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赤壁新闻
赤壁特产
赤壁天气
赤壁房产
赤壁旅游
赤壁招聘

宦海浮沉的苏轼如何通过品茶,把生活却过成

刘军连医术怎么样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
苏轼赏梅

苏轼的一生可谓宦海浮沉,在变法派与守旧派的轮番打压下,仅任职的地方就有14处之多,期间经历三位妻子(王弗、王闰之、王朝云)的相继离世以及幼子苏遁的早夭,个中辛酸,不言而喻。尽管如此不顺心,苏轼的生活却依旧过得有滋有味,诗意盎然,除了生性豁达以外,这与他的一个习惯密切相关,那就是饮茶。

年轻时的苏轼大抵是爱酒多过于爱茶的,而随着接连不断的变故,饮茶开始成为苏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苏轼饮酒

年,当为父守孝三年的苏轼还朝之时,大宋迎来了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年轻气盛的苏轼因与王安石叫板,变就成了革新派排挤、打压的对象。初入官场的苏轼不知宋神宗变法的坚决以及革新派的雷霆手段,于年上书谈论新法弊病,让极力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宋神宗颇为难堪。而御史谢景又趁机在神宗面前诋毁,苏轼得知此事后自感不妙,遂请出京,朝廷果断应允,授他为杭州通判,这一年苏轼35岁。

王安石变法

通判其实就是一闲职,这闲职倒也好,给了苏轼大量充足的时间到寺院游玩,在遍游寺院的过程中,苏轼逐渐喜欢上饮茶。他没事就去蹭僧人的茶,喝完茶后有兴致就作诗,有一次一连喝了七杯浓茶,感觉神清气爽,写下了“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的名句,也正是在与僧人饮茶的过程中,苏轼开始钻研佛法。

刚开始,苏轼总是蹭茶喝,后来朋友们知道他近来迷上了茶,于是就纷纷寄茶给他。苏轼虽经常出入寺院,与僧人品茶论道、钻研佛法,可他觉而不迷,并未成为不食人间烟火,只管专心念佛的和尚,而是始终保持居士的身份。不然后来也写不出“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的千古名句了。

苏轼与僧人饮茶

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3年后,被调往山东任密州知州,次年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超然”二字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可见当时苏轼的心境。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饮酒品茶,酒后写下了“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诗句,直言趁年轻,就要活得潇洒。

年,刚刚调任湖州知州的苏轼,迎来了他人生中最大的转折——乌台诗案。而就在乌台诗案爆发前不久,苏轼还到惠山拜访钱道士,一同品龙团贡茶、瞭望太湖,写下了“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名句,可见当时的苏轼已经是很懂茶了,知道天下第二泉——惠山泉对茶的助益。乌台诗案让苏轼差点丧命,幸好有赵匡胤“上书言事者无罪”的祖训以及王安石(当时已退休)“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的谏言,才算保全性命、躲过一劫。我想,在狱中的苏轼,一定特别怀念游览山寺、与僧人品茶论道的那些岁月。

惠山泉

年,在狱中呆了天后,苏轼出狱,被贬到黄州任职团练。很多人认为苏轼被贬黄州时的心情是郁闷的,我觉得有待商榷。看看诗人初到黄州所写下的这首《初到黄州》,就可以明白他当时的心境了。诗曰:“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诗中颇具自嘲之意,这显然是死里逃生后的大智慧,不然也不会有《赤壁赋》这样的千古名篇了。而苏轼最长的茶诗《寄周安孺茶》就是在黄州期间创作的,他将满腔豪情都注入诗中,以茶象征君子刚正廉洁的品性,言茶能给人带来身体与心灵的愉悦。此时,茶与苏轼的生活已经密不可分了。

苏轼出游

年,苏轼在离别黄州之际,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写下了“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诗句,开始越来越向往茶一般恬淡的生活。然而就在苏轼到汝州赴任的途中,幼子苏遁不幸早夭。“遁”者隐也,我们从苏轼给幼子所起的名字可以看出苏轼的心态,说明他早有隐去之意(不争之心),于是他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在路过庐山时,苏轼写下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的诗句,现在看来,当时的苏轼却有归隐之心。

