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了,大剧争霸才刚开始……”
著名的非著名演员田朴珺,在12月23日午间,发出了一条微博。
此时,田朴珺的男友、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主演的“大剧”,虽然已经上演一周,依然占据着新旧媒体的各种发布端,并将毫无悬念地成为跨年大戏。
随着安邦在当天的加入,这场“大剧”由万科、宝能的“二人转”,演变为了真正的“三国演义”。
毫无疑问,这是年开年最为吸引人的娱乐大事件——谁说这仅仅是经济事件?
王的愤怒
经济圈的一个事件、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并购事件,奇迹般地发展为全民同乐的娱乐事件,似乎起自于一篇被“泄露”的内部讲话。
那是12月17日王石在万科内部会议上的讲话,核心就是不欢迎宝能系成为第一大股东。这篇讲话泄露出来后,公众才开始注意到宝能对于万科的“恶意收购”。
是的,“恶意收购”,大多数媒体用的就是这个词,尽管这个词非常容易误导一般读者。所谓恶意收购,英文为hostiletakeover,指收购公司在未经目标公司董事会允许、或未能与其达成一致的情况下,通过股票市场强行进行的收购。比“恶意收购”更为确切、不易产生歧义的中文术语,应该是“敌意收购”或“强制收购”。
在这篇讲话中,王石相当明确地提出,不欢迎宝能系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理由很简单:对方信用不够。王石担心宝能可能毁掉万科最值钱的东西——品牌的信用。王石说:“一旦宝能系控股,大的投资公司、大的金融机构以及商业评级机构就会对万科的信用评级重新调整……一旦宝能系进来,这个大股东的背景就可能影响万科的评级。”
王石质疑宝能系收购资金的来源,担心短债长投的风险,“他们层层借钱,循环杠杆,没有退路。一直这样滚雪球滚下去,就像美国上世纪80年代的垃圾债券、杠杆收购,一旦撑不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年美国有接近60家寿险公司破产。”
王石讲话之后,有与会人士提问,万科要如何应对宝能系的强买?
王石说:“他们增持到30%以后,可能会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另外还可能在社会上散布我和郁亮不和的谣言,或者用其他方式分化瓦解万科管理层和员工,这些手段都是无用功……我们不会受到资本的胁迫,中小股东就是我们的大股东。”
在王石的这篇内部讲话中,对宝能的蔑视、敌意与戒心十分明显。而此时,宝能系旗下的深圳市钜盛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前海人寿”),在万科的持股高达22.45%,已经成为第一大股东。
迄今,没有任何权威信息能解释:为何王石在万科内部的讲话,当天就能传遍整个网络。从万科及王石后来的反应可以证明,流传出来的这篇讲话的确是真货。那么,是谁传出来的?可能性有三:一、媒体挖料;二、宝能谍报;三、万科自报。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是万科自己乐见,无论是媒体挖料还是宝能谍报,都将遭到万科义正辞严的训斥。最大的可能,是万科自己爆料,主动揭开舆论战。
那么,万科图的是什么呢?历来的舆论战,其战术目的无非是:一、贬低对手,抬升自己;二、征召同志,建立统一战线;三、向政府喊话,争取支持或施加压力。随后的事态发展证明,王石的舆论战似乎并未能达成以上任何一个目标,这场舆论战似乎是仓促发起,事先应未进行沙盘推演,尤其是在公关与法务方面进行专业分析。
随后几天,王石进入了“战斗”状态,持续对事件进行公开表态,“不善”一词则成为其对宝能评价的主题词:
18日,《中国企业家》杂志主笔、《万科逻辑》作者黄秋丽透露:“王石昨天给我的白癜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北京中医医院白癜风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