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中马竹青/12/:01:11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重庆市丰都中学的高中语文教师马竹青,同时也是去年文化课堂优质课大赛的选手,讲授的是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因为私人原因,这场汇报迟到了半年。感谢谭老和大家的包容,再给我一次机会,一年后再来审视自己当年的那堂课。接下来的汇报,我想从当时的想法和现在的反思两个角度来谈自己的那节课。重庆高中马竹青/12/:02:24一、教学目标的确立与内容的选择去年准备这节课时,我正在读王荣生老师的书,对其“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教学目标确定与教学方法选择的基础”很是赞同。所以花了大量的时间来思考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我想讲什么,能讲什么,学生可能想了解什么。重庆高中马竹青/12/:02:45实践出真知,我在自己的班上展开了一次针对《念奴娇?赤壁怀古》体验的调查,调查中我发现,学生很容易理解这首词字面上的意思,大多数学生借助教辅资料能对名句名词进行“高考答题”式的赏析,少部分学生自己都能读出许多教学参考书中提到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悲慨”,大多数学生能按照读怀古诗的一般方法推断出这种情感。重庆高中马竹青/12/:03:10但是我不想按步就着班的讲这首词情感是如何表达的。因为我认为,如果我的教学内容只停留在帮助学生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情感或者泛化地品味字词,那么我的作用和教学参考书有何区别?如果我的教学内容就只停留在把品读咏古诗的方法总结成几步教给学生模仿应用,那么我这个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又有何区别?于是我进一步做调查。重庆高中马竹青/12/:03:24调查发现,学生受资料与阅历的限制在本词的初读体验中感觉到了苏轼的豪放与怀才不遇的悲慨,可是他们对于苏轼的怀才不遇感受并不深刻,只是泛泛对苏子表达一点同情与怜悯——有学生甚至觉得他与诸葛亮与陶元亮的怀才不遇的感伤是完全相同的——对于东坡的豁达也很难理解。江苏常州~庄凤娟(娟子)/12/:03:37花了大量的时间来思考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我想讲什么,能讲什么,学生可能想了解什么。——课前思考充分重庆高中马竹青/12/:04:16我备课二分之一的时间也就耗在这里了重庆高中马竹青/12/:04:21我很想懂得苏子此时的心情。在查阅一些资料后,我把自己还原成一个纯粹的“读者”,从文体的角度去品读,去思索,发现问题,然后我发现——苏轼是浪漫而追求完美的英雄,这种追求成全了“周郎”的完美;苏轼也是尝遍喜怒哀乐的普通人,曲高和寡,他将无奈与悲慨隐藏在早生的花发与人生如梦的感慨。重庆高中马竹青/12/:04:44苏轼更是光风霁月的文化人,“应笑”而不自笑,迎难而不屈,将一份坚守与澄澈都寄托在一杯清酒里,挥洒在一片江月中。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一而再再而三的表示东坡在黄州成熟了,林语堂先生评价此时的苏子:“刻薄的讽刺、尖锐的笔锋、一切激情与愤怒都过去了,代之而起的是光辉、温暖、亲切、宽容的幽默感,绝对醇美,完全成熟。”(《苏东坡传》)文化教学谭蘅君/12/:04:45学情研究与教法思考,非常好。重庆高中马竹青/12/:05:20清酒一杯酹江月,没有蝇营狗苟地妥协,没有愤世嫉俗的尖酸,也没有避世脱俗的消沉,我们感受到的是圆融,是明亮,是醇厚,是儒道释调和过的中国传统文人人格标杆,那是苏子为失意的文人寻找到的第三条路——“一蓑烟雨任平生”。确定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也就很快确定了,指向深度阅读“丰富学生对本词所表达的情感的体验”。