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末。
前两天网上冲浪的时候,我看到了东方既白要倒闭的消息。
百胜中国发布的年度报告中称,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其旗下中式品牌”东方既白“将停止运营。
而东方既白在全国内的5家门店也将在今年永久关闭。
我打开评论区一看,好家伙,网友表示第一次听说东方既白.......
(东方既白你混得也太惨了吧!!)
也有人表示有所耳闻或者知道东方既白,可惜了。
让人唏嘘不已的同时,我忍不住回顾东方既白曾经的辉煌时刻。
年,东方既白以“肯德基的兄弟品牌”的身份正式出道。
作为跨国餐企在国内创建的首个本土化品牌,东方既白也曾被寄予厚望。
品牌名称“东方既白”,取自苏轼的《前赤壁赋》: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这句诗的大意是,大家相互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换言之,东方既白,有“天亮了”的意思。
相对于其他中餐品牌,东方既白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
爹爹是百胜,还有贵公子哥哥肯德基,背靠两座大山。
(百胜中国旗下品牌)
然而,本应一路开挂的东方既白,却只存活了17年,便早早宣告结束。
为何如此?
事实上,东方既白的衰败并非突如其来,不好的苗头早在一开始便暴露。
最主要的原因,是东方既白的品牌缺乏特色。
先看菜品。
东方既白从早餐、午餐、下午茶到晚上,接近个菜品。
看似种类繁多可以满足多种需要,实际上却像大杂烩,没有记忆点,价格还不低。
再看品牌名字。
这是一个古风气息拉满的名字,却算不上是一个优秀的餐饮品牌名字。
「东方既白」好听是好听,但缺乏记忆点。
从名称上,我们无法第一时间知晓品牌卖的是什么。
尤其是对中餐来说,这是很大的一个弊端。
另一方面,肯德基的消费群体并不买账。
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同为百胜旗下的品牌,东方既白在出道的一开始就榜上了肯德基这个“大树”。
借着肯德基本身的口碑,顺势打响了中餐的第一炮。
然而,中餐和西餐不一样,面对的消费群体也是。
两者差不多的价格,大家都喜欢冲着新鲜去吃“洋快餐”。
可东方既白又是常见的粥米面,加上也不便宜,自然很难讨好顾客。
再者,门店扩张速度太慢,品牌不出名。
东方既白门店数量最多的时候有百来家。
后面由于经营不善等各种原因不停关店,等到现在就剩5家了。
而作为其”兄弟“品牌的肯德基,门店数量则是不计其数,两者之间的品牌效应更是无法比较。
纵然没吃过肯德基,但是大家基本都耳熟能详。
而东方既白,很多人既没听过,也没吃过。
最后,百胜低估了国内中餐的市场难度。
有了肯德基这个”哥哥“开了一条优秀的”西餐道路“。
意图中西合并的百胜,开了东方既白这个跨国中式餐厅。
论新鲜度,比不上同门兄弟,论特色,干不过自家品牌,又贵又平平无奇,也太难了。
危机显露后,东方既白其实也有尝试过自救。
而它自救的方式是——
转行做包子铺。
看得出这次这次转型是来真的,logo都进行了变换。
这一次,品牌定位更加显眼。
其主打的金陵大肉包也是色香味俱全。
而且,师傅还在门店现场制作,包子、混沌、烧卖等应有尽有。
这次的”包子铺“,除了卖包子,还确定了以”淮扬菜“作为店内的特色菜。
相对之前的大杂烩,可以说提高了不止一点点。
可惜,疫情之年,百胜中国的业绩依旧不太理想。
据资料显示,百胜中包含小肥羊、黄记煌、东方既白等的品牌部分业务收入为4.73亿美元,餐厅的经营利润率为-20.8%,经营方面亏损万美元,同比年的-6.3%而言算是亏损巨大。
如同公司发展不行要裁员一样,百胜选择裁掉”拖后腿“的东方既白。
(图源:百胜中国财报)
目前,东方既白最后的5家门店位于苏州、深圳、金华和上海,上海有两家,但已经闭店了。
而东方既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