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诗人在茶里写下千古诗篇
耕农在茶里看到柴米油盐
有人说茶高雅,它却可以氤氲在街头巷尾
有人说茶世俗,它却可以靡靡于庙堂之高
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
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
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茶从中国出发,穿越历史,跨越国界
小小一片茶叶带着千里的芬芳和温婉的品格
带着和平安宁的期盼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期嘉宾
包雨可
国家级二级茶艺技师
国家高级评茶员
内蒙古技术能手
学茶去茶修学堂联合创办人
茶友们都喜欢称她为“格格老师”
▼点击以下视频收听完整节目▼主持人:本期节目我们继续聊茶,但咱们换个角度,来聊一聊影视剧作品中和茶有关的事儿,我们先来问问格格老师最近在忙什么?格格老师:最近我们学茶去茶修学堂准备要开一个夏令营,叫茶修夏令营。夏令营有七天的内容,每天学的内容不一样,包括两节茶课、两节香课、两节形象管理,还有一节户外雅集。夏令营更多的是针对一些准大学生,希望他们能通过夏令营内外兼修,之前我们有很多大学生学员去南方上大学,回来之后说班里很多朋友都在喝茶,自己却不懂,所以我们想通过夏令营,在假期的时候,可以给我们包头非产茶区的一些准大学生们普及一些茶文化知识。主持人:最近呼市在筹备茶博会,我们会不会借着这个机会做一些事情?格格老师:会的,每年呼和浩特市举办茶博会的时候,我们学茶去都会联合一些茶商或者茶企,把包头的参展团带到呼和浩特去,一起参加茶展。这一次8月14号到8月17号的亚太茶博会,给我们包头茶友的福利是免费的交通跟住宿,如果大家想去呼市参加茶博会可以联系我们,我们一起去看看外地的一些著名的茶企以及一些新产品,或者是去蹭蹭茶,了解一下最新动态。主持人:格格老师也是一位刷剧达人,影视剧里会有哪些跟茶有关的元素?格格老师:大家都知道茶离我们生活很近,但是有的人会认为茶离我们生活很远,有一些附庸风雅的感觉。在电视剧、电影中会遇到很多跟茶相关的场景出现。主持人:茶作为一种元素、一种道具或者是一个物件经常会出现在影视剧作品当中,有时茶本身就是一部影视剧的主题,比如电视剧《茶颂》、电影《茶色生香》……;有时会用茶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比如陈凯歌《霸王别姬》里巩俐喝茶的镜头,电影《一代宗师》里梁朝伟、章子怡对手戏时,桌子中间摆放一对茶杯的镜头;有时茶会用来强化一个人物的性格;还有时候,茶成为大背景,典型的就是老舍先生的《茶馆》这部戏。电影《霸王别姬》
电影《一代宗师》
话剧《茶馆》
格格老师:我前段时间非常喜欢的一个剧就是《芈月传》,这部剧中茶就起到了推动情节的作用。剧中经常会出现来客烹茶的场景,在当时的宫廷生活中,喝茶、烹茶已经融入日常生活,而不是一种玄乎其玄的技艺。主持人:对,《芈月传》反映出在先秦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茶就已经普及、盛行了。再往后,以三国历史为背景的电影《赤壁》中也设置了小乔为曹操烹茶的片段,也反映出了当时人们喝茶的情景。电影《赤壁》
小乔:“别急,先观汤色,闻茶香”。
曹操:“这烹茶最难的是什么?”
小乔:“茶叶,火候,水质,器皿。”
小乔:“比较难的是煮水……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此时用茶,茶品最佳。腾波鼓浪,为三沸,再煮的话,水就老了,不能喝了。”
她胸有成竹的倒满了一杯茶,曹操见状,说“满了满了。”小乔一边把茶水倒空,一边意味深长的点出了曹操的本性和这场战争的结局——“丞相,你不就像这个茶碗吗?你这个人一向都是满的,所以别人的话根本进不你的心里。你怀着满满的心来到赤壁,有人会帮你倒空的。”
然后小乔忽然话锋一转,说,“你根本不懂品茶!”