江苏常州~庄凤娟(娟子)/12/:05:38进一步做调查江苏常州~庄凤娟(娟子)/12/:06:01体验的调查把握学情文化教学谭蘅君/12/:06:18是儒道释调和过的中国传统文人人格标杆,那是苏子为失意的文人寻找到的第三条路——“一蓑烟雨任平生”。重庆高中马竹青/12/:06:18现在反思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确立过程,发现自己的调查有太多引导的痕迹,学生是在我有意识的引导下去体察自己对于这首词情感的把握和典故的运用的——这似乎是无可非议的,但我的引导让他们只局限于这两个方面的体察而忽视了其它,这样出来的结果离学生纯正的“初读体验”还有是差距的。换而言之,我了解的是我希望了解的学情,而不一定是真正的学情。我确定的教学内容与目标,主要还是我想讲的——以此为基石的课堂,很难上成真正的“生本”的课堂。重庆高中马竹青/12/:07:08当时的调查更多的是与学生面对面或者书面的交流,科学性不够啊文化教学谭蘅君/12/:07:11苏轼从黄州开始,为了身体健康,每天下午去寺庙打坐。儒佛的圆通,就从这个时候开始。朱波/12/:07:16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马老师有发言权文化教学谭蘅君/12/:07:48很多大师上课,根本没有研究学情。重庆曾春/12/:07:57七月份央视有个苏轼专题重庆曾春/12/:08:07很全面重庆高中马竹青/12/:08:19苏轼的父亲应该是儒家学说的死忠粉,家学影响,苏子在黄州之前基本上行的是都是儒道朱波/12/:08:28大师上课,赵本山小品,俩字:忽悠重庆高中马竹青/12/:08:43苏子在黄州时的心境,是当时我最感兴趣的文化教学谭蘅君/12/:09:11
朱波大师的课,好看,但未必实用。或适应这一班情。江苏常州~庄凤娟(娟子)/12/:09:37《苏东坡传》——资料详实,内涵丰厚重庆高中马竹青/12/:09:43因为我在学生那个年纪是完全没办法理解苏子那样的矛盾的;现在年过而立,心境上多有触动高中语文_钱淑玲/12/:10:14急于知道央视关于苏轼的那个专题是什么?能告诉一下吗?重庆高中马竹青/12/:10:24江苏常州~庄凤娟(娟子)我设计这个课的时候,把《苏东坡传》狠狠地读了两遍文化教学谭蘅君/12/:10:27苏轼留给后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财富,就是——超然:一蓑烟雨任平生江苏常州~庄凤娟(娟子)/12/:10:36纯正的“初读体验”重庆高中马竹青/12/:10:46二、教学设计(一)整体设计思路经过岁月淘洗过的传统文化本质上是鲜活的,但它的鲜活却必须靠后人的激活。我以为,课堂的学习是间接经验的传递,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带领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走过经典,亲近经典,将前人的于情感方法的体悟传替给学生,走的是一条“终南捷径”。而这条捷径,常常因为文化、学养、阅历的差异而异常险峻,如果能有教师自己的一点东西,这条路肯定会平坦得多。因此,我决定把我的这种体悟和体悟的过程分享给学生,带领我的学生重走我的“体悟之路”。文化教学谭蘅君/12/:11:08文化教学,教师的学养非常重要。重庆高中马竹青/12/:11:15既然要让学生体验我的体悟过程,我就将我能出这些结论的思维过程整理了一下:首先是熟读全词,再从文体出发,从咏史诗的角度去收集相关史实,然后与词作中的史事比较,看看作者对史实作出了哪些改编,最后知人论世,推断作者这样做的原因;最后重点分析结句,挖出传统意象中的含义,结合文本,推断作者的感情,并与常人作比较,赏析其人其文的高妙之处。重庆高中马竹青/12/:11:45(二)课堂实录1.课前交流与导入。(出示课题)鬼城有两大名胜,一是阴天子殿,也就是俗称阎王的居所,二是传说因东坡先生到来引起白鹿现身这等祥瑞的遗址——鹿鸣寺。今天我们又因共读东坡词而相见,真的不能不说是缘分啦。(众笑)朱波/12/:12:03体悟二字甚好重庆高中马竹青/12/:12:08我是重庆丰都人,丰都就是千年古都鬼城重庆高中马竹青/12/:12:41我们学校是重庆市高中语文课程创新基地之一,“体验式”是招牌虞镇里固王文钦/12/:12:42方法很重要文化教学谭蘅君/12/:12:43丰都值得一去。重庆高中马竹青/12/:13:15大家来我可以当导游,我知道很多鬼故事重庆高中马竹青/12/:13:.