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刘表病逝后,小刘琮执掌荆州。当时曹操已经率军亲自南征荆州,刘琮原本有志于抵抗南下的曹操。
奈何刘琮年幼,手中又无实权,加之手下文臣、武将主降,刘琦此时也远在江夏。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抵刘琮刚下令抵抗曹操,手下人要不直接去给曹操当带路党,要不直接把他绑了献给曹操。刘琮也没办法,他一个光杆司令没办法抵挡曹操。
刘琮投降后,并没有忘记身在樊城,给他们刘家看守荆州北大门的刘备。
于是刘琮派人过去和刘备通知一声,他们已经投降曹操的事实。
这个负责传话的人和刘备对话后,刘备当即拔刀想要砍了他的脑袋,为啥?
▲刘琮
一个坏消息对于向曹操投降的决定,刘琮既不和刘备事先商议此事,也不提前告知刘备,而在曹操即将到来时才告诉他这个爆炸性坏消息。
刘备愤怒于刘琮不战而降,也对于接下来需要孤军面对曹操而感到惊恐。在复杂的情感涌现时,表现出了激动的行为。
晦气的名字这个前来通告的人,名字叫宋忠。
刘备还是一个比较注重文字寓意的人,比如赤壁之战后,他所驻扎的江油口,就被他改名为公安;夷陵之败后,他所在的白帝城,被他改名为永安。
前一个“安”字,是漂泊数十年的刘备希望能够安定,能够开始扎根发展;
后一个“安”字,是希望能够平安度过危机,两个“安”字都饱含刘备心中的期许。
▲悲愤的刘备
刘备本就即将身处绝境,北面有曹操,南面已经投降,自己瞬间陷入了曹操的包围圈。
现在还来了这么一号人物,想想真是既晦气,又来气。
要知道,“送终”在东汉时已经有办丧的含义了。
西汉董仲舒撰《春秋繁露?五行之义》:圣人知之,故多其爱而少严,厚养生而谨送终,就天之制也。
《后汉书》:而今贵戚近戚,奢纵无度,嫁娶送终,尤为僭侈。
宋忠这个人,是刘表的故吏,而刘表在刘备困顿时,收容了刘备。如果刘备杀了宋忠,这要是传出去,会给他贴上不仁不义的标签。
更重要的话,宋忠是当时的大儒,是全国知名的大学者。如果杀了他,这还怎么和士人阶层打交道,也会留下害贤的骂名,这对于刘备今后的发展和用人是不利的。
▲宋忠
正如先前曹操杀了兖州名士、边让,结果兖州就乱了;后来刘备夺了巴蜀,虽然不喜欢名士、许靖,但还是让他做了三公。
虽然真的砍了宋忠能够发泄下情绪,但是改变不了危急的处境,而且还会给自己带来诸多的弊端。
最终刘备的理性还是战胜了感性,放宋忠离去。
同时,孤立无援的刘备深知无法抵抗曹操,于是也放弃樊城,同关羽兵分两路,准备前往江陵。
(本文参考文献,《三国志》、《全后汉文》、《后汉书》、《资治通鉴》、《春秋繁露?五行之义》。)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