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赤壁新闻
赤壁特产
赤壁天气
赤壁房产
赤壁旅游
赤壁招聘

浮浮沉沉,写下明月几时有的苏轼,度过

北京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宋仁宗景祐三年(年),一位天才出生于四川眉山,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他就是北宋大名鼎鼎的文豪苏轼。苏轼的父亲苏洵是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虽然发奋晚,但是十分努力。苏轼名字的“轼”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不作声却不可缺少的意思,轼是单独没有什么作为的,但是去掉的话,车就是不完整的,苏洵在《名二子说》中说道,也满怀对苏轼的期许。

图1

苏洵对两个孩子的要求十分严格,在父亲的如此严格的要求之下,苏轼自小就勤奋好学,饱读诗书,正式这样良好的家风才造就了他的学识渊博。

据记载,苏轼十岁时就已经能写出令人称赞文章了。他的《黠鼠赋》写道,人能在打碎千金的壁玉时不动声色,却会在打破锅的时候惊叫出声;人能够与猛虎打斗,但是看到蜂和毒蝎时却难免会有些害怕。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见地,确实值得赞叹!苏轼的才华由此就慢慢地显现了出来。

苏轼生性旷达,为人率直,好交友、好美食、好品茶、也好游山水。这与他一生的经历息息相关。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与爱好才使得苏轼在起起伏伏的一生中也豁达乐观,看淡一切。

考试,天下闻其名

长大之后的苏轼更是不得了,嘉佑元年(年),苏轼首次出川入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父子三人从家乡沿着水路往东,去参加考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梅尧臣。

图2

两位考官正想将诗文的形式与内容进行革新,苏轼的文风清新洒脱,文章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了欧阳修的赏识,两位考官认为这篇文章写的十分好,本来这篇文章应该得第一,但欧阳修觉得可以将文章写的这么好的一定是自己的弟子曾巩,如果得了第一,有包庇的嫌疑,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结果一出来,欧阳修有点吃惊,“眉山苏轼?这不可能啊!”在这之后,欧阳修收集了一些苏轼的文章,看过只觉得苏轼真的是个天才!欧阳修称赞苏轼,说苏轼擅长读书,擅长使用文字,将来文章一定是天下独一无二的。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名声大噪。每次他写出新的文章诗词,立即就会被广为传阅。

图3

苏轼正要开始做官,母亲病故。根据当时的规矩,要辞官守丧二十七个月,才能再到朝廷任职,于是两兄弟随父回乡守丧。

反对变法,惨遭陷害

守丧期满,苏氏举家启程入京。通过两次考试,被任命为凤翔府判官。苏轼除了文采好之外,当官也十分质朴,不管身居什么官位都在为百姓着想。但是当时恰逢王安石推行变法,朝廷分为两派,支持变法和反对变法的,苏轼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因此他属于反变法派。新政虽然充实了国库却搞得民不聊生,苏轼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说得过于直白,锋芒毕露毫不掩盖,得罪了不少人。

他多次上书神宗,今天写一篇《上神宗皇帝书》,隔天又写一篇《再上神宗皇帝书》,陈述变法的弊端,被变法派视为眼中钉。支持变法同时又欣赏苏轼才华的皇帝也颇为头疼,虽然皇帝对他的忠言甚为嘉许,但是神宗还是支持王安石的。于是一道诏令,苏轼就被派到了杭州去做通判。

图4

苏轼在杭州担任通判期间,公务不多,一有功夫就去游山玩水,他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苏轼常常在山间闲逛、游庙、写文章,日子过得颇为悠闲。

元丰二年(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被神宗调往湖州,任知州。上任后,他写了一封《湖州谢表》给神宗,但是文人的笔杆子总是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真挚而诚恳。他说自己愚笨与现世不符合,无法跟着创新的步伐,年龄也大了,只能当个牧民了。

这些话被新党利用,说他“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又讽刺政府,对皇帝不敬。他们从苏轼的文章中挑出他们认为有嘲讽当朝皇帝意思的内容。七月二十八日,上任仅三月的苏轼因自己的文字被逮捕,押往京师,此次事件受牵连者达数十人,史称“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成为苏轼人生的有个巨大转折点。他在大牢里受尽折磨,几度活不下去。可为之求情的人太多了,当时已经不当官的王安石也为苏轼求情,可见即使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王安石依旧欣赏苏轼的才华。

