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赤壁新闻
赤壁特产
赤壁天气
赤壁房产
赤壁旅游
赤壁招聘

围绕杜牧赤壁的两回大战

围绕杜牧《赤壁》的两回大战

丁启阵

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

这首诗中,两个专有名词有必要稍加注解。

铜雀,即铜雀台,建安十五年()曹操修建于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水经注·浊漳水篇》:“邺西三台,中曰铜雀台,高十丈,有屋百一间。”曹操将自己的宠姬歌妓尽贮其中,以娱晚景。

二乔,《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皖城桥公二女,皆国色。孙策、周瑜率军攻下皖城时,分别纳娶姐妹大桥、小桥。后人讹桥为乔,称“二乔”。

2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十月,魏蜀吴三国发生过一次著名的赤壁大战,孙权、刘备的吴蜀联军用火攻方法获胜,曹操的魏军败北。

近代以来,也有一场“新赤壁大战”。不过,这是一次“文战”,即口头、笔下争论这一次三国大战的具体地址在何处。

据统计,人们先后提出过七处“赤壁”:蒲圻、黄州、钟祥、武昌、汉阳、汉川、嘉鱼。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蒲圻和嘉鱼两处。现在一般认为是蒲圻。年,蒲圻市改名为赤壁市。

赤壁有文赤壁、武赤壁之分。文赤壁,黄州赤壁,也叫东坡赤壁,因苏轼作《赤壁赋》而名闻遐迩;武赤壁,顾名思义,孙、刘联军击败曹操军队的地方,赤壁大战的真正发生地。

3

这首诗,也见于李商隐诗集中,但文学史家多认为是杜牧的作品。

《赤壁》诗收录在冯集梧注释的《樊川诗集》中。冯集梧的父亲是李商隐诗文研究名家,《玉谿生诗笺注》、《樊南文集详注》两书的著者。承袭家学,冯集梧治学严谨。据他自己说,他只注释《樊川文集》中的诗歌。《樊川文集》是杜牧外甥裴延翰搜罗编次的,所收作品来历可靠。

李商隐诗歌的留存情况很不理想。唐朝末年,李商隐的诗歌已经严重散失。宋初杨亿是最早访求、搜集李商隐诗歌的人,他一共搜得首作品。后来,钱若水继续搜罗,也才得到余首。现在流传的各种版本李商隐诗歌作品共计多首,其中多首是钱若水以后北宋、南宋人搜集的。因此,李商隐诗集中羼入了不少他人的作品。比如,正集中的《送阿龟归华》是白居易的作品,外集中的《垂柳》是唐彦谦的作品,《灵伽子》是许浑的作品。

上述两方面的情况,大致可以证明,《赤壁》是杜牧的作品。

4

围绕着《赤壁》这首诗,也发生过两回“大战”。

第一回“大战”是关于诗人史识的高下。

宋人许顗《彦周诗话》云:“杜牧之《赤壁》诗……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因为诗歌后两句就二乔归属发表议论,许氏便称其为“措大”,等于是对诗人的史识提出了很不客气的批评。

这当然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单是清代,就有不少学者对许顗进行了反击。

贺贻孙《诗筏》说:“牧之此诗,盖嘲赤壁之功出于侥幸,若非天与东风之便,则周郎不能纵火,国亡家破,二乔且将为俘,安能据有江东哉……诗家最忌直叙,若竟将彦周所谓社稷存亡、生灵涂炭、孙氏霸业不成等意在诗中道破,抑何浅而无味也!惟借‘铜雀春深锁二乔’说来,便觉风华蕴藉,增人百感,此政是风人巧于立言处。”

吴乔《围炉诗话》卷三说:“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出己意,发议论,而斧凿铮铮,又落宋人之病。如牧之……《赤壁》云……用意隐然,最为得体。”

冯集梧在《樊川诗集注》中,首先严正指出:“诗不当如此论”,紧接着便加以严厉的斥责:“此直村学究读史见识,岂足与语诗人言近旨远之故乎!”

比起上述数家,《四库提要》要理性委婉得多:“(许顗)讥杜牧《赤壁》诗为不说社稷存亡,惟说二乔,不知大乔乃孙策妇,小乔为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故变其词耳。”既替诗人做了辩解,又给论者启蒙了诗歌艺术。

我相信,多数人是不认同许顗说法的。但是,许顗也决非孤家寡人。清代著名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就有这样的困惑:“牧之绝句,远韵远神。然如《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近轻薄少年语,而诗家盛称之,何也?”显然,沈德潜对这两句诗的好处也是不能理解的。

赞赏《赤壁》的当代学者,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大概都会从文学创作的形象思维特点出发,加以阐述,证明它是好诗句。但我认为,这两句诗的好处,主要在于拿二乔说事,有如八卦花边,风格诙谐,符合人民大众的趣味,好玩。

5

第二回“大战”是关于诗人对周瑜的态度或者说评价。

不少人看出了诗人对周瑜的态度中含有不恭敬的成分,或者说对周瑜的评价不高。例如,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王尧衢《古唐诗合解》:“此诗似有不足周郎处。”

对此,当代学者沈祖棻先生首先高度评价了杜牧其人,“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且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接着,对他的诗句作出了如下解释:“他之所以这样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来罢了。”(见《唐诗鉴赏辞典》)

沈祖棻先生的解释,细致,合乎情理。但是,我认为,还可以有如下两种不同的解读:

一是,诗人由赤壁出土的古代断戟引出的感慨,“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只是一时俏皮、诙谐的说法,并非认真、沉痛的感触;二是,杜牧因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眼界当然不低,周瑜在他眼里只是寻常人物。好比一个巨人,一般的高个子,在他眼前,只需平视乃至俯视,不像普通人,需要踮脚、仰视。

-11-24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湖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bizx.com/cbtc/2447.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