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养词》的语言,表现出灵活多样的特征,而吸收借鉴宋词语言的表达技巧正是这一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云养词》对宋词语言的借鉴整体上表现为雅俗兼容的语言特点,具体表现为对宋词词句的化用与模仿。
雅俗兼容的语言特点
宋词经历了雅——俗——雅的发展过程,最终呈现出雅俗兼容的创作特点。“雅者,指内容雅正或高雅,语言典丽含蓄,长于比兴等等,反之则为俗。”《贾谊新书道术》云:“辞令就得谓之雅,反雅为陋。”这里的“雅”是文明、高尚之意。因此,诗词的“雅”,在语言运用方面主要表现为匠心独具、意内言外的特点。
所谓“俗”,李昌集先生认为构成俗词的三个标准乃是:“1、把秦楼楚馆如实地引入词作,多把妓女作为词的主角,词中充溢着一股市井气息;2、不着比兴之意,将男女心境真切、直率地表露;3、运用世俗的语言词汇。”
赵义山先生在《论宋金俗词及其对元散曲的影响》中认为,“俗”主要是“题材内容和语言风格的自然通俗”。因此,“俗”在语言运用方面的主要特点是浅近直白,通俗自然。宋词在“雅”与“俗”的发展变化中,最终呈现出俗处能雅,柔而不媚的雅俗结合之特点。在语言上,以口语方言入词的同时,又融入典故、营造意境,或多或少地呈现出文人的文雅之气,以李清照和辛弃疾最为典型。《云养词》在语言运用上呈现出的雅俗兼容的特征,或多或少是受宋词影响的结果。
《云养词》之俗,在于运用口语和宋词方言入词的特点进行创作。就《云养词》的整体风格而言,所描写内容均为世俗生活,语言表达多用口语入词,如“经过了,花期上已,又过了,清明寒食”、“六街三市”、“终不惯”、“同见不”等等。除了这些极富口语化的语言之外,金允植对宋词语言的借鉴最为明显的地方就是其词中出现了都是中国古代民间常用的俚俗之语,如“蓦地”“恼杀”“无赖”等。
其中‘‘杀”(又作“煞”)一词,是中国南方方言,在辛弃疾的词中运用比较频繁。有“笑杀”“愁杀”“香杀”“看杀”等词,还有“勾引诗来恼杀翁”、“恼杀晨猿夜鹤”之句。金允植在这里用到“恼杀倚楼人”,显然是直接或间接受到宋词以口语方言入词之语言特征的影响。而“笑无赖逐源渔子”中的“无赖”一词,也疑为受辛词影响。
辛弃疾之《清平乐村居》中用“无赖”一词来描写小儿的天真无邪,在《浣溪沙》中又写:“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金允植笔下的“无赖”所展现出来的活泼悠闲的生活情趣与辛弃疾笔下的“无赖”呈现相同的效果。金允植的词,正是因为借鉴了宋词口语方言入词的特点,才表现出了活泼自然的特征。
《云养词》之雅,在于融入典故,营造意境,富于文人之文雅之气。《云养词》中,二十首词共用典故二十多处,事典语典兼备。在用典手法上,表现出高超的技巧。达到了李清照之“不知典者读来自顺畅,而知典者意会更深”的艺术水平。车柱环认为,《云养词》用典虽多,却无晦涩难懂之感。
如“余音袅袅客愁新”一句,是化用苏轼的《前赤壁赋》中的典故。其句为“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若不熟悉此典故,我们也很容易获知作者此时的心境愁绪,而若结合典故中所表达的情感,联系赵云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和苏拭作此语时的经历心境,则更能意会作者之绵绵愁绪。
再如《水调歌头锄菜》一词,语言直白质朴,展现了其怡然自乐的农间生活。而在这平白的语言中,作者几乎句句有典。若不仔细深究典故,亦可知作者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而结合人物典故,就易得作者之人生志趣与人生追求。另外,在咏牡丹和芍药时,则是通过典故来营造高洁典雅的意境,使整首词在自然的笔调下,表现出猜新典雅之态。
总之,《云养词》之语言,通俗自然而又内涵丰富,既富于委婉含蓄、意在言外的想象,又兼备平易浅近之通俗。
对宋词语言的化用与模仿
《云养词》中,有很多词句是化用宋词著名词句或诗句而来。如《声声慢夜坐》这首词在语言上主要是模仿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而作。
