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23日,赤壁万里茶道文化研究交流协会、赤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一片叶茶艺培训中心联合举办了新年首场“赤壁茶文化分享会”,特邀赤壁万里茶道文化研究交流协会专家组成员孙老四作“赤壁青砖茶的前世今生”主题演讲。
赤壁万里茶道文化研究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冯晓光主持分享会,唐小平、欧阳明、李凤云、刘锴、梅红、雷小猛、曾和平、应红霞等嘉宾作了交流发言。
孙老四的分享(节选)
可可、咖啡、茶并称当今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是中国的原创,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之一。
根据达尔文进化论,茶叶、四大家鱼、金鱼、哈巴狗都是人工选择的结果。茶叶是如何人工选择出来的?要从食品说起。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人类大多时候都处于饥饿状态,所以“民以食为天”才流传至今。寻找食物是人类的主要工作。大凡找到的东西,能吃的吃下去,不能吃的煮着也要喝下去。大多数情况下,能吃下去的成了今天的粮食和蔬菜,能喝下去成了中药和补品。
与食物相关的另一项工作就是如何保存食物,以解决饥一餐饱一餐的问题。
腊肉腊鱼就是古人发明的对肉类的保存方法,至少有几千年历史。当年孔子收学生的学费就是一年五刀腊肉。
保存蔬菜或药物,有的可以晒干,有的比较麻烦,如酸菜,是腌制出来的。晒干也好,腌制也好,实质就是“杀青”,即将水分剔除。杀青的方法,除了晒、腌外,常见的还有烘,烤,炒,煮、蒸。
唐宋制茶就是先蒸,现代术语叫蒸青。蒸了之后放在模具里压成圆形的饼状,晒干成茶。所以唐、宋的茶又叫团茶、饼茶。为什么压成饼状,因为茶最初就是作为食物。至今很多地方仍将“喝茶”叫做“吃茶”。普洱茶中的团茶、饼茶,可以看作唐宋时代团茶和饼茶的遗留。不排除也有压成方块状的,就叫砖茶。
茶叶的这个制作方法与许多中药材的制作是类似的。如陈皮。陈皮就是桔子皮。理论上桔子皮干了就叫陈皮。但中药里陈皮不是这么做出来的。先蒸,再晒干,才叫陈皮。与茶叶加工方法如出一辙。
其实,茶叶从茶树上摘下来,直接晒干,就可以冲泡着喝。只是香气和味道要差一点。
从吃茶变成喝茶,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归根到底,与茶叶可以止渴生津有关。
关于喝茶的作用,美国科学家曾做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动物试验。试验的动物是蜘蛛,试验的目的是考察可可、咖啡、茶叶对蜘蛛行为的影响。
可可:使蜘蛛无法集中注意力,忘记了蛛网的格局,乱织一气。咖啡:加快了织网的速度,结果留下了许多大洞。茶叶:几乎完全丧失了织网能力,只拉出几缕杂乱无章的蛛丝,坐着不动了。
说明什么?喝茶使人安静,安静下来才能写作或创作。为了写这个东西,我也喝了不少茶。
回到主题。有次说到赤壁为何出产青砖茶这个问题时,冯晓光说:赤壁茶叶天然适合做青砖茶。听上去有些强词夺理,但符合“土特产”这个概念的本义,所谓土特产,就是某些地方特别适合出产。各地都生产,就不叫“土特产”了。
赤壁出产青砖茶,首先要说到老青茶。
在没有砖茶之前,赤壁出产老青茶。老青茶是一个茶叶品种的名称,跟龙井、毛尖一样。赤壁为什么出产老青茶?与地方风土人情有关。
赤壁地处丘陵与平原交接地带,山不高,出不了好茶。古人一直有高山出好茶的说法。康熙年间出《湖广通志》:武昌茶,出通山者上,崇阳、蒲圻者次之。完全是按山的高矮排坐次的。我曾留意过全省各地的绿茶,与山的高低确实有关系。恩施最好,咸宁、黄冈次之。一般说来:山越高,气温越低,作物生长周期越长,味道越好。
赤壁历史上经济不算发达,也不是很落后,因此赤壁人处于喝得起茶、喝不起好茶这个层面。所以:赤壁很久以来就生产老青茶。老青茶,湖南的安化黑茶、云南的普洱,都不是好茶,因此也才边销。边疆地区自古以来属于“老少边穷”,喝不起好茶。
从历史长河看,老青茶的出现,还与朱元璋有关。
唐宋时的团茶、饼茶不仅制作,喝起来也很麻烦,因此只有士大夫阶层才消费得起。唐宋时茶是煮着喝。先把茶饼放在炭火上烤,烤枯了捣碎成粉状。后来用石辗,或磨子磨。叫运转石,还产生了一个成语:时(石)来运转。民间怎么办?直接把茶叶弄干,冲泡着喝,相对于团茶(饼茶)这叫散茶。
