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概念不同于三国,其时间跨度近百年。如果用一个字来总结就是“乱”,战事尤其多,有三大战役的说法。哪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官渡之战的意义在于胜利者曹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大势。赤壁之战的意义在于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初步格局。夷陵之战的意义在于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最终格局。
汉中之战当然,三国时期绝不止这三场战役,哪些是第四、第五、第六大战役?小编认为,这些战役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试分析。
第四大战役:汉中之战。此战,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去了汉中,扭转了此前对阵曹操屡战屡败的局面,取得了对曹作战的心理胜势。这一点对于追求统一的刘备而言非常关键。
白狼山之战第五大战役:樊城之战。在刘备取汉中的时候,关羽在荆州闹的动静也很大,他包围了驻守樊城的曹仁。曹操派名将于禁前往救援,结果被关羽水淹七军,于禁本人也被俘。吓的曹操险些迁都,被人劝住了。曹操随即派名将徐晃前往救援曹仁,随后自己亲自率兵前往荆州。徐晃击败了关羽,东吴也趁机袭取了关羽的后院。不久,关羽溃败,被东吴所杀,刘备控制的荆州地盘全部落入孙权之手。
辽东燕国第六大战役:襄平之战。公元年,魏国太尉司马懿率四万大军征讨自称燕王的辽东公孙渊。公孙渊当然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很快被消灭,连累辽东官员几乎全部被杀,尸骨筑京观。曹魏完全意义上统一了北方。
当然规模较大的战役还有吴魏石亭之战,曹操征乌桓白狼山之战,曹操征西北韩遂马超的战役,逍遥津战役,至于哪个是第四大战役,哪个是第五大战役,你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
插图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