一见有感——检查预习(课前学案中有部分介绍)(1)师:在鬼城人民的印象里,东坡先生是带来祥瑞的贵客,传说中的文曲星下凡,那么在你们的印象里,东坡先生是什么样子的呢?生1: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生2:爱喝酒,词写得好,我们学过他的“明月几时有”。生3:少年得意,但仕途坎坷,被一贬再贬,有“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自叹之句。生4:他和元配妻子的感情很好,可惜妻子去世得很早,为此他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自量,自难忘”的词句。重庆高中马竹青/12/:14:.师:大家了解得还挺多嘛。对于苏轼来说,有很多个地方他都很喜欢,但是很多大家都以为“黄州”这个地方是他一生的转折,是他真正“成熟”的地方,这种转变体现在他的“一词两赋”中,今天,我们就要来一起品读这“一词”,能读准确吗?(出示幻灯片:词原文〈略〉)(生齐读,师正音。)3.师:你们知道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吗?请简单说说理由(出示幻灯片:一见有感——你觉得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生1:好像很豪迈,应该是表达他的雄心壮志。“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很有气势。还有就是东坡先生本身就是一个豪放之人。生2:写这首词的时候苏子是被贬到黄州的,所以应该是表达怀才不遇之情吧。生3:我不太清楚,好像又有点豪迈又有点伤悲的。前面感觉很豪迈,但后面“人生如梦”就让人感觉很伤感,有点看破红尘那种……师:大家赞同哪种说法呢?举手表决。(大多数赞同生2)重庆高中马竹青/12/:14:.出示学习目标。师:多数同学都认可这首词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情,这首词大家公认的确是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情。如果只从应试的角度来讲,我们只要能够找出其中的感情,然后能简单分析就够了,讲到这里,我们的课也该结束了,可是,老师还是要讲,讲什么呢?诗言情,古人以为能“畅叙幽情,信可乐也”。如果诗歌表达的感情是精微的,比如同是怀才不遇,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与孟浩然“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中表达的情感相比,愤懑的情绪明显多一些。我们赏析诗歌,决不能只为应试浅尝辄止,更应该深入体会诗中的表达的精微的情感,这是一种品味,更是一种修养。所以今天我们学习的目标就是(出示PPT,学习目标:通过史实与文本的对比与意象的解读,丰富自己对本词表达的情感的体验。)(生齐读)朱波/12/:14:59开头撒得过开,有点散重庆曾春/12/:15:03一次文字呈现太多,看着费眼费劲重庆高中马竹青/12/:15:28好的,我慢点。第一次做这个,经验不够重庆高中马竹青/12/:16:01因为是借班上课,所以希望能套个近乎江苏常州~庄凤娟(娟子)/12/:16:29重庆高中马竹青请马老师放慢节奏重庆高中马竹青/12/:16:34其次,希望能摸下学生的底,所以开始有了个暖场重庆曾春/12/:16:48目标教学法?朱波/12/:17:07马老师功底很扎实很厚实文化教学谭蘅君/12/:17:07通过史实与文本的对比与意象的解读,丰富自己对本词表达的情感的体验。这个目标,可能也是全国第一个这样思考和定位的吧?重庆高中马竹青/12/:17:48是的,我们的基地有个课堂改革中心,推出“核心目标”课文化教学谭蘅君/12/:17:54从考试的角度,从新的目标角度,体现了文化教学的追求: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融合。安徽亳州小学马季/12/:18:02马老师的定位很好!重庆高中马竹青/12/:18:16要求一课一得,目标中不仅要有目标达成的效果,还必须有达成的方法重庆高中马竹青/12/:19:07当时自己也觉得这个目标定得好,还骄傲了一下,但也有弊病,下面要说贵州毕节金海湖新区唐翀/12/:19:37