朱元璋当小和尚出身,地位低,最多有机会喝点散茶,团茶、饼茶只能看着别人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即位后,朱元璋下了一道诏书,下令全国人民一律喝散茶。朱元璋这么做时,是以减轻人民负担的名义进行的。因此,朱元璋取消贡茶的新政一出,上下同呼“万岁”。
朱元璋茶叶新政促成了三大变化:第一,直接导致做茶上的蒸青法消失了。皇帝都不喝团茶、饼茶,还有谁敢喝?当然也不敢做了。现在日本茶叶杀青还以蒸青为主。这是因为日本人从唐宋就把中国制茶方法全部抄袭回去了。日本人至今喝茶也以绿茶为主。日本绿茶的汤色非常有名,比一般的绿茶颜色更绿。日本人采取了一个办法:在茶叶发芽后用黑色的网把茶叶罩两、三个月,叶绿素含量更高,汤色也更绿。
朱元璋茶叶新政出现的第二个改变就是喝茶方式的改变,由煮着喝变成了冲泡着喝。
此外一大改变是促成了新茶类的产生。由于散茶加工方式的随意性和多样性,产生了许多茶叶等新品种。有人考证,黑茶也产生在明代。
朱元璋茶叶新政对羊楼洞的影响:羊楼洞从此也与时俱进,做起了散茶,当时叫绿茶:分为细绿、粗绿两大类。由粗绿可以想到粗茶淡饭,曾几何时也是一种人生追求。细绿又称“米茶”,原因不知道。粗绿主要用于边销。粗绿应该就是老青茶的前身。
赤壁出产青砖茶,第二要说到黑茶
冯晓光写的《大盛魁的前世今生》里,讲到大盛魁曾经边销的茶叫筒子茶,或桶子茶。又称为“帽合茶”。筒子茶本身不是一个茶叶品类,而是根据茶叶包装外形叫的一个名字。粗绿、老青茶是装在竹篓子里外销的。竹子编东西,圆形的最容易编。所以就有了筒子茶。湖南安化的千两茶,至今仍是个圆筒子,应该就是遗存。筒子茶或“帽合茶”被称为青砖茶的前身。
普洱茶(指熟普)属于黑茶,因为普洱茶也有一个渥堆环节。普洱茶的渥堆是怎么发明出来的?有非常明确的记载。
我们今天喝的熟普,是年发明出来的。当时中茶公司在普洱(思茅)设了四个茶厂,增加了一个渥堆程序,生产出了熟普。传说云南普洱70年代曾到赵李桥茶厂学习做茶,应该属实,因为事出有因。
中茶云南公司为什么要将生普制成熟普?与藏民有关。
蒙古奶茶是将茶叶和奶一起煮,慢慢煮慢慢喝,茶叶越耐煮越是好茶。西藏酥油茶是分开煮,先把茶煮好,熬成浓汁,再把茶水倒入酥油桶,桶内主要是酥油和食盐,也有草果、姜片、花椒等,混合搅拌,直到均匀。因此,对藏民而言,茶叶最好是一次煮出来,越快越好。
因此,普洱茶增加渥堆程序是为了“催熟”,目的是将茶汤尽快煮出来。缺点也明显:导致普洱茶不耐泡,也不好泡,前两泡特别浓,到了第三、四泡立即淡下来了。所以在内地,没有渥堆的生普反而行销。
西藏平均海拔多米,气温始终偏低,茶煮出来后可以放置很长时间。这可能也是西藏人先把茶煮好,用时再添加的缘故。这就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年之前,所谓的普洱茶全部是生普。理论上属于绿茶。因为没有经过陈化期。为了把尽快把茶汤煮出来,怎么办?把生普放一段时间,让它自然陈化。
今天的老茶概念,大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台湾、香港地区形成的。人家先发达起来了,在喝茶上讲究多了,追求多了,有那么些人,专门以喝老茶为乐事。与之类似,紫砂壶也是台湾人追捧起来的。台湾人说,把大陆的紫砂厂从一厂喝到了四厂。这是指计划经济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全面确立了计划供应模式。对蒙古的砖茶销售由羊楼洞供应,对新疆等地的砖茶销售由湖南安化供应。泾阳因为不产茶,被取消了资格。泾阳茯砖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年前后,在泾阳当地的茶文化研究者的推动下,泾阳建了一家砖茶厂,恢复了泾阳茯砖的生产。
赤壁出产青砖茶,第三要说到晋商。
晋商兴盛于清朝。在羊楼洞经销茶叶的晋商,有两个出口:一条向西北,到泾阳止;一条是向北到蒙古(包括今天的内蒙古和外蒙古)。卖到蒙古的茶叶没有一个像泾阳这样的集散地。也就是说,晋商可以向蒙古人直销茶叶。
这个与清朝统治者有关。我们今天说56个民族,在大清时一般只说五个;满蒙回藏汉(中华民国的旗帜最初是五色旗,即象征五个民族),汉族垫底。央视里的清宫剧,在皇帝或太后面前,众人一口一个“奴才”,其实是满人的专利,汉人没有这个资格,只能称“卑职”。蒙古族排第二位,是满族同根同源的哥们,清朝一代,公主全部嫁给蒙古王公。因此,卖到蒙古去的茶叶,清朝官员没有二次征税,允许直销。
茶叶是论斤卖的。因此,一次运量越重当然赚钱越多。既然帽合茶(老青茶)运到泾阳可以压成茯砖,在原产地可不可以直接压成砖茶?
