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赤壁新闻
赤壁特产
赤壁天气
赤壁房产
赤壁旅游
赤壁招聘

三国志甘宁传叙述顺序问题小考

《三国志》(包括陈寿本志及裴松之注引)是研究三国历史的最权威史料,总体而言,其可信度较高,但也时而存在逻辑无法自洽之处。

《甘宁传》的叙述顺序就是一个突出问题。最近因撰写新书,涉及曹操与孙权的交战史,就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

《甘宁传》位于《三国志》卷五十五、《吴书》卷十,该卷是程普、黄盖、韩当等十二位东吴武将的合传,因陈寿评语中有:“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此十二人常被称为“江表十二虎臣”,甘宁排在第八位。

《甘宁传》中有如下记载,蓝色为裴注部分,为方便后面说明,暂时给段落做上标记:

①后从攻皖,为升城督。宁手持练,身缘城,为吏士先,卒破获朱光。计功,吕蒙为最。宁次之,拜折冲将军。②后曹公出濡须,宁为前部督,受敕出斫敌前营。权特赐米酒众殽,宁乃料赐手下百馀人食。食毕,宁先以银碗酌酒,自饮两碗,乃酌与其都督。都督伏,不肯时持。宁引白削置膝上,呵谓之曰:卿见知於至尊,孰与甘宁?甘宁尚不惜死,卿何以独惜死乎?都督见宁色厉,即起拜持酒,通酌兵各一银碗。至二更时,衔枚出斫敌。敌惊动,遂退。宁益贵重,增兵二千人。③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建安二十年,从攻合肥,会疫疾,军旅皆已引出,唯车下虎士千馀人,并吕蒙、蒋钦、凌统及宁,从权逍遥津北。张辽觇望知之,即将步骑奄至。宁引弓射敌,与统等死战。宁厉声问鼓吹何以不作,壮气毅然,权尤嘉之。

其中段②的记载,就是著名的“甘宁百骑劫曹营”,因为在《三国演义》上也有精彩的描写,相信读者并不陌生。但是这场战事发生在哪一年,文中并没有明确,只提到交战地点是濡须。

乍看去,推断“甘宁百骑劫曹营”时间并不难。因为紧接着的段③就是建安二十年()的合肥之战,也即著名的“张辽威震逍遥津”之战。由段③的明确纪年可知,“甘宁百骑劫曹营”早于建安二十年。而在建安二十年之前,曹操与孙权只有一次濡须之战,时间是建安十八年()正月。孙权驾船探营、曹操赞“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手书“春水方生,公宜速退”都发生在这一次的濡须之战。此次战事持续月余,战况激烈,最终以曹操退却为终,似乎都与段②记载吻合。这样看来,“甘宁百骑劫曹营”发生在建安十八年的濡须之战应该是合理的,许多文章中也的确是这么写的。

但这样推论忽略了另一个情况,就是段①发生的时间。

段①记载的是孙权攻打皖城的战争,此战中甘宁、吕蒙被提拔为前锋,率先登城,并擒获敌将朱光。这场战事在《吴主传》《吕蒙传》均有记载,而且纪年明确在建安十九年()闰月。

综上所述,《甘宁传》上述三段的纪年就是:

段①:建安十九年(),皖城之战,甘宁破城

段②:建安十八年(),濡须之战,甘宁劫营

段③:建安二十年(),合肥之战,甘宁护主

看到问题了吧,史书的传记一般都是按照时间顺序叙事的,但这三段的顺序显然乱套了。

问题出在哪儿?

