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 孩子“寄存”邻居家,她奔赴嘉鱼 “一名39岁的重症女患者经过治疗,已达到出院标准。” 2月15日晚,忙碌一整天,沈雯迫不及待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分享这个好消息。 沈雯是昆明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1月27日来到咸宁,带队在嘉鱼县奋战。 沈雯介绍,这名患者刚收住院时,肺部病灶并不是很多,但住院中病情进展非常快,因监测到生命体征细微变化,及时捕捉到转重症迹象,抓紧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 “今天非常开心,一位患者没有收;已连续好几个晚上,没有病人来了!”沈雯说,现在和同事们的工作重点,就是将轻症患者精准管控好,避免成为重症;将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细心照顾好,帮助他们尽快康复;同时,把确诊患者医院扫描肺部CT,以进一步发现无症状感染者。 每每停下忙碌的脚步,沈雯非常想家。她的孩子11岁,老公工作也非常忙。一声令下奔赴湖北,她把孩子“寄存”到邻居家至今。为了避免感染,她和同事们都剪短了头发。 弯下腰,离病人近点再近一点 “相比病毒本身,患者的心理同样需要关爱。”脱下厚厚的防护服,罗云一脸疲惫。 医院急诊科,是援鄂医疗队在通城县的负责人。 1月底到咸宁以来,他平均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 “新冠肺炎患者住院,家属没法现场照顾。医院,容易焦虑。”罗云介绍,有的年轻患者,还担心家里的孩子、老人感染,“越想就越睡不着,吃饭也减少,不利于抵抗病毒。” 为了让患者感受到关心,穿着厚厚防护服的罗云查房时,都特意提高说话音量。“声音也不能太大,让患者刚好听得见就行,说话不能太快,太快了增加紧张感。” 跟患者“亲密”接触,会增加感染风险吗?“谁都会担心感染,紧张肯定有,但紧张能提醒我们更好地做好防护。”罗云说:“现在,我们对病情认识更全面了,而且全国都在支援湖北,对抗击疫情我们有信心。” 强力防控,住院患者减少 一位10岁小孩,左下肺感染,病情进展非常快,又是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 是否确诊新冠肺炎呢?段林灿和同事们意见分歧较大。 段林灿是昆明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带队在赤壁市开展援助。会诊10岁小孩病例,CT影像并不典型。段林灿认为,要慎重,不能轻易下结论。他们通过网络请教全国专家,最终决定对这个小孩进行抗感染治疗。几天后,复查肺部CT,小孩肺部情况明显好转,“全国都在 医院,还有白血病、胃癌等患者。他们本身需要接受放化疗,合并感染新冠肺炎,治疗是个难题。云南医疗队到来之后,分类制定详细方案。 随着一批批医疗队来到湖北,段林灿感觉人手越来越充足,工作压力减轻不少,“经过一段时间防控,效果开始显现,起初,一天10人到20人收住院,现在一天才几位患者,甚至一天一个住院患者都没有。” 夜幕降临,段林灿得空通过手机看下信息—— 医院的援鄂护士王嘉发了一篇日志:今天,一位50多岁阿姨跟我说,“虽然你穿着防护服,但我能想象,你肯定跟阿诗玛一样美!”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范恬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