工于炼字是李清照词的一大特色。李清照在《声声慢寻寻觅觅》这首词中,开篇运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层层递进,情感层层深化,這染出词人悲凉凄惨的心境。金允植在《夜坐》这首词中模仿李清照的用语,运用“悠悠惚偬,杳杳冥冥,寥寥寂寂历历”七组叠字来描述一种苦闷忧郁之感。这七组叠字,采用的都是
佛家用语,渲染了一种苦海无边的心境。不过,这七组叠字的使用,仿佛是着意模仿而为之,少了李清照语所呈现内在关系和意境。另外,最后一句“这苦海,没一个能渡觉筏”也应是模仿易安词“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而作。口语方言入词,是李清照词在语言方面呈现出清新风格的主要原因,指示代词“这”直接承接上文描述的种种黯然销魂之景象,直指“一个愁”字。金允植这首词也是如此,在描述了“幻境、沧桑劫、蚁穴”等等一系列的无常的幽情苦绪之后,用“这苦海”更深刻地表达出作者的苦闷与悲叹。整首词,对李清照语言的模仿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形式上,而对于李清照的语言风格和炼字技巧,仿佛未作深入探究。
另外,《云养词》中有不少词句出自宋代著名词人笔下。如“瘴雨蛮烟经岁岁”中的“瘴雨蛮烟”,出自辛弃疾《满江红》词:“瘴雨蛮烟,十年梦,尊前休说”;“莫效楚囚相对饮”与周敦儒的《沙塞子大悲再作》中的“莫作楚囚相对泣”之用典手法一致;《沁园春望汉拿山》的词结语“知何日,办青鞋布袜,长啸登颠”应是模仿张元干的“争知我,办青鞋布袜,雁荡天台”(张元干《沁园春》)而成。
而“见人还似羞”《长相思夏初见月》也与张元干的“见人还似羞妒”(《念奴娇蕊香深处》)语句一致;苏轼有“人生底事,来往如梭”(《满庭芳》)的名句,金允植有《醉太平候轮船》中以轮船为寄托对象,写到的“樯岛底事流连”之句;而“自笑广文贫”之典故的运用也极有可能是受苏轼的诗句“先生依旧广文贫”(《过密州次韵赵明叔乔禹功》)的影响。除此之外,金允植词中出现的“汀兰岸芷”“飘然一棹”“人百代,如晨隔”“搔白首”等词句,在宋词名家笔下中均有出现,虽不能考证这些完全是化用宋词词句而作,但由此可以推断金允植的词创作是直接或间接受到了宋词的影响。
结语
金允植作为朝鲜朝后期著名的汉文学家,词作数量虽然不多,但从其词的内容和词的创作技巧上來看,金允植对于词这种文学体裁还是非常熟悉的。从内容上看,《云养词》涵盖了对人生境遇的悲叹以及对人生价值探讨的内容,这是文人自我意识的一种强烈表现。从其词作的艺术特点来讲,金允植深谙诗词创作技巧,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创作水平。虽然他的词有“不解声律”的现象,但这是朝鲜朝后期词坛的一个普遍现象,并不影响其词文学的艺术水准。
《云养词》在内容和创作技巧上表现出来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金允植本人直接或间接对宋词尤其是宋代著名词人的接受。这种接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宋词内容题材方面的借鉴。宋词常见的内容题材,在金允植所作的二十首词中均有体现,且每一种类型所涵盖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倾向都基本一致。其二则是对宋词表达技巧的借鉴。金允植在词的审美理想方面表现出与苏轼等人相一致的儒释道融合的审美理想,在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上,则表现出类似周邦彦、姜夔、李清照等人的词文学创作特点。
虽然我们并不能断言金允植在创作过程中,一定读到过柳永、周邦彦、姜夔、张元干等词人的作品,但结合金允植在中国生活的经历以及朝鲜半岛上词文学的传播状况,我们可以推断金允植在创作《云养词》的过程中,应该直接或间接受到了这些词人的影响。而金允植在他的诗中,几次涉及到苏轼,因此苏轼对他的创作产生影响,这一点完全可以确定。而从其对李清照语言的模仿上以及车柱环先生的整理中,也基本上可以确定李清照对《云养词》的创作也是有影响的。不过,金允植在对宋词的借鉴过程中,也表现出朝鲜词坛与中国词坛相比更偏于世俗化的创作特点。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