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书坛中,沈鹏先生可谓是泰山北斗级的大佬,冠冕上的头衔一张A4纸都罗列不完,而且每一个都是沉甸甸的分量。开办数次一年制,两年制的书法培训班,培养了大批书法俊彦,沈门七子在书坛纵横驰骋,各种大奖拿到手软。但沈鹏先生在草根书法圈里的形象可没那么伟岸,有人讥讽其草书如死蛇挂树,草法谬误百出。风格的问题可以争鸣,笔误也确实有,但没那么严重。
客观上看沈鹏先生的草书,在当代可称之为一流水平,但也不是沈门信众所夸耀的,越明清追唐宋神交魏晋。就以这篇创作于年的《前后赤壁赋》来说,在钩环盘纡之间表现出了悠长的韵致,用笔迟涩,摇曳生姿,意象瑰奇沉稳老辣。沈鹏先生自作跋文:“己卯岁朝,忙里插针,一时尽情走笔疾书,既稍惬意,复跋短文于后。感慨寄墨沈之外,心意托文词无穷。起坡翁于地下,褒我罪我皆所不计,予爱坡翁及其赋文则不变者也”。
《书谱》有言:“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以此观沈鹏先生的草书,性情灵动,使转纵横,就具体的个例而言,沈鹏先生自由发挥的比较多一些,有细心的网友摘录了很多沈鹏先生的草字,属于信笔,或是自创,因为在书史上找不到这样的写法。是全新的艺术创造,还是违背草法,这就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了。启功先生评价道:“仆获交沈鹏先生逾三十载,观其美术评论之作,每有独到之处。所作行草,无一旧时窠臼,艺贵创新,先生得之”。反正启功先生认为是不落窠臼的创新,您以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