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成长,青岛的家长都 )
A.考古发现
B.上古的神话传说
C.文献资料
D.网络小说
2.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进行“世纪之握”(如图)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先生致辞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
A.两岸人民都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B.炎帝和黄帝联合战胜了蚩尤
C.炎、黄二部族的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3.“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那么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民主精神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私有制
D.等级制
4.如图中所示彩陶的用途最有可能是( )
A.洗涮用具
B.储存子
C.汲水
D.制酒
5.导游给外国朋友介绍夏商周历史,他将夏桀、商纣王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其标准应该是( )
A.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B.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6.公元纪年是世界通用的纪年方法.公元前年,东周建立.它是( )
A.公元7世纪70年代
B.公元8世纪70年代
C.公元前7世纪70年代
D.公元前8世纪70年代
7.《荀子》载: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立七十一国”相关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8.学习历史应注重时空概念.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分别填的是( )
A.西周、春秋
B.西周、战国
C.春秋、战国
D.西周、东周
9.与成语典故“卧薪尝胆”相关的是( )
A.齐国与周之争
B.晋国与楚国之争
C.秦国与六国之争
D.越国与吴国之争
10.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逐渐趋于统一
D.适者生存
11.“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年视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出土于殷墟的如图文物是(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大盂铜鼎
D.战国宴乐铜壶
12.战国时期,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得益于( )
A.都江堰的兴修
B.土地肥沃
C.人民勤劳勇敢
D.地理位置优越
13.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14.下列宗教,与谚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密切相关的是( )
A.佛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摩尼教
1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并且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是( )
A.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B.长城
C.秦始皇陵兵马俑
D.都江堰
16.寻访“三国周郎赤壁”古迹应到( )
A.湖北省
B.湖南省
C.河北省
D.河南省
17.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等
C.南方战乱少,社会较稳定
D.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18.“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该诗句主要反映了( )
A.南朝统治者大宣扬道教
B.南朝统治者大力宣扬佛教
C.南方气候湿润,雨水较多
D.南朝统治者剥削人民群众
19.要了解北方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应查阅的古代书籍是( )
A.《伤寒杂病论》
B.《九章算术》
C.《齐民要术》
D.《水经注》
20.他是一位画家,作品以人物画最为突出,主张画人物要“以形写神”.他是
A.贾思勰
B.郦道元
C.王羲之
D.顾恺之
二.辨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和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1.例题:生活在70万年前的北京人,已经会使用钻木取火了.错误:北京人会使用钻木取火.理由:北京人使用的是天然火;会使用钻木取火的是山顶洞人.
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
错误:
理由: .
22.李明要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他到学校图书馆查阅了如图史书.
错误: ;
理由: .
23.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时期.
错误:
理由: .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第24小题10分,第25小题10分,共20分.)
24.阅读下列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而亡……”
(1)据材料一,指出“卫鞅”说服秦孝公所引用的两个成功历史人物。
材料二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一百多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表1)
秦军
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失败
58次
3次
4次
(2)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改革?
(4)从以上变法或改革的历史作用中,你能得到了什么共同启示?
2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1人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
材料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届执行局会议9月29日正式批准设立“孔子教育奖”,奖励在教育、文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各国政要和专家。
(2)材料二中出现的“孔子教育奖”,是弘扬孔子在打破教育不均衡上的杰出贡献。指出孔子体现“均衡教育”的教育举措。
年春季开始,泉州学生又多了一样“功课”﹣﹣﹣﹣到文庙拜孔子、领红蛋。﹣﹣新浪网
材料三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请你参与泉州某学校举行的如下活动:
(3)请用史实说明泉州学生到(图2)“文庙”“拜孔子、领红蛋”的理由。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小题10分,第27小题12分,共22分.)
26.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话说秦皇汉武”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如图李斯天下藏有《诗》《书》等诸子百家著作者,命令朝廷官吏全部焚烧,有谈论或学习《诗》《书》者,杀;以古非今者,灭其全族。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1人物提出的主张。
“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2)董仲舒的这段话与后来汉朝行的哪一项国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这项国策的实行对“孔子之术”的影响。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沁园春?雪》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皇汉武”并称的主要原因。
27.某历史爱好者开展对“丝绸之路”的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1)据图,指出“凿空”的含义。
表2:“丝绸之路”开辟后的中西交流
表2:“丝绸之路”开辟后的中西交流
史实
从中国输入西方的物品和技术
从外国传入中国的物品和文化
丝绸、丝织品、
凿井、冶铁和造纸技术
中亚葡萄等农作物、
印度的佛教
结论
(2)据表2的史实,推理得出的结论:
现你参加了一个旅行团重走丝绸之路,重温汉代的辉煌与繁荣,沿途经历令你惊叹不
(3)以上(图1、2、3)是你在旅途中经过的三景点,给你留下最深印象是的哪一景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泉州网经中央批准同意,文化部与福建省人民政联合主办的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每两年一届,永久落户泉州市。年11月8日起,“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将和“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一起拉开帷幕。
(4)为参与提升泉州文化影响力和城市形象的活动,请你为泉州成功举办“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设计一幅宣传标语。
七上历史期末练习(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C3.A4.C5.B
6.D7.C8.D9.D10.C
11.B12.A13.A14.C15.C
16.A17.B18.B19.C20.D
二.辨析题
21.