主持人:当时很多朋友都说正史当中没有这一段描写,其实它只是进行了再创作,反映出三国时期茶叶的发展,格格老师可不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三国魏晋时期茶产业大致的发展走向呢?格格老师:在三国时期,茶叶已经从最先的药用、食用发展到以饮用为主的阶段了,喝茶的人也不仅仅局限于贵族、上层社会。到了三国时代,士大夫阶层以及一些经常待客的人,都会用喝茶的方式来接待客人。当然电影中关于水沸状态的描述,引用的是《茶经》中陆羽对喝茶用水的描述,这一段就穿帮了。三国时期的电影怎么能引入唐朝时期陆羽著作中的说法呢。主持人:其实这个时期也不是没有相关的文献著作来描述跟茶跟水有关的一些事情。西晋时期郭义恭在他所写的《广志》中就提到:“茶丛生,真煮饮为真茗茶”。还有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散文,才辞丰美,对后世的茶文学创作颇有影响。现在人们对影视剧作品制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演员有演技,台词过得去,布景要好,很多道具的细节要求也特别高。去年有一部戏《长安十二时辰》,原著作者马伯庸,这部剧制作的非常精良,服装道具等细节都是真实的还原。其中也涉及到了唐朝人们喝茶时候的方方面面,唐朝人喝的茶叫做茶汤,采用的是煮茶、煎茶的方式,格格老师可以从专业的角度跟大家说说唐朝人到底是怎么样喝茶的吗?《长安十二时辰》
格格老师:茶发展到了饮用时,我们可以把它总结为三个阶段,唐煮、宋点和明泡。唐煮也叫唐煎,唐朝人喝茶以绿茶为主,我们今天喝到的六大茶类中的红茶、乌龙茶、还有黑茶都是明末清初时才出现的。唐朝人喝煮茶更像我们今天所说的喝粥一样。唐朝的茶更多的是紧压的饼茶,使用时要先撬开磨成粉末再烹煮,煮茶的器具,我们管它叫釜。茶煮好之后,一个人用一个长把的勺子,把锅里的茶一勺一勺的分别舀到每个人的茶碗中,然后大家再把自己的碗里边放上葱、姜、花椒、橘子皮、桂皮、茱萸、薄荷叶等自己喜欢的香料。可以想象唐朝茶的味道和我们今天喝的纯饮真的不太一样。我们也研究了唐朝为什么要加这些东西,可能是因为绿茶磨成粉末煮完之后,确实很苦涩,难以下咽,于是人们才开始往里面加自己喜欢的东西。
主持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剧的剧名出自李清照的一首名篇,描写的是宋朝时期的故事。这部剧中有哪些和茶有关的知识,有没有我们之前说的那些弊病?
格格老师:大部分还原的还是比较准确的。这部电视剧是讲的北宋时期,官宦家庭少女明兰的一生,包括成长,爱情,婚姻等,剧中提到了宋朝的点茶。
主持人:那剧中提到的茶盏、茶瓶是什么?
格格老师:这些是点茶会用到的一些器具,我们今天也用,但是材质、形状都不太一样了。茶瓶我们也管它叫汤瓶,实际上就像我们今天的“随手泡”,是烧水器具,是用来注水的。茶盏就是点茶喝茶时候用到的建盏。
汤瓶
建盏
说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我也想到另外一部剧《鹤唳华亭》。它是一部仿宋剧,属于架空在宋朝历史之上,依托于宋朝背景的一部剧。剧中就重现了宋朝的斗茶的一个过程,使用的也是点茶法。其中就有一场太子和齐王斗茶的戏码。《鹤唳华亭》
第一步:将茶饼撬散,取出适量的茶叶。第二步:将茶叶用碾子碾碎。第三步:将碎茶磨成粉末。第四步:用筛箩过滤出极细的茶粉。第五步:将茶粉置入茶盏中,用沸水冲点将其调成膏状。第六步:多次注水,并用茶筅快速击拂茶膏,使之产生白色泡沫。主持人:咱们就借着这两部剧来跟大家聊一聊宋朝非常出名的“点茶”。格格老师:网上播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之后,全国还真的是迎来了一波点茶热。比如我们做茶艺培训的同行,内蒙的也好,南方一些发达城市的也好,都开设点茶以及茶百戏等课程。茶百戏实际上就是在点好的茶汤上面作画,我前两年还跟茶百戏的非遗传承人张老师学习过如何在茶汤上面作画,非常的神奇。茶百戏跟咖啡拉花有不同的地方,首先咖啡拉花是牛奶倒在咖啡里边,两种不同颜色的液体形成一幅画面。茶百戏不需要两种颜色不同的液体,只是在“空气”当中作画,点茶之后,上面有一层泡沫,泡沫就是空气,我们用茶拨在这个泡沫上面画画,这就是茶百戏。其次咖啡拉花源于外国,咖啡的历史和茶叶相比,毕竟要短。而点茶跟着我们中华茶文化一直流传至今。主持人:宋朝依托于点茶,人们也对于点茶的器具进行了一些改良。在之前,人们对茶杯的颜色不是太注意,但有了点茶之后,因为要比评茶沫的白,所以建盏的颜色变得非常深,釉体非常厚,和茶形成对比,以便更好的进行评判。格格老师:在宋代有一个人推动了点茶,使之达到了升华。就是琴棋书画茶样样精通,唯独不适合做皇上的宋徽宗。《延禧攻略》
