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一份《悲催的城市改名》名单在网络上流行,众多网友纷纷感慨很多地方“今名”没有“古名”好听、“越来越土”。其实,历史上的城市易名,主要有三种情况。
陈仓改名宝鸡,兰陵改名枣庄,石门改名石家庄,汝南改名驻马店……
最近,一份《悲催的城市改名》名单在网络上流行,文中列出了很多城市名被“毁容”的例子,一时引发了网友们的共鸣,吐槽者甚多。
在众多网友纷纷感慨很多地方“今名”没有“古名”好听、“越来越土”时,澎湃新闻对此进行了查阅和总结。
其实,历史上的城市易名,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类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行政区划逐步调整,以前的地区“撤地设市”时进行的改名。
所谓“地区”,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称“专区”,始设于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沿用。地区是我国行政公署所管辖的行政区域,作为省级政府的派出机构而广泛存在。上世纪80年代起,作为行政区划调整的一部分,各省级政府逐步撤销地区行政建制,设立地级市。
在这场“撤地设市”的改革中,全国有大量城市或设立或切分或兼并。因此,也就牵涉到了很多地区易名的问题。
徽州地区改名为黄山市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徽州古称歙州,北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年),将歙州改为徽州,由此得名。
随后,在近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徽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的区域文化,徽商、徽州民居、徽墨也成为了响亮的地域名牌。
清康熙年间,在给江南左布政司命名时,更是取当时安庆府和徽州府的第一个字作为省名,故名“安徽”。
现在当很多人在吟诵着“无梦到徽州”的词句时,却在地图上找不到这个城市。唯一仍以“徽州”作为正式行政区域名称的,只有黄山市下辖的徽州区。
徽州改名“黄山”,正是源于这场“撤地设市”。
年4月,新中国在皖南设立了徽州专区。年,改徽州专区为徽州地区。
年12月,划徽州地区歙县黄山乡、石台县广阳乡和太平县建立县级黄山市,由省直辖。
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废除徽州建制,以境内山岳“黄山”之名设立地级市。
年7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辖三区四县,即: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歙县、黟县、休宁县和祁门县。
徽州改名“黄山”的根本原因,无非是当地政府觉得“徽州”的牌子没有“黄山”的响,想通过黄山来带动地区的知名度。
凡事都是利弊兼有。
在这几次的行政区划调整中,徽州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最终被一分为二,划出7个乡镇成立了县级徽州区。徽州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绩溪县则被划到了宣城市。更早之前,另一块徽州文化的组成部分婺源县更是划到了邻近的江西省。
在内蒙古自治区,由于历史上沿袭下来的盟旗制度,同样存在着因“撤盟设市”而更名的现象。例如:
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昭乌达盟建制,设立赤峰市。
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地级哲里木盟建制,成立地级通辽市。
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克昭盟建制,改名为鄂尔多斯市。
第二类,便是历史上没有固定隶属的地区,在建国后成立新城市时进行的改名。
平顶山,曾是中原大地上一座新兴的能源工业城市,而在历史上,则没有一个较为固定的区划,几度被“瓜分”。
先秦时代,这里属应国。隋朝时,分属襄城郡和颍川郡。唐代先后分属汝州、许州、襄城郡。宋元起至明清,平顶山境域分属汝州、许州和裕州。
新中国成立后,平顶山先后分属洛阳专区、许昌专区。
直到年,平顶山煤田开发列入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划定了襄城县、郏县、宝丰县、叶县毗连之山区为平顶山矿区。
年1月,中共平顶山矿区委员会成立。同年3月,许昌专员公署平顶山办事处成立。
年3月,国务院便以当地矿区的名字,设立平顶山市。自此,平顶山市正式定名。
网络上“饱受非议”的驻马店也属于这种情况。
其实,驻马店在古代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地域概念。只是在西汉高帝四年(公元前年)在此附近设立了汝南郡,郡治汝阳。唐宋时期分属蔡、唐二州。到了明清,被一分为二,易名汝宁府和南阳府,隶河南道。
年3月,建立确山专区,辖汝南、确山等八县和信阳、驻马店二市。同年8月,专署迁驻信阳市,由信阳专区管辖。
年6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河南省增设驻马店地区,辖9县一市,年撤地建市,驻马店地区改为驻马店市,原县级驻马店市改名驿城区。
可以说在建国之前,现今的驻马店所辖区域被反复划归不同地方,甚至在元初,同时分属蔡、息、陈、唐四州。
而现在“驻马店”的名称,则只是来源于境内的驻马店镇。
据民国《确山县志》卷24载清安增撰《重修延禧明宏寺治辛酉碑记》说,驻马店本名“苎麻”,因镇东古有苎麻村,故名。明代在此设驿站,“苎麻”讹为“驻马”,称为驻马店。
第三类,便是历史上很早就曾得名或留有其他别称,在设市时进行的改名。
例如被很多人“吐槽”的“合肥”,其实早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就有云:“夏水暴涨,施(今南淝河)合于肥(今东淝河),故曰‘合肥’。”
可见,此“肥”非彼“肥”,而是指流经的“淝水”。
唐代也有人提出另一种说法,淝水出今董铺水库西北边的鸡鸣山,北流二十里分而为二,一条往西北,流经寿春注入淮河;一条往东南流经合肥入巢湖。
《尔雅》说:“归异出同流,(曰)肥。”
但无论怎么说,合肥的“肥”和现在“肥胖”的“肥”都是不沾边的。
这种改名最为常见。很多网友指出的庐州,则是以合肥为府治的庐州府。
简而言之,现在的合肥市只是以其县名(合肥县)设市,虽然的确没有庐州的古韵,但也称不上“改错名”。
与之类似的,还有九江、南昌、温州、宝鸡等,这些城市其实在古时就已得名。
如今,很多城市都开始意识到名字也是一个宝贝,纷纷开始嚷着要改名。其中,襄阳的“复名”就受到了全国的白癜风怎么治疗最好呢辽宁白癜风医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