错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
理由: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住干栏式房屋的是河姆渡居民 .
22.
错误: 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查阅如图《史记》 ;
理由: 图中史书是《史记》,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赤壁之战发生于东汉末年 .
23.
错误: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时期
理由: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的政权分立和民族汇聚时期;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时期是秦汉时期 .
三.材料分析题
24.
(1)历史人物:商汤、周武王.
(2)作用:商鞅变法后,秦国军队战斗力大大增强.
(3)历史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4)启示:改革是强国之路.
25.
(1)核心思想:仁、礼.
(2)教育思想:创办私学,提倡“有教无类”.
(3)理由:孔子创办私学,提倡“有教无类”,提出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对中国以后的教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四.综合题
26、
(1)主张:梵书坑儒.
(2)国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使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封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并延续了两千多年.
(3)主要原因:
①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
②都采用创新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
③这些制度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到推动作用.
27.
(1)含义:通西域(或张骞出使西域).
(2)结论: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3)景点:楼兰故地、或火焰山、或玉门关遗址;理由:楼兰故地:楼兰是汉代西域的一个小王国,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火焰山:火焰山呈紫红色,山上寸草不生,在烈日照射下,山上红光闪耀,犹如熊熊烈火,极为壮观.玉门关遗址:玉门关是汉代建立的重要关口,是丝绸之路北道的关隘.
(4)宣传标语:支持泉州举办“第二届海丝艺术节”,重振泉州港雄风.
七上期末历史练习题(二)
一、选择题
1.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为研究人类起源提供了可靠的证据。下列工具可能发现于北京人遗址的是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骨耜
D.铁制农具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下列先民生活遗址中能够提供佐证的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3.河姆渡人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式样是
4.我们知道“神农尝百草”、“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主要是依据
A.推理
B.考古
C.想象
D.传说
5.传说四五千年前,在我国黄河流域曾经发生过一场大战,从此,华夏族就逐渐地形成。这场大战是( )
A.涿鹿之战
B.牧野大战
C.马陵之战
D.桂陵之战
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墨于
C.荀子
D.孙膑
7.下图是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请问,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巨鼎是()
A.司母戊鼎
B.青铜立人
C.青铜树
D.四羊方尊
8.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都进行迁都
B.都推行了汉化政策
C.都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
9.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素有“华夏民族的故乡”之称。暑假将至,小明计划到河南省旅游,他不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10.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商朝、秦朝、三国
B.秦朝、商朝、三国
C.商朝、三国、秦朝
D.三国、秦朝、商朝
11.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秦国是通过商鞅变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A.奖励耕战
B.承认土地私有
C.废除旧贵族特权
D.建立县制
12.近几年,历史题材的电影层出不穷。其中,《鸿门宴》这部电影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春秋争霸
B.战国争雄
C.秦王扫六合
D.楚汉之争
13.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系()
A.秦统一六国
B.楚汉之争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4.中国有许多成语、典故、习俗源自于古代历史的人物或事件。下列组合符合史实的是()
A.四面楚歌——楚汉之争
B.三顾茅庐——刘邦
C.端午节吃粽子——诸葛亮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
15.下列各项与汉武帝无关的是()
A.平定七国之乱
B.大规模治理黄河
C.颁布推恩令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6.“昭君出塞”的故事发生在:
A.西汉元帝时
B.东汉明帝时
C.西汉文帝时
D.西汉武帝时
1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是()
A.窦宪、窦固
B.卫青、霍去病
C.窦固、霍去病
D.窦宪、卫青
18.年5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接受了中亚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代表土方赠送的一匹汗血马。如果沿丝绸之路送汗血马来当年西汉的都城,应走的路线是
A.西域——玉门关——河西走廊——长安
B.西域——河西走廊——阳关——洛阳
C.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西域
D.河西走廊——西域——阳关——长安
19.下列科学家与成就的搭配,正确的是
①华佗——麻沸散②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③张衡——地动仪④祖冲之——《九章算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一次战役是()
A.牧野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21.中国古代历史中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历史特征,下面反映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历史时期主要特征的是
A.社会大变革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危机
非选择题
22.仔细观察两幅图片,并回答问题(14★)
请回答:
⑴、图一与图二相比有何主要变化?请说明原因。(5★)
⑵、这一变化有何意义?(3★)
⑶、从图一中看出,秦朝为管辖各个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2★)
⑷、从图一中可以看到秦长城,当时,秦朝修建长城的目的什么?