重庆高中马竹青马老师又传递给我们一个新的文化信息。感谢!文化教学谭蘅君/12/:19:39目标教学法,知道自己教什么,达到什么目的。然后是方法与过程。重庆高中马竹青/12/:19:48这个样子定目标很有趣,也很实用重庆曾春/12/:19:50操作不便,不具体?重庆高中马竹青/12/:20:08容我卖给关子重庆高中马竹青/12/:20:42先声明,这种方法不是我独创,而是我们学校和我们县教研员研究多年的成果之一文化教学谭蘅君/12/:21:10重庆高中马竹青目标教学法?重庆高中马竹青/12/:21:16这种定目标的方法是没问题,而是这堂课上我处理得不太好江苏常州~庄凤娟(娟子)/12/:21:16重庆高中马竹青厉害!安徽亳州小学马季/12/:21:16有时也不能为完成目标而回避课堂。重庆高中马竹青/12/:21:37也算是目标教学法的一种啦重庆高中马竹青/12/:22:04如果诗歌表达的感情是精微的,比如同是怀才不遇,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与孟浩然“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中表达的情感相比,愤懑的情绪明显多一些。重庆高中马竹青/12/:22:14这段算是举例了重庆高中马竹青/12/:22:31在实作时,如果学生不明白,我会讲得细一点。文化教学谭蘅君/12/:22:40对比很好。文化教学谭蘅君/12/:22:52对比体现教师学养的宽度。重庆高中马竹青/12/:23:31杜牧以为周郎成功主要是因为运气好,其实隐藏着一种自信与自大重庆高中马竹青/12/:24:10觉得自己才华过于横溢,所以历史上的成功者也好,才子也好都没那么了不起重庆高中马竹青/12/:24:33如果学生能明白,就少讲了安徽亳州小学马季/12/:24:38通过对比更能体现教师的功底重庆高中马竹青/12/:24:.再读有获——细读文本师:所有的历史都只是“部分的真实”,是某个人或者某类人眼中的真实。对于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人会因身份、经历、眼光、修养等不同而有不同看法,而这些看法又直接影响他们对于历史的描述。比如对于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赤壁之战,历史上就有很多看法,请看屏幕,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呢?(出示PPT)(孙)权遂遣(周)瑜及程普等与(刘)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三国志?周瑜传》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曹操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裴松之重庆高中马竹青/12/:25:18这样做是让学生了解相对真实的历史重庆高中马竹青/12/:26:00为学生理解作者笔下的历史是折射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的文化教学谭蘅君/12/:26:35这个史实,解读起来就有新意了。重庆高中马竹青/12/:26:40生1: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是有疾病。(师补充:“疾病是原因还是原因之一?”生更正:原因之一。)生2:此战周瑜是主要指挥者,但功劳不止是他一个人的。生3:曹操说火是他自己放的。(众笑)生4:裴松之说是因为运气。生5:《三国演义》是说这风是诸葛亮弄来的。(众笑)重庆高中马竹青/12/:26:48这是学生的一些表现重庆高中马竹青/12/:27:19师:那么在作者眼里赤壁之战又是怎样的?请找出词作中描写这段历史的句子(出示PPT,词原文)生齐:遥想公瑾当年……(PPT动画,用线段标示着这些句子)师:结合学案上关于周瑜的材料,说说词作中的周瑜与刚才我们获知的“历史”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然后派一名代表起来发言。