段①和段③的纪年因为有其他传记佐证,出错的可能性不大,问题就出在段②,即“甘宁百骑劫曹营”的时间,我们刚才是通过段③来倒推,看来,这个方法有问题。

翻查历史可知,曹操与孙权发生过两次濡须之战,除了上述建安十八年那次,在建安二十二年()还有一次。这一次战役在《武帝纪》《吴主传》《吕蒙传》均有记载,双方同样对峙月余,最终也是以曹操的退却告终。这次濡须之战,吕蒙在濡须坞置强弩一度击退曹军,而曹操军中出现疫疾,豫州刺史司马朗因为士兵治疗而染病去世,疫病也是曹军退兵的原因。

所以,“甘宁百骑劫曹营”会不会是发生在这次濡须之战?

我们回看段②的裴注部分,会发现孙权的一句话:“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这句话成为我们的一个突破口。孙权将甘宁与曹操大将张辽相比较,说明此前张辽也曾像甘宁这样立下不世之功,这显然就是合肥之战。也就是说,“甘宁百骑劫曹营”是在“张辽威震逍遥津”之后,才合理的。

如此一来,“甘宁百骑劫曹营”发生在第二次濡须之战就说得通了。因为第二次濡须之战发生在合肥之战两年后,曹操发动这次战争也是为了报复上一次孙权对合肥的入侵。

因此,笔者的结论是,《三国志·甘宁传》的段落顺序出了问题,段②应该与段③对调位置,修正后即:

段①:建安十九年(),皖城之战,甘宁破城

段③:建安二十年(),合肥之战,甘宁护主

段②:建安二十二年(),第二次濡须之战,甘宁劫营

重新调整顺序的原文为:

①后从攻皖,为升城督。宁手持练,身缘城,为吏士先,卒破获朱光。计功,吕蒙为最。宁次之,拜折冲将军。③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建安二十年,从攻合肥,会疫疾,军旅皆已引出,唯车下虎士千馀人,并吕蒙、蒋钦、凌统及宁,从权逍遥津北。张辽觇望知之,即将步骑奄至。宁引弓射敌,与统等死战。宁厉声问鼓吹何以不作,壮气毅然,权尤嘉之。

②后曹公出濡须,宁为前部督,受敕出斫敌前营。权特赐米酒众殽,宁乃料赐手下百馀人食。食毕,宁先以银碗酌酒,自饮两碗,乃酌与其都督。都督伏,不肯时持。宁引白削置膝上,呵谓之曰:卿见知於至尊,孰与甘宁?甘宁尚不惜死,卿何以独惜死乎?都督见宁色厉,即起拜持酒,通酌兵各一银碗。至二更时,衔枚出斫敌。敌惊动,遂退。宁益贵重,增兵二千人。

这样是不是看上去就顺多了?

《三国志·甘宁传》出现这样的顺序问题,可能是作者将两次濡须之战的时间搞混淆,也可能是传抄时的讹误。

查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未载“甘宁百骑劫曹营”之事。可能司马光也对这则事件的纪年有疑问,所以索性没有将它写进去。

另,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将“甘宁百骑劫曹营”放在“张辽威震逍遥津”之后,即第二次濡须之战。《三国演义》虽是小说,但这一处理是合理的,可补史料之误。

附:

笔者整理的,如有阙误,还望批评指教。

第一次匡琦之战

建安五年()见《陈登传·先贤行状》曹军统帅:陈登孙军统帅:不详背景:孙策据有江东,曹操以陈登为伏波将军,镇守广陵。过程:陈登突出城门,大破敌将周章,斩虏万数。第二次匡琦之战

建安五年()见《陈登传·先贤行状》《陈矫传》曹军统帅:陈登孙军统帅:孙权背景:第一次失败后,孙军卷土重来过程:陈登派功曹陈矫向曹操求救,同时去城十里做军营,放火为疑,孙军大溃,陈登追击,斩首万级。结果:曹操调陈登为东城(一说东郡)太守。不久孙策在丹徒遇袭身死。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冬()见《武帝纪》《先主传》《吴主传》《周瑜传》《鲁肃传》《吕蒙传》《诸葛亮传》《黄盖传》《程普传》《甘宁传》等曹军统帅:曹操孙军统帅:周瑜;刘军统帅:刘备背景:曹操南下,刘琮纳降,刘备败于当阳,遣诸葛亮求助于孙权。曹操兵屯乌林,向孙权下书“会猎于吴”。孙权采纳周瑜、鲁肃之议,与刘备联合,举兵抗曹。过程: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率水师三万,与曹操战于赤壁。黄盖以诈降之策,火烧曹军水师,刘备亦于陆路发起进攻。曹军感染疫病,死伤大半,曹操烧余船,引军从华容道自退。结果:曹操还邺,留曹仁、徐晃、乐进守荆州,以文聘为江夏太守。周瑜与刘备追至南郡。第一次合肥之战