⑸、图一天下统一的局面是怎样实现的?(2★)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
材料三(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1)材料一图片中“立木取信”和“舌战守旧群臣”的人是谁?(2分)他主持进行了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法,是在哪国进行的?(2分)
(2)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分)
(3)从材料二商鞅的话语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精神?(1分)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这场变法有何意义。(2分)
24.材料解析:(共20分)
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某校七年级同学探讨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请你参与同学们的小组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都与战国时期秦国在岷江流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有关,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这是什么水利工程?是哪两个人主持修建的?(4分)
材料二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次变法的内容?这项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是什么?(4分)
材料三……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
(3)材料三中新的农作物是通过哪条商路传入内地的?汉武帝派谁两次出使西域?这条商路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6分)
材料四东晋南朝时,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出了大量湖田。人们还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东晋南朝时北方人口南迁,将哪些先进技术带到了南方?(6分)
25.材料问答题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日:“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卫鞅”是谁?“孝公”是哪国国君?请你说说在“孝公”支持下,“卫鞅”变法的主要措施?这次改革对该国有什么重大作用?
(2)材料二中的“孝文帝”是古代哪一少数民族的皇帝?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采取的主要汉化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积极意义?
(3)从这两次改革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A2.D3.D4.D5.A
6.A7.A8.D9.D10.A
11.D12.D13.B14.A15.A
16.A17.B18.A19.A20.B21.C
22.
⑴、图二比图一增加了西域地区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⑵、今新疆地区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⑶、郡县制
⑷、抵御匈奴
⑸、公元前年—公元前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统一的秦王朝。
23.
(1)商鞅或公孙鞅;秦国
(2)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一点1分,共3分)
(3)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倡导改革。(2分,言之成理即可)创新和不畏艰难的精神。(1分,言之成理即可)
(4)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再答出其他的答案,亦可酌情得分,总分不超过2分)
24.
(1)都江堰;(2分)李冰父子。(2分)
(2)商鞅变法;(2分)奖励生产。(2分)
(3)丝绸之路;(2分)张骞;(2分)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2分)
(4)栽培、(2分)施肥、(2分)牛耕。(2分)(说明,三项技术各得2分,不分先后,写出即得分)
25.
(1)商鞅秦国
主要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③建立县制④实行连坐法,(任答3点得3分)
历史作用:秦国富强起来,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加强,为秦灭六国实现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北魏鲜卑族
孝文帝采取的主要汉化措施:①穿汉服②说汉语③改汉姓④与汉族人通婚⑤采用汉族管制和律法(任答3点得3分)这些措施的积极意义:促进了民族融和,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3)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七上期末历史练习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考古发掘的遗址和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是
A.北京周口店遗址
B.云南省元谋人遗址
C.浙江省河姆渡遗址
D.陕西省半坡遗址
2.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是
A.建造房屋
B.使用石器
C.劳动
D.过群居生活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4.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下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龟甲卜辞
A.商朝
B.秦朝
C.西汉
D.魏晋
5.《左传》“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是指周朝的
A.分封制
B.县制
C.郡县制
D.三公制
6.春秋时期,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乘机争霸,首先实现霸主美梦的是
A.齐桓公
B.楚庄王
C.晋文公
D.秦孝公
7.下列典故或成语与秦国灭六国有关的是
A.问鼎中原
B.合纵连横
C.卧薪尝胆
D.风声鹤唳
8.历史活动课上,一学生说出这样的台词:“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他代表的思想流派应该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9.使“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成为可能,是因为
A.木石农具的使用
B.青铜工具的发明
C.铁器、牛耕的推广
D.瓷器的制作
10.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发生严重打砸抢烧暴力事件,这是由民族分裂分子境外指控、煽动,境内具体组织实施,有预谋、有组织的暴力犯罪。通过历史学习我们知道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段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战国
11.下列最能表现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英雄气概的一句话是
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D.“当仁不让于师”
12.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封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董仲书
C.汉高祖
D.汉武帝
13.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两人共同的历史功绩是
A.修筑万里长城
B.焚书坑儒
C.加强中央集权
D.颁布“推恩令”
14.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是生活在()时期的人物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西晋