在常州,苏轼兴致颇高,竟然突发奇想,打算亲自试一试陆羽的煎茶。对此,他的弟弟苏辙曾作《和子瞻煎茶》一诗,表示愿意辞官后与哥哥一同享受烹茶品茗的恬淡生活。

苏轼煎茶

年,司马光重新掌政,革新派遭到全面打压。因之前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所以保守派以为苏轼就是自己人,于是苏轼很快又被启用,以礼部郎中的身份被召回朝廷。当看到保守派为了打压革新派无所不用其极时,苏轼性格中的刚正又一次显现出来,他再次向朝廷谏言并抨击保守派的腐败,于是又引起了保守派的打压,苏轼只能再次请求外调。

年,苏轼调任杭州知州,杭州是苏轼收养王朝云的地方。再到杭州,又一次唤起了他对从政的热情,他在杭州疏浚西湖,修建了造福后世的“苏堤”,也正是在杭州,他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的名句,这其中的“西子”和“佳人”据说就是指王朝云。

苏轼与王朝云

年,苏轼再次因政见不合被贬官到广东惠州,这一次距离汴京更加遥远。在惠州,朋友钱安道寄惠建茶给苏轼,并赋诗一首,于是苏轼和诗《和钱安道寄惠建茶》答谢友人,还不免对茶品评一番,言道:“为君细说我未暇,试评其略差可听。建溪所产虽不同,一一天与君子性”,此诗道出了苏轼爱上喝茶的真正原因,那就是他觉得茶有君子之德。唐代裴汶《茶述》中对茶有“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的赞誉,我想这也是苏轼对自己的要求,无论别人如何排挤、打压,他始终都坚守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并不因遭受打压、排挤而懊恼。

年,苏轼又因言获罪,当他的政敌们读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时,再次向皇上进言,于是我们的大诗人恐怕还没吃够三百科荔枝,就再次被贬到更遥远的儋州(海南岛)。当苏轼到儋州的时候,对他不离不弃的王朝云也已离世(年)。然而即使如此,在儋州的苏轼依旧过着品茶作诗的生活,那首著名的《汲江煎茶》正是作于儋州。

苏轼吃荔枝

年的某一天,苏轼来到江边,准备去江边汲水煎茶。他并不因为自己年迈而让仆人去汲水,而是自己亲自到江边,因为在苏轼的心里,此时的煎茶已经是一件很重要、甚至神圣的事了。从惠州到儋州,故人凋零,故国渐远,而始终能陪伴他的,就只有茶。过去有王朝云帮他把扇煮水,而今他必须亲自来完成这重要的时刻,“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或许,这是苏轼准备向这个世界道别的仪式吧。

宋徽宗继位后大赦天下,苏轼被从儋州调回。年,在北归的途中,苏轼路过真州,游金山龙游寺,作《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在黄州,他寄茶给周安孺并做了最长的茶诗《寄周安孺茶》,以茶自比,刚正廉洁。在惠州,他答谢钱安道寄茶作《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言茶有君子之德。在儋州,面对故人均已凋零的情况下,他依旧老当益壮、亲自《汲江煎茶》,对生活不打折扣,定要亲自完成这生命中重要的时刻。

汲江煎茶

年8月24日,在常州的苏轼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65岁。回顾这一生,苏轼屡次因言获罪,不断的被贬官和流放。然而,无论多么不顺心,他都能容纳万物和自己。苏轼和屈原一样,都是坚守自我,不向世界妥协的人。然而不同的是,屈原容得了天下人,却容不下自己,所以,他只能选择自沉。苏轼既容得了天下人,更容得下自己,所以他的生活诗意盎然。而正是茶,在苏轼的一生中,为他容纳自己,提供了一方天地。

豁达的苏轼

正所谓“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愿看到此文的你,从端起一杯茶的那一刻,容得下别人,容得下自己。

(完)

我是茗仁先生(李乐),关于此文,如果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评论。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也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bizx.com/cbtc/128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