建安十三年冬()见《武帝纪》《吴主传》《蒋济传》曹军统帅:不详孙军统帅:孙权背景:赤壁之战后,孙权在东线发起策应。孙权亲率军围攻合肥,使张昭攻当涂,张昭不利,孙权久攻不下。曹操遣将张喜率千余骑兵救合肥,援兵未至,扬州别驾蒋济伪称援军已至,令孙权俘虏信使,孙权烧阵而退。南郡之战

建安十四年()见《吴主传》《周瑜传》《甘宁传》《曹仁传》《李通传》等曹军统帅:曹仁孙军统帅:周瑜;刘军统帅:刘备背景:赤壁之战胜利后,曹操北还,留曹仁等守南郡。周瑜趁势进攻。过程:周瑜与程普进南郡,与曹仁隔江相望,未交战,周瑜遣甘宁据夷陵,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留凌统守寨,亲自去解甘宁之围,渡北岸,与曹仁会战。两军相持一年,所杀伤甚重,周瑜流矢中右肋。刘备遣张飞率千人随周瑜围城,并向周瑜索取两千余人从夏水拦截曹仁后方,截断其粮道。曹仁腹背受敌,放弃江陵而走。刘备使关羽绝北道,汝南太守李通率众击之,救出曹仁,李通于途中病死。结果:孙权以周瑜为南郡太守,屯江陵,程普为江夏太守,屯沙羡,吕范为彭泽太守,吕蒙为寻阳令。孙权分南郡南岸之地给刘备,刘备驻军油江口,改名公安,后逐渐占有荆南四郡。

逢龙、夹石之战

建安十四年()见《臧霸传》、陆机《辨亡论》曹军统帅:臧霸孙军统帅:韩当背景:陈兰、梅成割据灊、六两县叛乱,曹操遣张辽、张郃、牛盖讨陈兰,于禁、臧霸讨梅成。孙权欲救陈兰。过程:臧霸别遣军至皖,阻止孙权救援陈兰,与韩当相遇。臧霸与韩当战于逢龙、夹石,破韩当,还屯舒。孙权遣数万人乘船屯舒口,分兵救陈兰,闻霸军在舒,遁还。臧霸夜追之,孙权军赴水者甚众。另据陆机《辨亡论》:“蓬笼之战,孑轮不反”,认为逢龙、夹石之战是臧霸军被吴军击败。结果:张辽斩陈兰、梅成,平定庐江叛乱。

第一次濡须之战

建安十八年()正月见《武帝纪》《吴主传》《吕蒙传》《董袭传》等曹军统帅:曹操孙军统帅:孙权背景:曹操于建安十四年二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十六年,曹操西征马超、韩遂得胜,获得“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特权,并增益魏郡,令阮瑀作书孙权,劝其“内取子布,外击刘备”;孙权徙治所至秣陵,改名建业,从吕蒙之策筑濡须坞以备曹操。过程:曹操自建安十七年十月征孙权,孙权向刘备求救,刘备趁机斩杀刘璋白水督杨怀,侵占涪城。十八年正月,曹操进军濡须口,攻破权江西营,获权都督公孙阳。孙权以水军围曹操油船,得三千人,没溺者数千人。孙权数次挑战,曹操不战。孙权亲自乘大船探营。曹操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与曹操相拒月余,孙权为曹操寄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退军。此战董袭溺亡。荀彧至谯县劳军,为曹操留在军中,死于寿春。结果:曹操返邺,为魏公。曹操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征令内移。民转相惊,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户十余万皆东渡江,江西遂虚,合肥以南惟有皖城。

