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而如今,一部三国游戏的发展史则足以让我们对游戏行业的发展嬗变产生新的认识。
本文是前作《三国游戏发展史(单机篇)》的姊妹篇,通过梳理国内三国网络游戏的发展史,来重新审视那些年的市场需求、玩家好恶、成功细节和失败策略,以期对今天的手游行业有所借鉴。
中三之家订阅号会先推荐三国单机游戏,这个今年应该足够,游戏不少。明年会考虑手游三国推荐。
一、打破MUD的三国网游
在葡萄君的记忆中,最早的国产三国网络游戏应当是由中华游戏网设计、智冠科技推出的《网络三国》(按照台湾地区的词汇用法应为《网路三国》)。产品打的旗号是“国人自制”,让人想起了早年间同样宣称要为国人“争一口气”的首款国产RTS游戏《血狮》。事实上,这两款游戏的命运的确有一点相似。
在《网络三国》上市之前,中国的网络游戏市场还是MUD的天下。MUD游戏(MultipleUserDomain多用户虚拟空间游戏)又叫做文字网游、聊天室网游,是国内最早的网络游戏。这类游戏没有图形,全部用文字和字符画来构成,通常是武侠题材,像著名的江湖、侠客行、英雄伝说(注:这个字念“传”,是日本文字,别再叫什么“英雄坛说”了……)等等。
《网络三国》的推出打破了MUD一统天下的格局,为中国网游市场引入了MMORPG的概念,也让玩家见到了网游更为丰富多彩的一面。游戏创造了一个多人在线的三国时代,玩家扮演一个默默无名的小人物,加入孙曹刘等8大势力,从事武士、谋士、医士等职业,累计经验向上爬升。以今天的角度来看,游戏的一切元素都表现得中规中矩,但在当时却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短暂的辉煌之后,《网络三国》迎来了自己的衰落。那时的中国玩家,心中理想的三国游戏自然是日本光荣的《三国志》系列,那时。而作为第一款吃三国这只螃蟹的MMORPG网游,《网络三国》自然毫不意外地遭到玩家的负面批评,矛头指向游戏画面上的日漫风格、脱离三国的人物设定以及相对粗糙的美术风格。
此外,《网络三国》也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玩家在游戏中无法选择扮演任何一位三国人物,这对热爱三国历史的玩家来说无疑是一大遗憾。这一遗憾持续了相当之久,约在10年后才得到解决。
《赤壁赋》有云: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自《网络三国》之后,越来越多的三国网游紧跟前者的脚步,在网游市场的岸边卷起了千堆雪。
二、改编自单机IP的三国网游
在三国题材的网游中,由经典单机游戏改编的网游是不可忽视的一类。借助单机游戏的声誉,这类网游相对容易得到玩家的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