重庆高中马竹青/12/:27:39(补充材料:周瑜简历年,5岁天资聪颖,过目成诵。年,10岁,喜兵法,有廓清天下之志。年,25岁,时乔公两女,皆国色也。孙策纳大乔,瑜纳小乔。年,26岁,孙策亡。周瑜佐孙权,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年,34岁,9月,周瑜率孙、刘联军,败曹兵于赤壁,一举打败曹操,追至南郡。)(生思考——小组合作——小组展示)文化教学谭蘅君/12/:27:44纵观这个课,这部分应该是很独特的内容。文化教学谭蘅君/12/:27:57或者说,超越很多老师的亮点部分。重庆高中马竹青/12/:28:28我也观摩过很多名师的案例,都没有这样做过,所以自认为是“创新”重庆高中马竹青/12/:28:44当时课堂很热闹文化教学谭蘅君/12/:28:49这是学养带来的创新。江苏常州~庄凤娟(娟子)/12/:28:57文化教学谭蘅君史实例举,的确有新意。重庆高中马竹青/12/:30:14我对一个人的一段历史感兴趣,常常会去查他的年鉴,经常会有意外的收获重庆高中马竹青/12/:30:35组1:词中说“小乔初嫁了”,但资料上说周瑜娶小乔时才25岁,赤壁之战时周瑜都34岁了。这样写感觉周瑜要年轻一点。还有就是人说“洞房花烛夜”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感觉什么好事都被周瑜占了。(众笑)组2:历史上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获胜的原因是很多的,但从词作中来看功劳主要就是周瑜一个人的。组3:小乔的姐姐嫁给了孙策,周瑜和吴王也就有了亲戚关系,(师更正:姻亲关系,通过婚姻结成的关系叫做姻亲)他肯定得到了吴王的大力支持。组4:还有一点我们小组感觉很奇怪,作为一名指挥官,他为什么要在上战场时“羽扇纶巾”,把自己搞成诸葛亮的样子呢?难道是为他装X吗?(众大笑)重庆高中马竹青/12/:30:46学生的部分表现文化教学谭蘅君/12/:31:25(师更正:姻亲关系,通过婚姻结成的关系叫做姻亲)难得。重庆高中马竹青/12/:31:38师:你们觉得为什么呢?请找理由?(生默)师:想想黄飞鸿和人比武的时候需不需要把长衫换下来?生1:大概是为了突出周瑜赢得很容易,不用穿得很正式都能赢,很潇洒,和后面“谈笑间灰飞烟灭”很配。生2:黄飞鸿穿长衫感觉很有范,(师:什么范?生:文人范)周瑜这么穿有很有文人范。(师:有文人范的将军叫什么?生齐:儒将)感觉文武双全的样子。师:“羽扇纶巾”体现了周瑜的文武双全,侧面表现了周瑜的才能,而且烘托出他的儒雅风范,刻画出周郎作为“郎”的潇洒。还有其它发现吗?(生摇头)师小结:这样看来,词作中的周瑜比历史中的周瑜更年轻,更幸福,更有才能,更潇洒,总之更什么?(生齐:完美)文化教学谭蘅君/12/:31:50小组结论,很不错。重庆高中马竹青/12/:32:01这个黄飞鸿是临时起意重庆高中马竹青/12/:32:13个人爱好武侠文化教学谭蘅君/12/:32:51考据学用得好。重庆高中马竹青/12/:33:05这些言论有的是我们自己学校的,那些孩子比较活跃,上公开课也放得开四川都江堰古会/12/:33:19文化教学谭蘅君厉害文化教学谭蘅君/12/:33:26史实与词境比较,差距感很有意思。重庆高中马竹青/12/:33:29师:那么此时的苏轼和他比较起来有哪些相似和不同呢?请结合资料说说。(出示PPT)苏子简历年出生,年,9岁母程氏讲授直臣孝子《汉书?范滂传》,奋发有当世志。年,21岁,中进士。与其弟同时参加殿试。殿试后,宋仁宗对曹皇后称为后世子孙找到两个宰相之才。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年,29岁,爱妻王弗卒。——年,38岁——43岁,先后任密州、徐州、湖州太守。年,43岁,乌台诗案,7月入狱,受刑,拘禁近百日,是年12月28日,流放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年,45岁,因家贫,得朋友助,获黄州东坡荒地,建雪堂,自号东坡居士。年7月,写《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江苏常州~庄凤娟(娟子)/12/:33:53引用很恰当重庆高中马竹青/12/:34:48当时很想举陈家洛的,又怕知道的人不多重庆高中马竹青/12/:35:18还有楚留香的扇子重庆高中马竹青/12/:35:42师:如果说词作中的周瑜正处于人生巅峰的话,那么苏轼正处于(生:人生低谷),周郎的风华正茂反衬出苏子的(生:早生花发),周郎有红袖添香反衬出苏子的(形单影只),周郎的君臣相得反衬出苏子的(生:被贬落魄/受刑),周郎的功勋卓著反衬了苏子的(生:一事无成/功业难成)。