图5

同时,宋朝有规定不能杀士大夫,因此苏轼逃过一死。出狱后就就被贬到了湖北黄州,做了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安家,被当地官员监视,就相当于在黄州坐牢,没有实权,也不能办理公事。

被贬黄州,乐观生活

苏轼是一个乐观的人,即使被贬,没有实权,他也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反而从无比悲伤的现实中走了出来,还写出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千古名句。

苏轼刚到任的时候,连住的地方都没有,还是当地以为欣赏苏轼才华的官员借了江边的一个驿站,供他居住,可想而知居住环境有多恶劣!即使如此,苏轼还是很满足于现状。

就连吃,他甚至吃不起有钱人吃的羊肉,只能吃穷人都不愿意吃的猪肉(古代猪肉与现代有所不同),但是苏轼确把这普通人都不屑吃的猪肉做成了一道千古名菜“东坡肉”。

图6

钱实在不够用了,于是苏轼开始种地。开垦了一块没有人要的荒地起名为“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因为实在是无事可做,他就到处找乐子。今天心情好就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玩,写下了《念奴娇·赤壁》;开心了就约朋友再去赤壁游玩一下,写篇《赤壁赋》;晚上睡不着还去赤壁玩一趟,写首《后赤壁赋》,结果都成了流传后世的名篇。苏轼真的凭一腔乐观把苦日子过成了逍遥快活的日子。

短暂受用,一贬再贬

或许是苏轼的这份乐观终于感动了上天,宋神宗竟然对他心软了,元丰七年(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前往汝州就任。在途中,由于舟车劳顿,苏轼的小儿子不幸夭折,加上路费已尽、心情悲痛,苏轼无心前去汝州,自请先到常州居住,当他准备南下常州的时候,神宗驾崩。

元丰八年(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把持朝政,司马光被重新启用,王安石一党遭到严重打击。苏轼被任命为朝奉郎知登州。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一职被宣回朝中。在朝中,苏轼看到新势力挤兑王安石一党的官员并极力废除新法,认为他们与所谓的“王党”并无不同,再次上书谏议,抨击新兴势力的腐败现象。因此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不满,再遭诬告陷害。

图7

苏轼既不能赞同新党,也不认同旧党,于是自求外调,远离争执之地。这可能就是天才的寂寞吧!

元祐四年(年),苏轼第二次到杭州做官。任职期间,杭州大旱、饥荒、瘟疫一起发生。苏轼拿出自己的私财救助百姓,最终帮助百姓渡过难关。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但是没多久高太后去世,宋哲宗亲政,苏轼被贬到了更远的地方—广东惠州,惠州可谓是一个死亡之地,被贬至此的官员大都丧命于此。

但是苏轼依然十分乐观,“试问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生活依旧获得十分滋润。因为过于乐观的生活态度引起变法派的不满,于是苏轼再度被贬至儋州(今海南儋州),即使是到了海南,苏轼的乐观仍旧刻在骨子里,“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儋州伴学堂,研究美食,依旧没有被残忍的现实生活打败。

图8

宋哲宗在位时间很短,就去世了。宋徽宗即位,朝廷大赦。苏轼活着回到了大陆。建中靖国元年(年),好不容易可以回到大陆,北归途中,苏轼却因身染重病、长途跋涉在江苏常州去世了。就连去世的时候苏轼都十分释然,依旧保持乐观的心态。就这样一代文豪,就此陨落。

宋高宗即位后,追封苏轼为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结语:

苏轼的一生宦海沉浮,奔走四方,处变不惊。天才出名、黄州流落、官至宰相、惠州流落、儋州流落。真的是命途多舛的一生,但是苏轼仿佛是打不死的小强,不管处于多么恶劣的环境中,都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不向残忍的现实生活低头,始终迎难而上。苏轼一生风雨,却依然泰然处之,把别人眼中的苟且,变成了自己的快活人生。

苏轼始终秉持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不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创造“奇迹”。创造出了东坡肉、烤生蚝、东坡蜜酒等流传千古的美食,写出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等千古名句。

参考文献:《宋史》《苏东坡传》《苏轼十讲》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bizx.com/cbtc/125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