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读宋词,就绕不过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只要你练书法,就绕不过他的寒食帖;
即使你不练书法不读宋词,怎么也得吃饭吧,那你一定知道他的东坡肉……
他被誉为最有影响力的中国文人,他的一生时时都有故事。而这部有关苏东坡的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则全面讲述了他的故事。《苏东坡》共6集,分《雪泥鸿爪》《一蓑烟雨》《大江东去》《成竹在胸》《千古遗爱》《南渡北归》,每集30分钟。纪录片以苏轼在黄州四年的生活为重点内容,从文学、艺术、美食、情感等多个维度、多个层面解读苏东坡的生命感悟、精神嬗变和艺术升华过程,第一次全面展现苏东坡的人生历程,探讨苏东坡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第1集雪泥鸿爪第一集主要讲述苏东坡从闻名天下的大文豪到阶下囚的人生转折。苏东坡早年成名天下,仕途前景一片光明。之后由于卷入党争,苏东坡遭遇“乌台诗案”,几乎被判死刑,最终被贬黄州。《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第2集一蓑烟雨第二集主要讲述苏东坡在黄州苦难中的自我超越。苏东坡被贬黄州,生活困苦,精神孤独。面临困境,苏东坡完成了人生的重要转折,从苏轼变为苏东坡。《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第3集大江东去第三集主要讲述苏东坡完成人生蜕变过程中所带来的文学成就。苏东坡在黄州达到了他文学创作的高峰,创作了赤壁“一词二赋”等众多流传千古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第4集成竹在胸第四集主要讲述了苏东坡在书法绘画等艺术上的成就以及离别黄州的人生阶段。苏东坡是书法史中宋四家之首,创作了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并且他引领了宋代“文人画”运动。苏东坡离开黄州与王安石的见面体现了苏东坡的思想蜕变和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品格。第5集千古遗爱第五集主要讲述苏东坡以民为本的为政理念和成就。苏东坡在完成精神嬗变和思想转折之后,他的以民为本的为政理念渐渐成熟,并且取得很大的成就。第6集南渡北归第六集主要讲述了苏东坡晚年从朝中高官到一路被贬,最后在北归的途中逝世的人生阶段。
苏东坡贬谪海南儋州,成为北宋被贬最远的官员,晚年生活困境重重,但他仍然平和乐观地对待生活,以超脱的胸怀对待苦难,成为后来文人士大夫的典范。
《东坡八首》(其一)苏轼自昔有微泉,来从远岭背。穿城过聚落,流恶壮蓬艾。去为柯氏陂,十亩鱼虾会。岁旱泉亦竭,枯萍黏破块。昨夜南山云,雨到一犁外。泫然寻故渎,知我理荒荟。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面对仕途上及生活上的种种不如意,苏轼从原来名动朝野的天仙才子变成了现在躬耕东坡的乡村农夫。
与苏东坡有关的成语 01、雪泥鸿爪苏轼在任凤翔府判官时,写下了《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雪泥鸿爪”因此成为众所周知的一个成语,指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和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02、河东狮吼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朋友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因此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东坡先生无一钱,十年家火烧凡铅。黄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鬓无由玄。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谁似濮阳公子贤,饮酒食肉自得仙。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门前罢亚十顷田,清溪绕屋花连天。溪堂醉卧呼不醒,落花如雪春风颠。我游兰溪访清泉,已办布袜青行缠。稽山不是无贺老,我自兴尽回酒船。恨君不识颜平原,恨我不识元鲁山。铜驼陌上会相见,握手一笑三千年。03、胸有成竹文同,字与可,是北宋画墨竹的名家,也是大诗人苏轼的至友,二人交情颇深。苏轼也喜欢画墨竹,曾向文同求教。文同在指点苏轼画竹时说:“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苏轼对此说深以为然。宋人晁补之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就是“成竹在胸”或“胸有成竹”这一成语的出处。此后,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有通盘的成熟考虑。04、出人头地北宋嘉祐二年(公元年),苏轼在全国选拔进士的会考中,以《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获得了欧阳修等主考官的高度赞赏。欧阳修见卷子独占鳌头,便想评为第一,点为状元,又怕卷子是自己的得意门生曾巩所作,评为第一,点为状元,有瓜田李下之嫌,就判为第二名。等开了卷,才知是苏轼的试卷,很是后悔。在礼部举行的口试复试中,苏轼以《春秋对义》获得第一名。后来欧阳修在读苏东坡的感谢信时对老友梅尧臣说:“此人是当今奇才,我应当回避,放他出人头地。请大家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没有人会再说起我来!”欧阳修这一句话,苏轼之名顷刻传遍全国,“出人头地”这一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后以“出人头地”比喻超出一般人,高人一筹。05、明日黄花出自苏轼在重阳节所写的一首诗和一首词。他在《九日(按即重阳)次韵王巩》诗中写道:“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又在《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中写道:“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后人从这个名句引申一步,以“明日黄花”比喻种种过时的人或事物。《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06、沧海一粟苏轼《前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沧海一粟”由此而得。07、安步当车《苏、沈良方》中记载:苏轼在杭州时,用自己的俸禄建了病坊,三年里治疗了近千人。由于他是个大书法家,有些人假装生病,求他开药方来获取他的字。苏轼也不拒绝。一次开了一个药方:“主要有四味药:一日无事以当贵;二日早寝以当富;三日安步以当车;四日晚食以当肉。”08、夜雨对床唐代韦应物有“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苏轼读后感触良深,与苏辙约定“夜雨对床”,但一直未实现。“夜雨对床”便流传下来,本不单指兄弟之间,经此也成了兄弟之事。09、取之不尽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有“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后来,有人把“无禁”改为“不尽”。10、坚韧不拔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坚忍不拔”这个成语由此得出。最后,来吟诵我们最爱的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