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风惊而射火,或箭重而回舟。
未辨声于黄盖,已先沉于杜侯。
捉唯一名将品名将故事
赤壁之战相比各位君主大大都不会陌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场大火烧尽了曹操南下的野心,也铸成了“三国鼎立”的稳固局面。然而往往被铭记的都是才智多谋的卧龙,临危不乱的都督,以及坐镇帐下的枭雄。真正提出火攻的他,却被深深埋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只留下那句家喻户晓的谚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黄盖
侍奉孙氏黄盖本为南阳太守黄子廉后人,但因家族分离,黄盖祖父迁到零陵居住。时间流逝,身边乡亲都一一离世,黄盖也举步维艰生活艰难。但心中的胆气却不减分毫,虽然贫穷,仍常负薪警戒自己,又自习读书、学兵法。终被任命为郡吏,而后再被考察为孝廉,升任公府。
初平元年(年),孙坚举义兵,势要创出一番天地。渴求为自己的人生带来转变的黄盖立马跟随了他。孙坚南向击败山中草寇,北往击败董卓,黄盖都跟随左右,早年间习得的兵法派上了用场,再加上黄盖为人忠厚勇猛,于是被任命为别部司马,在孙坚身边效犬马之劳。初平二年(年),孙坚战死,但黄盖没有离去,先后追随孙策、孙权,披甲转战南北,冒死攻城略地,也许是为报答孙坚当年知遇之恩,也许是为了心中的执念继续挥洒热血。
安抚山越山越诸部族不愿归服孙吴,或者有贼寇作乱的县份,总是用黄盖为那里的地方行政长官。石城县的官吏,特别难以约束管理,黄盖便任命两个掾史,分别主管各部门。他教导这两个人说:“我这位县令无什么才能,只是凭武功得官,不是做文官而出名。如今贼寇未被平定,我常有军旅任务,把一应公文处理事务全托付你们两位,你们应当监督检查各个部门,纠正揭发他们的错误。你们在本职范围内,办理或应承事情,若有蒙骗奸欺行为,我不管怎样也不加以鞭抽杖击的处罚,你们只是各自尽力尽心,不要给他们带坏了头。”开始两个掾史畏惧黄盖威严,日日尽恭职守,久而久之,这些吏员以为黄盖不看文书,渐渐荒疏了公务。黄盖也不满他们的松懈懒散,不时有所省察,掌握到他们各有不守法的几个事例,于是把县内所有官吏请来,设宴酒肉招待,拿出违法乱纪的事例责问。两名掾史无话可说,都叩头请罪。黄盖说:“以前已告诫过你们,最终不会以鞭、杖来惩罚你们,绝不是骗你们的。”于是杀死这两个人。全县官吏震惊恐悼栗。后来他转任春谷县县长、寻阳县县令。他前后任职过的九个县,全都平安稳定。又升任丹杨都尉,抑豪强济贫弱,使山越诚心归附。
赤壁献策建安十三年(年),北方曹操南下,黄盖跟随周瑜跟曹军于赤壁作战,两军对峙。军情紧急,双方剑拔弩张,黄盖提出火攻战术,并愿孤身一人前往曹营,亲往诈降,周瑜被黄盖之谋略所惊艳,也对其勇武万分敬佩。
「苦肉计」
每被攻击一次,被攻击的部队伤害+10,最多可累计30%每回合结束时重置。
交战之日,黄盖准备了几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赤幔伪装,上插牙旗,在船后系上走舸。黄盖先向曹操投书通报投降,使曹军看见黄盖船只前来而毫无戒备。黄盖遂令燃点柴草,同时发火,火乘风势波及曹军岸上的军营。黄盖在战争途中不幸被流矢所中堕下水中,被救起时,吴军居然认不出是黄盖,将他安置在厕床中。黄盖惟有自己大叫呼叫韩当,韩当发现他时,流着泪地解开他衣服,才得以保留性命。虽然如此,但仍大败曹操,被受任武锋中郎将。
老当益壮赤壁之战后,武陵发生蛮族叛乱,进攻城邑,黄盖被调驻为太守,当时郡中只有五百人,黄盖运用战术,大开城门引蛮兵入城,入了一半时,立即发动攻击,斩杀数百人,并收复所失的城邑,斩杀其领袖,放了投降者。以一季的时间,平定所有的乱事,当地的各部落的头目对他以礼相待。不久,长沙郡的益阳县也受到山贼的侵犯,黄盖再次平定,孙权便升他为偏将军。最后病死于任内,国人都思念他,及至孙权登上帝位,追论他平生功绩,赐予他的儿子黄柄爵位为关内侯。
人物评价陈寿: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韦曜:盖少孤,婴丁凶难,辛苦备尝,然有壮志,虽处贫贱,不自同于凡庸,常以负薪馀间,学书疏,讲兵事。
蔡景历:武夫则猛气纷纭,雄心四据,陆拔山岳,水断虬龙,六钧之弓,左右驰射,万人之剑,短兵交接,攻垒若文鸯,焚舰如黄盖,百战百胜,貔貅为群。
以上就是关于老将黄盖
的全部内容了
大乔也欢迎君主大大随时来稿
投稿方式也非常简单
点击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