版了一本祁念曾的诗集,并作为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配套同步阅读朗诵诗集在全国发行。

在宝鸡买了房,他说“这是乡愁”

自从在宝鸡“遇见”苏东坡,祁念曾自此一生与他结缘,还曾专门去寻迹他的脚步。有一年,祁念曾受邀去广州参加中国当代文学研讨会时,惠州市领导力邀他前往帮助创办《惠州晚报》。“我在宝鸡一直研究苏东坡,惠州有苏东坡很重要的人生轨迹,就凭这一点我也要去惠州看看。”就这样,祁念曾“东南飞”到了惠州。

苏东坡曾自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句话看似意气扬扬,但在祁念曾看来,实际上到这三个地方时,是苏轼一生最倒霉的时候,屡屡被贬,但同时,在这三个地方他的文学成就也最高,写出了《赤壁赋》《惠州一绝》等众多好文。惠州期间,祁念曾在办好报纸的同时,遍考苏氏足迹,“不辞长作岭南人”,不亦快哉!

“从凤翔追到惠州,使我对苏轼更加了解,也为我积累了大量素材。退休多年,我一直在写一本《苏东坡传》,大约40万字吧,苏东坡在宝鸡凤翔的经历大概占四分之一。贺敬之贺老已经为这本书题写书名,估计今年就可以成稿。”

一说起苏东坡,他就想到了宝鸡,祁念曾说:“我现在每年都回宝鸡”。虽已年过古稀,但祁念曾不怕回乡路上的颠簸,他告诉宝鸡新闻网记者:“这些年宝鸡发展变化很大,城市大了也漂亮了,河堤公园非常美,石鼓山格外宏伟。现在宝鸡还规划了机场、城际铁路,未来大有前途。”祁念曾很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bizx.com/cbtc/113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