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像方志赤壁篇:脚盆战鼓
文/柳林中国传统节日里有两个离得最近的节日,那就是春节和元宵节。这两个节日都是在农历正月,民间把初一到十五都认为是年关,湖北人也把元宵节叫“月半”,有“吃完月半粑,各自种庄稼”的说法,元宵节过后年才算过完了。 如果说春节是家人团聚,比较内敛的节日的话,元宵节就是一个外在的节日。除夕一家人吃了年夜饭直到初一晚上都是和家人在一起,直到初二人们的户外活动才开始多了起来,有些商家店铺也开始恢复了营业。舞龙灯、采花轿子等民间表演队伍一茬接一茬地进城,一直闹到元宵节,把节日气氛推向高潮。在我的家乡赤壁,每当龙灯队伍到来时,还会有脚盆鼓簇拥,延绵数十里,那震耳的鼓声让人热血沸腾,十分壮观。脚盆鼓形似脚盆而得名,赤壁脚盆鼓是赤壁市流传达多年的一种民间打击乐器。相传,赤壁脚盆鼓起源于商、周、战国时期的故楚之地,伴随着楚民生产、生活、礼仪习俗的演变和历史变迁,逐步由孕育、产生,走向成熟和发展。它是楚文化不断发展演变的“活化石”,又富含着与赤壁之战相互印证的传奇色彩。脚盆鼓合奏《赤壁之战》
据史料记载,这种脚盆形状的打击乐的特定历史背景便是赤壁之战时,周瑜动员和组织当地百姓助威的战鼓。在其后的演变进化中,尽管它的演奏场合得到了很大扩充,装饰也融入了其它多门类艺术,但其“脚盆”型制却一成不变,以至形成了广泛群众基础和极具地方特色的传承遗风,迄今近年。现在的脚盆鼓只是在庆典和祭祀活动中才出现。特别是赤壁农村的祭祀活动时,会请“歌师”来助兴,别看这种古老而土得掉渣的“歌师”,只要他们拿起竹棍把脚盆鼓点一打,整个人就神奇起来,语出惊人,口口成章,句句压韵。从盘古开天唱到三皇五帝,从古老传说到新时代新思想。也能根据现场,现编现唱,巧妙诙谐,引人入胜。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多元文化的汇合交织,赤壁脚盆鼓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以致活动空间日渐缩小,传统民间艺人的不断老化,造成了这一民间艺术的严重断层,其制作技艺和演奏技巧也日渐沦入后继乏人的艰难困境,加强这一民间器乐艺术的抢救、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