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赤壁新闻
赤壁特产
赤壁天气
赤壁房产
赤壁旅游
赤壁招聘

知新小讲堂苏轼专题下

NO.1吴立弘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对于这首词的背景,想必大家都已经非常了解。现在我就给大家讲解下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何妙处。

首先,我们先看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作者从大江东去的景色中联想到了历史。紧接着第二句,作者用”人道是“来引出了怀古的地点。“人道是”也体现出作者用词的谨慎,因为作者当时也不知道这是否是当年赤壁之战的真实地点,所以才用了“人道是”。下一句主要是在写景。众所周知,苏轼是豪放派的创始人物,而这首诗也正是豪放派的代表作。所以这句话就能体现出十分的磅礴大气。“穿”“拍”“卷”三个动词十分生动形象。“乱石穿空”的意思是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写出了石壁的高。“惊涛拍岸”写出了江水的汹涌澎湃。“卷起千堆雪”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浪花比作“千堆雪”生动形象写出了浪花的美丽壮观,表达了作者对赤壁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江山如画”是对写景的总结。“一时多少豪杰”引出下文怀古的词句。“遥想公瑾当年”把目光聚焦到怀古的对象周瑜的身上。“小乔初嫁了”是对周瑜儒雅风流,意气风发的衬托。“雄姿英发”和“羽扇纶巾”写出了周瑜儒雅,英雄的形象。“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表现出周瑜面对强敌淡定从容,冷静自如的形象。前面之所以用如此多的笔墨来刻画周瑜的英雄形象。就是为了通过对比来体现自己未成功业的感慨。所以下一句表现的就是人生短暂,而自己还没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的感叹之情。但是,作者在最后一句却体现出了旷达乐观的精神。因为他认为,人生就好像一场梦境一样,还是拿一杯酒祭奠这江上的明月罢了!

最后总结一下,词的上半部分重在写景,同时引发了下文怀古的部分;下文主要通过与周瑜的对比来体现自己的壮志未酬的郁闷之情,但也体现了乐观的精神。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NO.2罗安欣

今天我想向大家分享的苏轼的一首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萧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驾驭着文字,登临宋朝文坛的顶峰而诗词,却让他一生飘零,从东贬谪到西。苏轼在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竹杖芒鞋一身蓑衣,潇洒徐行于雨,以这首词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屡遭挫折,却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豁达胸怀。

苏轼年少名冠京师,仕途却一再不顺,他为了守护心中那片神圣的净土,不屈于权贵,不流于世俗,终有一朝为群芳所妒,惹来了乌台诗案。苏轼一生颠沛流离,所有的波澜曲折都在诗中见,可从他的诗中看到了大多都是坦然自如的生活,豁达有趣,所有的烦恼仿佛都不复存在。于是所有的不幸与困苦都在这豁达的胸怀中,渺小的如一缕游丝。无论身在何处,他都能为心灵找到栖息所,在黄州时,他与农村老翁一起居住在溪谷山林,在东坡建造房屋,做了个东坡居士。

半世颠沛流离,一生诗情画意。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NO.3刘小陌

《自题金山画像》是苏轼在宋徽宗年间被贬到海南儋州后终于获释,在北上的途中路经金山寺,进去之后发现好友李公麟多年前为自己画的画像还挂在寺内,寺中的住持顶着外界的压力,将这幅画保存了下来。而苏轼被贬的这些年,颠沛流离,四处漂泊。在金山寺内看到这幅画像时,觉得心中感慨万千,便提笔写下了这首诗。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这里引用了庄子齐物论中的“形故可以如槁木,而心可使如死灰乎?”意思是一个人的外表固然可能像朽木一样苍老,可是他的心真的会如同燃尽的灰一样沉寂吗?而苏轼被人陷害,屡遭贬谪。他的一生就如同没有拴上绳子的小船四处漂泊。他走过乌台诗案,走过深自闭塞,情有有书与之亦不答的日子,洗去了他人生的喧嚣,让他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和远逝的古人。也让他在这条布满荆棘的小道上,放下了自己风光无限的过去,看淡了人生际遇,起落,世事变幻无常。“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的一生被流放到许多的地方,可是这三个地方对他很有意义。黄州是他在乌台诗案后被贬的地方,他在黄州反思和升华,心态变得旷达平和。他也在黄州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而苏轼的爱妾王朝云在惠州久辞人世,所以这使惠州在他心中难以忘却吧。儋州便是苏轼写下这首诗的地方,也是苏轼人生的终点。我们跳脱出这首诗,纵观苏轼的一生。他因为才华而被官场的人诬陷,一生都过得跌宕起伏,颠沛流离。他固然为此感到沉沦过,可是无数次他都在黑暗中找到了自己的光明。最让人难忘的就是他曾在岭南写下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即使在逆境中,他也有着安乐澄明的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bizx.com/cbxw/10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