总之,周郎的意气风地与苏子的落魄潦倒形成了鲜明的(生:对比)(板书:对比)(出示PPT)贵州毕节金海湖新区唐翀/12/:35:45陈家洛楚留香现在的孩子们可能认识的不多。重庆高中马竹青/12/:36:15以前老师不准看的流行小说,现在成了经典重庆高中马竹青/12/:36:27苏子自评与他评1.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人能安闲散,安富贵,忍痒,真有道之士也。——苏东坡2.苏东坡是一个没事做就难受心烦的人。——林语堂《苏东坡传》3.王佐之才可大用,恨不同时。——宋孝宗(赠苏子“文忠公”明旨)重庆高中马竹青/12/:37:24这三句是度娘和《苏东坡传》里找到的。其实我真的没读什么书重庆高中马竹青/12/:37:50师:苏子不仅有大志,而且有大才。于徐州时只用了一年时间成功处理黄河之灾,解决了当地官员好几年都没能解决的问题,徐州的黄楼就是明证。苏子不仅有大才,而且有大悲悯之心。哪怕是在黄州如此艰难的处境之下,他见到当地百姓因贫困而杀婴,凭一己之力就挽救了数百婴儿的性命。苏子以周郎自况,二者才相似而命不同,借以抒发了苏子的(生:怀才不遇之情)。安徽阜阳庄园/12/:37:53学习了,受益匪浅!谢谢马老师的精彩呈现!重庆高中马竹青/12/:38:11谢谢夸奖江苏常州~庄凤娟(娟子)/12/:38:48周郎与苏子的对比,很是新颖。如果PPT图片能在讲座中呈现,也会一目了然。成都张雯琪/12/:39:32一步一步推理,材料印证,研究性很强重庆高中马竹青/12/:39:33这个事例也是读《苏东坡传》发现的,本来可以不说,但讲了学生会觉得我知道的比较多,比较容易仰慕我文化教学谭蘅君/12/:39:41前面铺垫,后面水到渠成。文化教学谭蘅君/12/:40:20前面的疑虑,也一并扫清。安徽阜阳庄园/12/:40:37如今信息化的时代,能让初中学生仰慕,真的了不起!重庆高中马竹青/12/:40:42也可以说,那样完美,比历史中的周郎还完美的周郎其实就是苏子心中完美的梦。苏子胸怀大志,少年成名,忠心一片,有王佐之才。被贬黄州前后有云泥之别,尝尽人情冷暖,失意孤寂。梦碎之后,心痛之时,作者又作出了怎样的选择呢?用原文回答(生:一樽还酹江月)(出示PPT)自叹——清酒一樽酹江月文化教学谭蘅君/12/:40:51组织教学设计,方式,学养,三者结合得很好。重庆高中马竹青/12/:41:15至少给他们造成一种错觉,老师很强大安徽亳州小学马季/12/:41:29看了马老师呈现的课例,我受益匪浅重庆高中马竹青/12/:41:30师:结合补充材料,说说古典诗词中“江水”与“月”常常有何深意呢,又给你怎样的启示呢?(出示PPT)江与月1.(人本性如)皎月圆,行于虚空,清净无碍。”《佛说月喻经》2.(净洁的佛性)如水无泥,澄静清净。(《大般涅盘经》)3.(观众生)如智者见水中月,……如水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坚,如电久住。”(《维摩诘经》)4.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春江花月夜》张若虚)5.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赤壁赋》)重庆高中马竹青/12/:42:21
过誉了江苏常州~庄凤娟(娟子)/12/:42:36老师学养深厚则学生更是如鱼得水重庆高中马竹青/12/:42:42生1:江与月都有洁净的意思,可以来比喻人的品性高洁。生2:江与月都可是永恒,事是人非,相比之下,人很渺小,相比之下,人就不用想那么多。重庆高中马竹青/12/:43:41如果学生得不出来,只有自己讲一下,但感觉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数需要讲,否则一知半解或半点都不解重庆高中马竹青/12/:44:02三读有感——我手写心师:那么从这一句来看,苏子的选择倒底是什么呢?是坚持自我还是向世俗低头?是远离尘世还是于红尘中坚守?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请以“赤壁的江月,是苏轼的……”为开头写一段话,表达你的观点。我抛砖引玉,先写一段,你可以参考,也可以不参考。(出示PPT)赤壁的江月,是苏轼的…………选择。苏子写雄景记豪杰,无不体现入世之情怀。虽然环境不给他选择的机会,但于心,他不可能不给自己做选择。穷且益坚还是独善其身,是仿诗佛王维等文人飘然出世大隐于朝,还是坚守穷困以申其道,这个命题不是一次就能想清楚的。罢了,就当梦一场,就将所有暂且抛下,于赤壁,对江月,用一杯清酒,满载所有的沉重,将我的选择,将我的背负,交给历史去评判吧!(生写作;师巡回,查看,点拨,展示)江苏常州~庄凤娟(娟子)/12/:44:41