因此,应该是晋商,在羊楼洞仿照泾阳茯砖生产出了砖茶。在清朝前期,晋商在羊楼洞经销的茶叶叫帽合茶(工夫茶),到了清晚期的嘉庆年间,有一位蒲圻诗人周顺倜“压作方砖白纸封”,这是砖茶的确切记载。
既然是在羊楼洞造出来的,以产地为名,叫“洞砖”。羊楼洞的茶叶曾经叫“洞茶”。砖茶外观偏黑,可能因此又叫黑砖。也可能因为是用老青茶压制,又产生了青砖茶这个名称。在赤壁话里,青色就是偏黑色的意思。
从此之后,赤壁本地产的老青茶,就成了砖茶原料,失去了独立身份。被本地人叫做里茶。里茶相对于面茶而言,面茶是经过拣选后的里茶,就是把老叶老梗拣出来,用于压制砖茶的最外一层。有了砖茶之后,筒子茶(帽合茶)退出了历史。
羊楼洞压制砖茶的时间与恰克图开始大量向俄国输出茶叶的时间基本吻合。用经济学观点解释,就是需求刺激了生产。
顺便说下米砖茶的来历。米砖茶的出现与英国人有关,具体地说,与英国一家叫大芙的茶企有关。
英国有四大茶叶批发和零售商,里昂、邦德、合作社、大芙。占了英国茶叶市场份额的85%。这四大茶企都有多年历史了。没有立顿,立顿在英国国内被打败了,但在国外有市场,坚持至今。另外15%被非常小而且专门化的公司所瓜分。其中有一家是凤凰米砖的东家——川宁公司。川宁公司(年创办,康熙45年)Twinwings到年,成立年。英国对外最大的茶叶经销商叫联合利华公司:手中两大品牌——邦德和立顿,占了世界红茶市场的六分之一。
加工茶叶(主要是红茶)的过程中,产生碎叶和末子,特别便宜。英国一个叫大芙的家族企业买来包装出售,获得成功,从此跻身英国第四大茶商。应该在这之后,才有将茶叶末子紧压成砖销往英国,这就是米砖茶,也叫红砖茶。羊楼洞销往英国的红茶中还有散茶,叫“梅红”。——对这个名字,我相信大家会像我一样,过目不忘。
安化什么时候开始大量运销茶叶到西北呢?与左宗棠有关。左宗棠收复新疆(-)及支持湖南茶叶进疆的历史,冯晓光作了详细的考证。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如冯晓光所论证,在湖南茶商的请求下开了一个口子。一个湖南茶叶直销新疆的口子,湖南茶叶可以不管泾阳这个关口,直销新疆。并不是湖南人直接经营,在湖南经销茶叶的先是陕西商人,后来晋商也进入了。
因为新疆人已经习惯了喝泾阳茯砖茶,于是湖南人也如法泡制,仿制泾阳茯砖。但也不成功,生产出来的砖茶颜色偏黑,与羊楼洞一样,也叫“黑砖”。此外可能还有一个原因,用作砖茶原料的茶叶,在安化叫黑毛茶。安化还生产一种比“黑砖”品质更好的砖茶,叫“花砖”。
安化生产茯砖,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唐小平在《青砖茶要打好“功效”牌》一文中有详细说明。
新中国成立后,泾阳不准生产砖茶了,新疆等地又有人习惯了泾阳茶砖,于是国家就指定中茶公司解决这个问题。最后中茶公司在安化成功仿制出了茯砖,即今天的安化茯砖。安化茯砖由手中压制改成机械压制的具体年份是年。传说安化茶厂曾到赵李桥茶厂学习取经,应该完全可能。
赤壁出产青砖茶,最后要说到俄商。
年—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俄商取得了深入中国内地直接贸易和兴办企业的权力。由于晋商的缘故,洞茶在俄国早已名声在外,所以俄商直接来到了羊楼洞(还一个原因是汉口辟为了租界,俄国在汉口租界有领事馆),就地取材,生产砖茶。兴盛了一百二三十年左右的恰克图由此衰落。
俄商对砖茶生产作了一个重大改革,用机器制砖代替了手工生产,配合机器大生产,增加了烘干环节,实现了一年四季不间断生产。实现了从作坊式的家庭手工业到近代化工厂的转变。至此,青砖茶的生产与工艺基本定型。我们今天的青砖茶及生产工艺,可能与一百多年前俄商的没多大区别。
以下为广告:
(排名不分先后)
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有限责任公司
羊楼洞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洞庄茶业有限公司
湖北赵李桥茶业有限公司
湖北乾泰恒茶业有限公司
一片叶茶艺培训中心
卓尔赤壁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湖北兴商茶业有限公司
赤壁市大德和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峒乡茶谷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湖北羊楼洞果茶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赤壁市思庄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