皖城之战

建安十九年()闰月见《武帝纪》《孙权传》《吕蒙传》《甘宁传》曹军统帅:朱光孙军统帅:孙权背景:曹操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又令间人招诱鄱阳贼帅,使作内应。过程:五月,孙权亲征皖城,四面并攻,以甘宁为升城督,吕蒙为后继,闰月破城,获庐江太守朱光及参军董和,男女数万口。张辽援兵至夹石而退。结果:孙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甘宁为折冲将军。

曹操南征(未交战)

建安十九年()七月见《武帝纪》《贾逵传》《张辽传》曹军统帅:曹操孙军统帅:不详背景:皖城失守,曹操欲南征,时大雨,主簿贾逵、参军傅干劝谏,曹操不听。过程:曹操令曹植守邺城,作《诫子植书》,曹植作《东征赋》。十月,曹操至合肥,无功而返(似未发生战争)。曹操使张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

第二次合肥之战

建安二十年()八月见《武帝纪》《吴主传》《张辽传》《甘宁传》《陈武传》《潘璋传》等曹军统帅:张辽孙军统帅:孙权背景:曹操西征张鲁,让护军薛悌给张辽送来密信。孙权与刘备以湘水为界分割荆州。过程:孙权以十万之众围合肥。张辽拆开曹操密信,与李典、乐进议定,亲率八百敢死之士突出城外,宋谦、徐盛披靡败走,陈武战死,潘璋手杀两名逃兵才止住溃败。孙权围城十余日不可破,准备撤军。张辽在逍遥津北袭击孙权,甘宁、吕蒙、凌统等以死护卫孙权,孙权马跃津桥得脱。凌统重伤,得卓氏良药方得生。结果:曹操表张辽为征东将军。孙权拜凌统为偏将军,倍给其兵。孙权拜潘璋为偏将军,领百校。孙权厚葬陈武,令武爱妾殉葬,赐予复客二百家。

第二次濡须之战

建安二十二年()二月见《武帝纪》《吴主传》《甘宁传》《吕蒙传》等曹军统帅:曹操

孙军统帅:孙权

背景:曹操平定汉中,进位魏王。陈琳为曹操作《檄吴将校部曲文》,招揽江东世家大族。过程:曹操自建安二十一年十月出兵,留曹植守邺城,携妻卞氏、子曹丕、孙曹叡及东乡公主一同出征。十一月至谯。二十二年正月,军居巢,疫病流行,兖州刺史司马朗在探视士兵时感染疫病,不治身亡。二月,进军屯江西郝谿,出濡须,号称四十万大军。孙权率七万之众迎击,使甘宁领三千人为前部督,甘宁选手下健儿百余人劫曹营。孙权在濡须口筑城据守,以吕蒙为督,置强弩万张于濡须坞。曹操前锋屯驻未就即被吕蒙攻破。三月,曹操引军还,留夏侯惇、曹仁、张辽等屯居巢。结果:孙权拜吕蒙左护军、虎威将军,是年鲁肃死,以吕蒙代鲁肃屯陆口。孙权令都尉徐详诣曹操请降,公报使修好,誓重结婚。十月,曹操以曹丕为魏太子。

成长

作家、编剧、书评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现为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影视艺术学会会员、稲诚及所城市书店合伙人。

已出版作品《列族的纷争:三国豪门世家的政治博弈》《群雄逐鹿:彩绘三国演义》,制作音频课程《少年中国史》。

即将出版《乱世来鸿:书信里的三国往事》《这样好读的历史:三国争霸》《重返三国现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bizx.com/cbfc/135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