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
故事
苏轼:分毫不取
东坡居士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苏轼(年1月8日—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东坡居士
功废于贪,
行成于廉。
说到东坡先生,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少年意气能想到“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感慨人生如梦能想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他乡之客能想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不羁,而好美食者必能想到东坡肉和岭南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但说到为官的清廉风骨必有东坡先生在《赤壁赋》中所云:“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苏轼一生从政四十年,执政二十八年,被贬谪流放十二年,颠沛流离,仕途坎坷。无论是为官一方,还是贬谪流放,他都保持着清廉为官、造福百姓的本色。
清廉之人,目中无钱。苏轼便是如此。嘉祐六年(年)十一月,苏轼考中进士之后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判官。苏轼初次踏入仕途,就开始实践其惠民之政。据史料记载,他改革衙前之役,以官府专卖让利于民,坚决免除积欠,兴修水利等。凤翔开元寺的一个僧人为了取悦苏轼,便私下献给苏轼一个炼金秘方,并说此方可使朱砂化为金子,苏轼厉声说“我不好此道”。
东坡居士
廉善、廉能、廉敬
廉政、廉法、廉辩
苏轼主政的地方,皆以民生为先。据《清波别志》记载,苏轼任杭州知府,曾拿出私蓄黄金五十两,在城中开办“病坊”,名“安乐坊”,聘名医为百姓治病看诊,三年治愈数千人。元祐初年,苏轼在京为官,一位朋友送来黄金五两,白银一百五十两,他辞谢不受,在征得友人同意之后,以友人之名捐献给杭州安乐坊。
苏轼一生宦海沉浮,他认识到“廉”是官场立足之根本,作《六事廉为本赋》中强调官员应具备“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六项素能,告诫同僚也告诫自己“功废于贪,行成于廉”。
原标题:《清廉故事
苏轼:分毫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