重庆高中马竹青暂请放慢节奏重庆高中马竹青/12/:45:18本来这才应该是这一节课的高潮,但时间不够了,学生重庆高中马竹青/12/:45:32写作大多只有放在课后了重庆高中马竹青/12/:46:10没事,这段文字比较长,主要是多了一个写作小片段,自己写的,写得不好,大家都是行家,不看也罢重庆高中马竹青/12/:47:41我以为,遇到人生挫折后的苏子,于此时,除了消解自己痛苦之外,更多的还是在做一种选择重庆高中马竹青/12/:47:54对未来的选择,对自己人生态度的选择江苏常州~庄凤娟(娟子)/12/:48:03赤壁的江月是苏轼的……,句式选择重庆高中马竹青/12/:48:35做一个高官,一个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苏子不是不会,而是不能安徽阜阳庄园/12/:48:43传说中的《东坡肉》是苏子何时发明创造出来的?文化教学谭蘅君/12/:49:01西湖苏堤。重庆高中马竹青/12/:49:15当初的想法是给学生起个头,如果完全放开了,有些学生反而无所适从。重庆高中马竹青/12/:49:41给他们一个不那么容易的开头,有一部分学生会以此为契机去思考贵州毕节金海湖新区唐翀/12/:50:23没事,这段文字比较长,主要是多了一个写作小片段,自己写的,写得不好,大家都是行家,不看也罢一一希望能得以品读,我的写作功底差得很。重庆高中马竹青/12/:51:43本人以为苏子的选择坚定初心,做官为民不为名。但不想给学生这样的引导。重庆高中马竹青/12/:53:11从容的人生可遇而不可得。郑板桥选择“难得糊涂”适当的“和其光同其尘”,但苏子从来没退缩重庆高中马竹青/12/:54:13黄州之后,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他选择同一种态度。重庆高中马竹青/12/:55:02劳其身,逸其心文化教学谭蘅君/12/:55:38苏轼虽有佛家思想,但底色是儒家,所以他更坚守。但坚守的心态很天然:超然。与孔子是一脉的的,孔子心态是:天命。重庆高中马竹青/12/:55:38这样的人生选择是他在黄州一次一次思考,一次次比较得出来的重庆高中马竹青/12/:56:08苏轼虽有佛家思想,但底色是儒家,所以他更坚守。但坚守的心态很天然:超然。与孔子是一脉的的,孔子心态是:天命。重庆高中马竹青/12/:56:41如果没有黄州,苏子也许没有机会做出这样的思考与选择江苏常州~庄凤娟(娟子)/12/:57:02文化教学谭蘅君苏轼虽有佛家思想,但底色是儒家,所以他更坚守。但坚守的心态很天然:超然。与孔子是一脉的的,孔子心态是:天命。——谭总总结得透彻。文化教学谭蘅君/12/:57:11苏轼选择赤壁,还是赤壁选择苏轼,这也是天缘。文化教学谭蘅君/12/:57:57当年我的毕业论文,就是《论苏轼的超然》。高分。重庆高中马竹青/12/:58:10也正因为有了那样的经历,苏子在黄州所有回忆都是英雄——他表面是怀古,背后其实是一种斟酌,人应该怎么活牡丹成广清/12/:58:35高人江苏常州~庄凤娟(娟子)/12/:58:41文化教学谭蘅君谭总厉害,难怪这么喜欢苏轼。文化教学谭蘅君/12/:58:44是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突围。牡丹成广清/12/:59:19值得我们多读古书重庆高中马竹青/12/:59:41一帆风顺的人生是很难懂苏子的可贵的。重庆高中马竹青/12/:00:40学生们现在很难真正体悟,但我希望能埋下一粒种子,等到某一天,他们遇到了事,能想起苏子重庆高中马竹青/12/:00:55(附优秀作品)作品1:赤壁的江月是苏轼的桃花源。苏轼是自私的,他为了给自己一场梦,篡改了历史,泯灭了真实。但那只是一个怀才不遇孤枕难眠的罪臣的美好想象啊!