主持人:当然宋徽宗不是皇帝之中唯一的茶道高手,后来的乾隆皇帝,也是一个对茶很有研究的专业茶人。说到乾隆皇帝,年的《延禧攻略》火遍大江南北。《延禧攻略》里面也出现了很多茶的片段。短短的一分钟时间,魏璎珞基本上是把大家的喜好都说了一遍,不愧是很厉害的主角,这其中魏璎珞提到,不同性格的人会喜欢不同的茶,比如皇后就喜欢金瓜贡茶。格格老师:皇后喜欢的金瓜贡茶,实际上是一种普洱茶。当时的金瓜贡茶传说是由云南少数民族未婚少女们采摘的,采摘的必须都是整齐一致的芽头,采摘时要在少女的怀中积累到一定的数量,才取出来放到竹篓里,俗称女儿茶。这种芽茶经长期存放,会转变成金黄色,早年的金瓜贡茶是专门为朝廷而做,名字也是由此而来。皇后娘娘喜欢喝这种茶就比较符合她的人物性格。金瓜贡茶是一种普洱生茶,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区别是,普洱熟茶是经过发酵的,这种工艺是建国以后年出现的。如果有人说高价买到一饼清朝的普洱熟茶,那他一定是被骗了。主持人:大家想了解跟茶有关的知识,除了跟格格老师这样专业的老师学习,还可以从一些名著中学习。比如《红楼梦》这部巨著就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第一手的资料。《红楼梦》是在清朝乾隆年间成书,是反映当时清朝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中有很多跟茶有关的内容。主持人:《红楼梦》的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贾母带着刘姥姥来到了栊翠庵,让妙玉来泡一些庵里的好茶喝。妙玉泡泡茶之后,贾母直言不吃“六安茶”,妙玉提醒说,给泡的是“老君眉”。这一点是有前后呼应的,贾母特别爱吃甜食,而老君眉相比六安茶入口之后会更甘甜一些。格格老师:现在有很多的学者还在研究。贾母所说的六安茶,大部分人认为它是六安瓜片,是绿茶中的一种。关于“老君眉”,现在大家还在讨论它到底是指的什么。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它指的是君山银针,是黄茶中的一种。如果是君山银针的话,大家分析贾母她可能是喝六安茶喝腻了,因为这两种茶口味是有很大差别的。又或者是因为贾母年事已高,脾胃相对脆弱一些,她喝绿茶难免会有一些凉,但是君山银针是有一点点发酵度的,喝了会更舒服一些。还有种说法说老君眉是一种白茶,更养人一些,是贡眉、寿眉这样级别的白茶,味道会更加的香甜可口,而且它的口感更丰富。
主持人:那我觉得应该是后者。因为通读整个《红楼梦》会发现在各种各样的食物中,贾母点名的都是甜食。从后面我们也可以发现,贾母特别的会喝茶,会专门问给我泡茶的水是什么水,妙语回答是旧年雨水,那个时候泡茶的水也是有讲究的。在第三十八回中还曾经提到,丫环们在煮茶,贾母说了一句话是“这个茶响的很好”。很多人说茶的时候,会说闻起来很好、尝起来很好,很少有人会说茶“响”起来很好。这说明贾母已经进入到了一定的境界当中。要不怎么说《红楼梦》越看里面的细节,越能发现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当然我们也希望以后的影视剧作品,可以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正确、越来越贴近于历史的细节,这样的话才是好剧。喝茶是一种生活艺术。而喝茶这种事儿放到影视剧当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茶,一直深受广大影视编剧作家的青睐,许多讲述茶的影片就像是一杯老茶汤,品后才会觉得回味无穷,我们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优秀影视剧作品,为我们展现出茶的独有魅力。学茶去·茶修学堂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