15.据《东观汉记》载:公元2世纪初,蔡伦曾得到当时汉和帝的称赞,因为他
A.改进和推广造纸术
B.出使西域归来
C.写了《伤寒杂病论》
D.东渡日本成功
16.《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下列不可以从这部书中查阅到的史实是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秦王扫六合
D.三国鼎立
17.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故事所反映的史实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三顾茅庐
D.淝水之战
18.祖冲之有多方面的科技才能,为了纪念他对世界科学文化作出的伟大贡献,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祖冲之山”。下列属于他的科技成果的是
A.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B.编写了优秀农学著作《齐民要术》
C.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
D.开凿了云冈石窟
19.《沂蒙山小调》唱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临沂的绮丽锦绣。临沂有灿烂的人文景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晋“书圣”的不朽作品。这位“书圣”是
A.顾恺之
B.陶渊明
C.王羲之
D.司马迁
20.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主要内容之一。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最主要的阶段性特征是①国家产生②民族汇聚③国家统一④政权分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识图和填空题(共22分)
21.(12分)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下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局部示意图,请你填出其中所缺内容。(4分)
A:
B:
(2)历史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灿烂辉煌的文明。请写出下图的名称。
(4分)
图一:
图二:
(3)结合所学知识,请为下图两个人物写一段30字左右的介绍语。(4分)
曹操:
孔子:
22.(10分)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
(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2)推行“车同轨,书同文”政策
(3)研制“麻沸散”,创制“五禽戏”
(4)写成农学名著《齐民要术》
(5)《史记》的作者
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4分)
23.(12分)材料一
张骞出使西域图(敦煌莫高窟第窟唐代壁画)
材料二……汉对西域战争的胜利,西方道路的畅通得到了保证。……在这种新形势下,中外文化的交流开始了一个新纪元。从西方传到中国来的,就物产方面说,家畜有汗血马,植物有苜蓿、葡萄、胡桃、蚕豆、石榴等十多种,这些物产的输入,给中国增加了新财富。就文化方面说,有乐器乐曲的传入。张骞传来《摩诃兜勒》一曲,乐府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朝廷用作武乐。西汉晚期,印度佛教哲学与艺术,通过大月氏传入中国。希腊罗马的绘画也在一世纪中传到天山一带。这些西方文化特别是佛教哲学的东来,大大影响了东方人的精神生活。——翦伯赞《中国通史》
(1)材料一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
(2)材料二中的东西方商路指的是什么?(2分)从材料中找出西方传来的物产和文化。请举一例在现实生活中可见的佛教文化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条商路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24.(12分)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汉书》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郡有全吴之沃……,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二,比较《宋书》记载的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经济状况与《汉书》记载的江南经济状况有什么不同?(4分)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东晋南朝时期促进江南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
(3)靖江地处长江之滨,扼交通之要冲,经济发展迅速。结合你平时的所见所闻,谈谈对家乡开发的建议及在开发的时候要注意什么?(4分)
三、综合题(共14分)
25.(14分)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请观察下面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请回答:
(1)图一B处的辩论者受到秦孝公的重用,在秦国开展了一场什么重大活动?(2分)请列举该活动的主要内容(2个即可,4分)
(2)图二中的姓氏改变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2分)这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改革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哪些条件?(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CDAA6--10ABBCC
11--15BDCBA15--20DBCCD
二、非选择题
21.
(1)禅让制(2分)禹(2分)
(2)图一:司母戊鼎(或鼎)图二:兵马俑(4分)
(3)
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曾经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赤壁之战失败后退回北方。(其它意思相符也可)(2分)
孔子: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写出其政治与思想主张亦可)(2分)
22.
(1)诸葛亮
(2)秦始皇
(3)华佗
(4)郦道元
(5)司马迁
23.
(1)张骞出使西域(2分)
(2)丝绸之路。(2分)
物产主要有:汗血马、苜蓿、葡萄、胡桃、蚕豆、石榴等(2分)
文化主要是:乐器乐曲、印度佛教哲学与艺术、希腊罗马的绘画等(2分)
举例:寺庙、佛塔、石窟艺术等(2分)
(3)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2分)
24.
(1)《汉书》:反映了江南当时开发不够充分,生产力水平较低,人民生活有保障却不富有。《宋书》说明江南已得到了充分的开发,不仅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农业发展还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2)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
②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
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条件温和,水资源丰富)
④南方统治者重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3)开放性题,言之成理即可。发展中的注意点:减少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
25.
(1)商鞅变法(改革)(2分)。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法;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4分)
(2)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等。(4分)
(3)改革要顺应潮流,改革要得到统治者的支持等。(2分)
青岛家长会,中小学各科学习资料、学习方法、家教心得,政策解读,升学指导.......海量学习资料天天发。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