那赤壁的江是苏子的漫漫人生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他多想拥有一个释放的机会。命运的磨盘将他碾压着,他也不屈于命运,用自己蓬勃的激情、满腔的热血勾勒着自己的未来。那赤壁的月是苏子回望逝去的时光幻象。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他抬头看着满天月色,低头看着积水空明,那是过去一心为国的璀璨。他用自己的坦然,回首往事,不悔恨。那赤壁的江月是苏轼的桃花源,是他追梦的见证,是他美好心愿的寄托。重庆高中马竹青/12/:01:12这是一个学生写的作品,我记了下来重庆高中马竹青/12/:01:29作品2:赤壁的江月是苏轼的两个灵魂。一个是惊涛翻滚的江水,无不展现出它的豪壮与吞咽天地之心;一个是幽静清凉的明月,既散发着清澈的月光,又透股孤寂与高傲。政治上的失意,只是上天给我的考验。你看那清澈的月光,那透亮的江水,水月相印,不正是我最本真的灵魂吗?高洁而不失热烈啊!啊,算了吧,即使我华发早生!啊,算了吧,即使我不是周公瑾!即使我壮志难酬!只要我灵魂依旧,我便不会畏惧!人生如大梦一场,让我把一樽清酒敬给江月,也敬给自己!重庆高中马竹青/12/:01:40这两篇都是我自己带的学生的作品重庆高中马竹青/12/:01:55我一个字没改。牡丹成广清/12/:02:14高师出高徒广东湛江黄桂英/12/:02:15学生当堂写的?太厉害了!江苏常州~庄凤娟(娟子)/12/:02:32苏子超然、洒脱的精神境界,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重庆高中马竹青/12/:02:39课后,当堂还没那么强。重庆高中马竹青/12/:02:57当天晚自习上交的作业重庆高中马竹青/12/:03:35学生潜力无限,前天我跟学生一对一小辩论,竟然输了重庆高中马竹青/12/:04:17课上到这里也就差不多了重庆高中马竹青/12/:04:19师:走近一首词,就是走近一段历史,走近一个人,走近一场精微情绪的表达。苏轼的江与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启示,但却都能体会到苏子的豪迈与悲怆、豁达与成熟。六、反思寻心——课外拓展江苏常州~庄凤娟(娟子)/12/:04:22两个作品,角度不同。江苏常州~庄凤娟(娟子)/12/:05:07作品二,理解更为接近、契合些。文化教学谭蘅君/12/:05:24读写结合,每一篇阅读,都应该在终点指向写作。否则,读写的脱节,会让阅读与写作成为两个世界,从而断绝了写作的通道。重庆高中马竹青/12/:05:31我的写作作业我一般都会选角度不同的文段留下来高中语文_钱淑玲/12/:05:35课后写这样也够厉害了!高中语文_钱淑玲/12/:05:59用心的老师!重庆高中马竹青/12/:06:03读写结合也是我们学校研究的对象高中语文_钱淑玲/12/:06:24难怪这么年轻就这么有成绩!重庆高中马竹青/12/:07:18我其实就是用手机拍个照,再用QQ转化成文字,再调整下江苏常州~庄凤娟(娟子)/12/:07:33读写结合,每一篇阅读,都应该在终点指向写作。——是的,正如谭总所说,语文老师应该架设与贯通写作的通道。重庆高中马竹青/12/:07:45师结语:苏子之所以成为苏东坡,不仅因为灾难,也更因为灾难后赤壁山水与江月,于偏僻清冷中予他以慰藉,又予他以启迪,促使他于人生也于艺术上的成熟。所以,赤壁的江月是东坡的,那么,同学们,反思自我并不太长的人生,回想读过的书卷,想一想哪一处的江月又是属于你呢?将你的寻找与思考写下来,那肯定也是一篇值得回味的文字啊!你能写一写吗?(出示PPT)寻找我们的“赤壁江月”谢谢大家重庆高中马竹青/12/:08:17读写结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容易,难的是长期坚持重庆高中马竹青/12/:08:32(三)我的反思不管是比赛还是在原来学校的试上,课上学生时有笑声,发言也很积极,课后总有学生能写出一两段看起来比较美的文字。当时的自己一度飘飘然,感觉自己的语文课堂的深度与高度都提升了不少,自以为契合了“文化教学”的主题;但是,一年以后,反观这堂课,还有太多的不足。重庆高中马竹青/12/:08:.某专家(记不得名字了)说,第三流的老师重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